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创建与发展 41
第一节 创建时期 41
一 贯彻《高教六十条》 41
二 师资队伍建设 43
三 扩建校办工厂 4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44
一 停止招生的六年 44
二 抵制极左路线 45
第三节 恢复与发展时期 46
三 招收大学普通班 46
一 肃清“四人帮”流毒、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47
二 抓住机遇,发展提高 48
三 推进改革 51
四 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条件 53
第二章 洛阳工学院前身 56
第一节 沿革 56
一 北京阶段(1952年8月~1953年11月) 56
二 天津阶段(1953年11月~1956年4月) 57
三 洛阳阶段(1956年2月~1958年8月) 57
四 洛阳工学院中专部(1958年8月~1962年4月) 58
一 筹建与搬迁 59
第二节 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 59
二 党委 行政 工会 共青团 62
三 思想政治工作与运动 64
四 教学工作 65
五 教职工 70
六 学生 72
七 办学设施及后勤服务 75
第三章 系(部、院)、专业 80
第一节 系(部、院)和专业历史沿革 80
第二节 系(部、院)简介 83
一 机械电子工程系 83
三 机械设计工程系(汽车工程系) 84
二 材料工程系 84
四 电气工程系 87
五 工商学院 88
六 马列主义教研室 88
七 外语系 89
八 建筑工程系 90
九 化学工程系 90
十 基础课部 91
十一 体育部 91
十二 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92
十三 河洛文化研究所 93
第三节 专业简介 94
第一节 教学计划 115
一 制订和修订教学计划的经过 115
第四章 教学 115
二 培养目标 116
三 不同时期教学计划概况 118
四 学制 122
五 课程设置 122
第二节 教学改革 132
一 贯彻“高教六十条”,稳定教学秩序 132
二 贯彻“七·三”批示,试行半工半读 132
三 招收大学普通班,实行开门办学 133
四 调整、整顿、拨乱反正 133
五 实行学分制 133
六 拓宽专业面向,实施主辅修制 134
七 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135
八 关于工程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135
九 关于提高实践能力 136
第三节 教材 136
第四节 课堂教学 142
一 建立稳定有序的课堂教学规范 142
二 教学质量优秀奖 144
三 教改成果奖 144
第五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 148
一 实验 148
二 实习 150
三 课程设计 152
四 毕业设计 156
第六节 考试、考查 162
一 考试制度的沿革与完善 162
二 考试违纪处理 164
第七节 教学管理 164
一 教务处职责和机构沿革 165
二 制度建设 167
三 教学过程控制 168
四 教学督导 169
五 教学评估 169
六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津贴 170
第八节 专科教育 171
一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培养规格 171
二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 172
三 历年来招生及毕业人数 173
第九节 教学研究 173
一 高教研究室 174
二 高等教育研究会 174
三 主要活动及其主要成果 176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 179
第一节 招生 179
一 起步阶段(1983~1985年) 179
二 发展阶段(1986~1997年) 180
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 180
一 制定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182
二 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 183
第三节 研究生管理 184
三 研究生培养方式 184
第四节 硕士生导师遴选与联合培养博士生 188
第五节 硕士学位授权点与硕士学位授予工作 190
第六节 学科建设 191
一 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191
二 “八五”及今后十年学科建设规划 192
三 进展情况 192
第六章 成人教育 194
第一节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195
一 夜大学 195
二 函授 200
三 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 208
四 干部专修科 210
五 函授普通专科班(函普班) 211
六 校外班 214
七 成人脱产班 215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17
第三节 继续教育 222
一 工程师培训 222
二 厂长经理培训 222
三 大、中型骨干企业党委书记岗位职务培训 223
四 出国研修生外语培训 223
五 厂长、经理、总工程师岗位职务培训 223
六 国有大、中型企业优秀中青年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 224
一 专业证书班 225
第四节 其它教育 225
七 其它培训班 225
二 实用人才专业班 227
三 文化补课班 233
四 技术补课班 233
五 技术教育与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 233
六 管理干部培训班 234
七 工人(高级工)培训 234
第五节 管理与评估 234
一 管理机构 235
二 教学组织与管理 236
三 评估 237
第一节 科研机构 242
第七章 科技 242
一 1979~1997年间的科研机构 243
二 现有科研机构 244
三 部分科研机构简介 244
第二节 科技活动与成果 252
一 纵向课题 253
二 横向科研及技术转让 256
三 经费 258
四 科研成果 260
第三节 著述 269
一 著(译)作 269
二 论文 275
一 学术活动团体 295
第四节 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 295
二 洛阳工学院学报 297
三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98
第五节 科研管理 299
一 沿革 299
二 科技管理改革 300
三 管理文件 302
四 获奖情况 303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304
第一节 组织领导 304
一 组织领导 304
二 队伍建设 306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育 30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308
二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310
三 形势与政策教育 311
四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312
五 法制教育 313
六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313
第三节 社会实践活动 318
第四节 三育人活动 319
第五节 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321
一 领导 321
二 措施 321
第六节 校风建设 322
三 成绩 322
第七节 师生文化生活 323
第八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325
第九章 体育 327
第一节 体育课 327
一 体育课的历史、现状和课程设置 327
二 考核内容与办法 329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 341
一 课外体育锻炼 342
二 运动竞赛 342
第三节 军训 346
二 管理 348
一 体育机构设置与沿革 348
第四节 管理 348
三 场地器材 349
第十章 教职工 350
第一节 历史及现状 350
第二节 教师 353
一 基础阶段(1958~1976年) 353
二 补充和发展阶段(1977~1990年) 354
三 发展和初步提高阶段(1991~ ) 354
第三节 党政干部 360
第四节 工勤 364
第五节 离休、退休 367
一 离休 367
二 退休 372
第一节 招生 373
第十一章 学生 373
一 组织机构与组织工作 374
二 招生计划 375
三 录取办法 377
第二节 学生管理 378
一 管理体制与机构 378
二 学籍管理 379
三 日常管理 380
四 考核、评比、奖励与表彰 381
五 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 383
一 学士学位授予权 384
第三节 学士学位授予 384
二 学士学位授予 385
第四节 毕业分配与就业 387
一 工作体制与工作机构的沿革 387
二 分配制度及改革 387
三 分配去向 388
第十二章 办学设施 395
第一节 校舍建设 395
一 机构沿革及负责人变更 395
二 征地情况 397
三 建筑情况 398
一 实验室建设 406
第二节 实验窒 406
二 实验教学 419
第三节 实习基地 422
一 校内实习基地 422
二 校外实习场所 427
第四节 系(部)资料室 430
一 机电工程系资料室 430
二 材料工程系资料室 430
五 工商学院资料室 431
六 建筑工程系资料室 431
七 外语系资料室 431
四 电气工程系资料室 431
三 机械设计工程系资料室 431
第五节 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432
一 电教中心主要设备及其设施 432
二 计算中心的主要设施 432
第六节 运动场地和娱乐设施 433
一 体育场地及器材 433
二 院报告厅 433
三 在职职工活动室 433
四 退休职工活动室 434
五 大学生活动中心 434
第十三章 图书馆 435
第一节 概况 435
第二节 机构 437
第三节 设施 437
第四节 队伍建设 438
第五节 馆藏 439
第六节 分类编目 441
第七节 书刊的流通、阅览 442
第八节 期刊管理 443
第九节 科技情报 447
一 情报编辑 447
二 咨询检索 447
三 内部资料 448
第十节 经费 448
第十四章 办学经费 452
第一节 财务机构的历史和现状 452
第二节 教育事业费 453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457
第四节 学院基金 458
第五节 财务管理 459
一 预算内资金管理 459
二 基金管理 460
三 基金管理改革 460
第十五章 校办产业 462
第一节 附属工厂 462
一 历史沿革 463
二 生产经营 463
三 企业管理 466
四 喷油泵试验台研究所与喷油泵试验台的发展 467
五 为教学科研和职工生活服务 469
一 机电工程系科研加工车间和齿轮加工厂 481
二 洛阳工学院精密锻压厂 481
三 洛阳工学院拓新实业公司 481
第二节 其他产业 481
四 洛阳工学院先锋科技开发公司 482
五 洛阳工学院电气工程研究所 483
第十六章 党派、工会、共青团、学生会 484
第一节 中共洛阳工学院组织 484
一 党委会 484
二 纪律检查委员会 486
三 党委机构 489
四 历次党代会 495
一 基层组织 497
第二节 组织建设 497
二 党员及其发展 503
三 整党 506
四 党员重新登记 506
五 创先争优 507
六 干部队伍建设 510
第三节 思想建设 512
一 1958~1978年间的党内教育 512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内教育 512
第四节 政治工作 513
一 1958~1979年的工作 514
三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515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 515
一 机构沿革 517
二 主要工作 517
第五节 统战工作 517
第六节 民主党派 524
一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525
二 九三学社 525
三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526
四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526
五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526
第七节 人民武装 530
一 机构沿革 530
二 主要工作 530
二 领导体制 535
三 工作职责 535
第八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35
一 组织建立及领导更迭 535
四 综合治理所做的主要工作 536
第九节 离休、退休职工管理 537
一 离休职工管理 537
二 退休 538
第十节 工会 539
一 机构沿革 539
二 工会主要工作与活动 539
第十一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 543
一 共青团 545
第十二节 共青团、学生会 545
二 学生会 550
第十七章 学院行政 552
第一节 领导体制 552
一 隶属关系 552
二 领导体制 553
第二节 行政组织 553
一 行政领导人 553
二 院务委员会 554
第三节 行政机构 555
一 机构沿革 555
二 院级常设专门机构 561
一 综合办事机构——院办公室 563
第四节 行政工作 563
二 人事管理 565
三 工资、福利 584
四 安全保卫 595
五 监察 598
六 审计 599
七 计划生育 603
八 档案 606
第十八章 后勤服务 611
第一节 总务 611
一 机构沿革 611
二 校舍(房产)管理 614
三 家具设备管理 615
四 物资供应 616
五 水电管理 617
六 交通工具管理 621
七 食堂 623
八 电讯 625
九 取暖、供气 626
十 招待所 627
十一 外宾楼 627
十二 浴池 627
十三 校园环境建设 627
一 医疗 628
第二节 校医院 628
二 保健 630
三 经费及管理 630
第三节 子弟小学 631
一 沿革 631
二 教学 631
三 管理 632
第四节 幼儿园 634
一 沿革与概况 634
二 幼儿教育 634
三 管理 634
一 概况 635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 635
二 经营 636
三 安置 637
四 管理 638
第十九章 国际交往与合作 6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39
第二节 校际交往与合作 640
第三节 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 640
第四节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讲学 642
第五节 选派出国留学生 642
第六节 接受外国留学生 643
第七节 外事管理 643
第一节 人物简介 656
第二十章 人物 656
第二节 人物表 668
一 历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简历表 668
二 享受地专级及其部分单项待遇的离休干部简历表 669
三 教授简历表 671
四 正处级(含正处级调研员)干部简介 673
第三节 人名录 678
一 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职称者 678
二 副处级干部(含离退休) 679
三 享受县(团)级待遇的离休干部 680
四 1980~1997年受到市(院)以上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名录 680
附录 《洛阳工学院志》编纂始末 683
洛阳工学院在校全日制学生数(1958~1997年)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