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的“人化”本质和文化学的人学内核 1
一 众说纷纭的“文化”概念 3
1 什么是文化?什么不是文化? 3
2 关于“文化”诸界定的思考 6
二 马克思论文化的内在本质 13
1 何谓“人化”? 13
2 从人的本质理解文化的本质 16
三 “文化学”建设 22
1 为什么要提出“文化学“建设的问题? 22
2 “文化学”浅释 24
3 “文化学”小史 26
四 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层面 29
1 文化学与社会学和人类学 30
2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理论 33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诸流派 41
一 早期进化学派 41
二 传播学派 45
三 社会学派 50
四 历史学派 52
五 功能学派 57
六 精神分析及文化与人格学派 63
七 新进化论、文化生态学与文化唯物论学派 73
八 结构主义学派 80
1 世界文化海洋的众多源头 88
第三章 文化的多样统一 88
一 文化的多源发生与多向发展 88
2 中华文化发祥的星火点点 92
3 中西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 98
二 文化的多元并存与多样统一 103
1 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103
2 殊途同归,一致百虑 109
三 生态共荣:科技与人文,大众与精英 117
1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张力 117
2 大众文化、青年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挑战 124
1 “文化类型”界说 129
一 文化类型 129
第四章 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 129
2 斯宾格勒的文化类型学 133
3 汤因比的文化类型学 139
4 研究“文明”的比较类型学及其意义 143
二 文化模式 148
1 “文化模式”界说 148
2 克罗伯和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150
3 改造“文化模式” 157
第五章 比较文化及其方法论 163
一 “比较文化”及笼统、图式化比较弊端的审视 163
1 何谓“比较文化”? 163
2 检视近代文化比较的缺陷 166
二 梁漱溟与马克斯·韦伯的中西文化比较 171
1 梁漱溟的文化比较模式 171
2 韦伯关于儒教与清教之比较 176
3 梁漱溟与韦伯的比较文化之比较 181
五 多维参照与个案研究 188
1 建立新的“时空坐标”系统 188
2 从主观的单元的模式里摆脱出来 190
3 寻找跨文化的共同规律 195
四 比较文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局限 198
1 可比性与不可比性 199
2 垂直比较与水平比较及其交叉 203
3 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与系统方法 204
4 影响比较、平行比较与闸发比较 207
5 避免“方?论游戏” 210
第六章 文化的系统、结构与功能 213
一 文化的系统与结构 213
1 人·文化·社会 214
2 文化系统与子系统 221
二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229
1 文化结构的诸特性 230
2 文化的人本创造性功能与负熵功能 238
3 “企业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243
1 文化的时间与空间 250
一 文化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累积性与变异性 250
第七章 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 250
2 文化的累积与变异 255
二 文化传播:冲突、选择与涵化 262
1 文化的调适与冲突 262
2 文化的选择与规范 268
3 文化的涵化或潜移 271
三 文化的整合、沟通与融会 277
1 文化的整合机制 277
2 文化的沟通与融会 282
一 文化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287
1 文化三棱镜:民族·世界·时代 287
第八章 文化传统的批判式认同与创造性转化 287
2 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97
二 释“传统” 302
1 何谓“传统”? 302
2 扬弃关于“传统”的传统观念 309
三 批判地继承与创造地发展 313
1 传统的活的与死的、认同与创新 313
2 传统的解构与重构、离异与回归 318
3 文化遗产的继承性问题 322
四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 327
结束语——兼论唯物主义文化观和辩证方法论原则 340
外文人名中译对照表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