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克朝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458826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西文化交流关系分析了中国人从认识到接受西学的近代学术思想历程。

第一章 文化、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般特征 2

一、文化、文化结构及其特点 2

1.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2

2.文化结构与文化分类 10

3.文化的自身特点 12

二、传统、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15

1.传统的释义 15

2.传统的内涵 17

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8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0

1.民本理想与专制现实 22

2.一元经济与士农合一 24

3.家庭功能与忠孝观念 25

4.价值观念与道德取向 26

5.人格结构与国民特性 29

第二章 抗拒与误解 32

一、中国对西方的抗拒 32

1.马嘎尔尼事件 33

2.阿美士德事件 36

二、中国对西方的误解 39

1.地理方位的误解 39

2.身体特征的误解 41

3.生活需求的误解 42

三、抗拒与误解的文化分析 44

1.华夷观念与华夷国际等级秩序 44

2.畸形变态的天朝意识 51

1.历算之争与“东来法”的滥觞 53

一、“西学中源”说的渊源 53

第三章 “西学中源”说: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初步认知 53

2.梅文鼎与西算源出中国说 57

3.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 60

4.清代中叶西学中源说的发展 62

二、近代西学中源说的再度兴起及其演变 66

1.近代西学中源说盛行的原因 66

2.洋务时期的“西学中源”说 73

3.戊戌时期的“西学中源”说 87

三、近代西学中源说的表现 94

1.西学源出墨学说 94

2.议院源出“古意”说 97

3.秦代中学西传说 99

1.时人对“西学中源”说的反思 102

四、“西学中源”说的现代思考 102

2.“西学中源”说的时代意义 110

3.“西学中源”说的局限性 116

第四章 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纳与融贯 121

一、中西相合说与中西文化沟通 121

1.西学暗合《周礼》说 122

2.西学暗合诸子说 127

3.西学与墨学相合说 130

4.民主“中西相合”说 133

二、“中体西用”说与近代文化架构 138

1.“中体西用”文化模式在近代的表现 138

2.“中体西用”文化模式形成的思想动因 144

3.“中体西用”文化模式之反思 149

三、中西会通说与近代文化融合 157

1.近代中西会通说的演变 158

2.近代中西会通的理论形态 160

3.中西会通思潮出现的文化原因 167

4.中西会通及其中国文化出路 169

四、近代全盘西化思潮论与文化激进主义 172

1.全盘西化思潮之演变 172

2.全盘西化思潮的理论依据与文化主张 179

3.全盘西化思潮的检讨 183

4.如何评价全盘西化思潮 189

五、拿来主义思潮与近代文化理性选择 191

1.“拿来主义”思潮的逻辑发展 191

2.拿来主义思潮与西方文化 194

3.拿来主义思潮与传统文化 197

4.拿来主义文化思潮之特点 199

第五章 西学东渐思潮 204

一、进化论与近代思维 204

1.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205

2.近代中国进化论的特点 214

3.进化论与中国近代社会 216

二、民约论与近代民主思潮 221

1.民约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程 222

2.近代中国人对民约论的态度 227

3.民约论的时代影响力 235

第六章 国学复兴思潮 242

一、传统儒学之衰微 242

1.传统儒学的流变 242

2.传统儒学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244

1.墨学的由盛而衰 257

二、传统墨学的近代复兴 257

2.墨学在近代复兴的三个阶段 260

3.传统墨学复兴的原因分析 269

4.传统墨学复兴的局限性 274

三、王学之崛起与改造 278

1.王学的哲学命题 278

2.王学的思想特质 281

3.王学在近代的复苏 283

4.王学的现代思想价值评估 288

四、传统佛学的新陈代谢 294

1.近代佛教与佛学概观 294

2.近代学人的学佛与崇佛 297

3.近代学人对佛学的加工与改造 301

4.近代佛学的特点 308

1.时代精英对近代文化变迁的评论 312

第七章 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社会 312

一、中国近代建构文化的几种模式 312

2.中国近代文化建构的六种模式 316

3.近代文化建构的历史与现实依据 327

二、近代中国认知西方的思想历程 330

1.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还原 330

2.中西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334

3.中西文化的宏观比较 338

三、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比较 343

1.新文化派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344

2.东方文化派的东西文化比较观 355

3.五四时期中西文化比较透视 360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372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