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起源与结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潇著(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50575
  • 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审视研究专著。

前言 1

第一篇 理性的滥觞 3

第一章 意识起源的人类学考察 3

一 人类发生史的身心历程 4

(一)腊玛古猿 5

(二)南方古猿 7

(三)晚期猿人 9

(四)早期智人 13

(五)晚期智人 14

二 工具活动与人身自然的造化 18

第二章 理性的实践孕育 25

一 天然工具活动对动物式条件反射的超越 27

二 认知能力由“种概念”向“类概念”进化 35

三 实践造就了人的意识、意志与理性思维 42

第三章 思想的社会缘起 55

一 社会构成与思想发生的历史同一性 56

(一)社会发生史上的第一个飞跃 56

(二)社会发生史上的第二个飞跃 62

二 社会主体的自我意识与理性智慧 69

(一)自我意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70

(二)自我意识是形成理性智慧的主观条件 74

(三)自我意识是人们顺应社会理性的精神前提 78

第四章 思维的语言建构 81

一 劳动、社会交往与语言 82

(一)语言发生中的“能说”、“有说”和“要说” 82

(二)语言形成的辩证过程 87

二 语言对于思想的发生学意义 106

(一)语言与思想的一般关系 107

(二)语言对于思想的催化 111

第二篇 心灵索隐 131

第五章 自我意识的玄机 131

一 自我意识的底蕴 131

二 意识自相主客的动力 137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 138

(二)个我与群体的矛盾 139

(三)生理与心理的矛盾 141

(四)内在自我与对象世界的矛盾 143

(五)己内世界自身的矛盾 144

三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实现方式 152

(一)对象化中的自我回思 154

(二)时光隧道中的自我演替 158

(三)我者之我与非我者之我的角色置换 163

(四)“作者”与“读者”的易位 168

(五)由知其在知到知其所知 174

第六章 无意识现象解密 184

一 “有别于理智的人体力量”——集体无意识 187

二 “有别于头脑的心灵”——个人无意识 193

三 “有别于知识的感觉和欲望”——文化无意识 203

四 诸种无意识的关系 217

第七章 意识的思想结构 234

一 “思”“想”两分的辩证 234

二 思维与想象的意识特质 243

(一)思维与想象的心理依据 243

(二)思维与想象的意识符号 246

(三)思维与想象的认知向度 249

(四)思维与想象的时态分殊 251

(五)思维与想象的反思差异 253

(六)思维与想象的主体位势 258

(一)“意象的观念”与“观念的观念”相互贯通 260

三 思维与想象的意识转换 260

(二)观念生成与意象生成相互转化 267

四 思维与想象的意识整合 286

(一)意向的协合 287

(二)逻辑的结构 293

第三篇 意识形态的认知 305

第八章 政治思想的知识构成 305

一 经济生活的集中表现 306

二 鲜明的阶级属性 308

三 政治图式的系统阐释 312

(一)自由的政治观照 312

(二)平等的政治思考 314

(三)从平等向民主的递进 318

(四)正义对于政体的考辨 326

四 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336

第九章 法律思想的认知图式 343

一 正当性与必行性的政治论证 344

二 社会价值的规范性确认 349

三 法现象的反思性认识 352

四 多向度的信仰特征 354

第十章 道德意识的思维特征 359

一 人道为本的自觉觉他 359

二 “是”“应”同辙的智仁并举 363

三 情理交融的知行合一 368

四 道德思想的主要范畴 376

(一)善 377

(二)道德理想 378

(三)道德原则 379

(五)道德动机和道德评价 380

(四)价值方针 380

(六)良心 383

第十一章 文学艺术的思想观照 385

一 艺术审美的客体 385

二 艺术再现的方式 399

(一)主体与对象 401

(二)个别与一般 404

(三)具象与抽象 409

(四)情感与理性 416

第十二章 宗教意识的精神叩问 430

一 宗教的秘密 431

(一)宗教的根源 434

(二)宗教的对象 439

(三)宗教的虚幻形式 443

二 宗教的历史与逻辑 447

(一)自发宗教的演化道路和思维轨迹 449

(二)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的演进 469

三 宗教认识的心理分析 480

(一)愚昧与困惑联袂 480

(二)无我与异化并存 485

(三)恐惧与期盼相依 490

第十三章 哲学思想的深度觉解 496

一 深刻的反思性 496

二 玄妙的超验性 501

三 缜密的逻辑性 508

四 充沛的致理性 523

五 多维的时代性 537

(一)精神生活的理性升华 539

(二)人民智慧的精髓 542

(三)时代的精神造化 545

(四)文明的灵魂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