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1901年 八岁前能随手写字 1
1902年 接受启蒙教育 1
1906年 大字习欧(阳询)体——在课桌下面用纸做菩萨 1
目录 1
1910年 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萧礼容碑 2
1912年 “我写两个字得占三个格子”——“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现存最早文稿是用小楷写的 3
1913年 已受晋唐楷书和魏碑影响的《讲堂录》 4
1927年 发动大家用烧成炭后的柳条枝在青石板上写字——喜欢用毛笔起草文件 4
1928年 “好!我的传家宝——‘文房四宝’” 5
1930年 主张学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完全受一种体的限制 5
1931年 “这就是战地黄花啊”——梅岭关上石碑 6
1935年 赞扬“娄山关”三字写得苍劲 7
1934年 “中国庙宇古色古香,也是书法胜地” 7
1936年 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身边——延安人民送上古砖磨成的砚石 8
1937年 “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和朱光争《三希堂法帖》等—— 8
“不是至理名言吗”——为《长城图》题词 8
1938年 “王羲之说‘大块假我以文章’”——“汉字比较复杂,有的音同字不同,有的字同音不同”——“所以孔夫子留下的方块字是很有用的” 11
1939年 “我喜欢看木刻” 12
1941年 在画册扉页上题李唐诗 13
1942年 “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漫画是不是也可以画对比画呢”——为徐特立秀丽字体而高兴——“画画是艺术”——“中国漫画,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是任何画家和诗人也描绘不出来的”——“江丰同志,以美术为主” 13
1943年 “陇东马夫中还出了一个木刻家” 18
1944年 “家家有新内容的新年画、春联” 18
1945年 会客室挂有沈叔羊的画——为傅斯年写条幅——“冯将军行伍出身,能写得这样一笔好字,不简单啊”——柳亚子送上两方印章——“艺术人才是极为重要的”——为尹瘦石写生当“模特”——题写“柳诗尹画联展特刊” 19
1946年 在延安附近读碑文——毛笔字越写越大 25
1947年 参观佛教经传为内容的壁画——除用毛笔写文电外,就是练书法——要用哪个手指用劲儿写出的字才有力量 26
1948年 读于右任《标准草书》 27
1949年 张大千赠《荷花图轴》——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人民文学》的封面题字“不宜要我写”——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写校名——与齐白石信——齐白石赠两方印章——访苏时随身带有《三希堂法帖》 27
1950年 “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与齐白石叙谈——“铸铜像影响不好”、“只有讽刺意义”——欣赏齐白石包印章的废画——致徐悲鸿信问李苦禅情况——齐白石赠立轴《鹰》——在天安门上和徐悲鸿谈话——《中苏友好》的杂志题字“请郭沫若先生写为好”——不同意天安门 30
1951年 致徐悲鸿信——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和题写院名——“汉文叫郑振铎来写吧”——收到谢梅奴刻制的印章——“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办公室挂高希舜的画——和郑振铎争论书法是否艺术——“文字必须改革” 36
1952年 “这和齐白石画虾不画水,反而水意流动是一个道理”——对曹彦昆献赠《清明上河图》画卷的批语——致信齐白石谢赠《普天同庆》——“这个人到处乱写”——齐白石赠画《梅花茶具图》——转赠临摹《兰亭十三跋》给故宫博物院——张伯驹夫妇赠李白真迹《上阳台》——获 39
1953年 给齐白石寿辰送礼——游明孝陵谈朱元璋——简体字“作基本字要多利用草体”——致信叶恭绰谢赠《清代学者画像》——称赞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徐悲鸿赠作品《奔马》——给田家英信,命访徐悲鸿家属——饱览碑帖,尤喜王羲之、王献之和怀素 42
1954年 “这些神像塑得太像了”——“这就是我们汉代的杂技团呵”——“他的名字像个头陀哩”——“二王三苏也是” 46
1955年 “木刻就是版画吧”——给翟作军复信——“惇元兄,‘爱晚亭’那三个字,不是你要我写的么”——袁希洛赠王夫之书法和吴湖帆画 48
1956年 “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都赞成”——“其中有些草体字须先改为楷书,以免弄错”——“杨士惠是搞象牙雕刻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唯你王任重是问”——“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的规律”——给黄炎培信谢张叔通画册——托黄炎培赠款吴湖 51
棋书画”,“应有尽有”——派田家英慰问齐白石 55
1957年 “我们党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教授,也需要年年跟思想领域的杂草作斗争”——“琴 55
1958年 “他比我矮,画家定要把他画高些”——“写得好,很像冯将军其人”——为“十三陵水库”题字——“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翻开一看是甲骨文——“《安徽日报》是集鲁迅的字,很好嘛”——“人家这幅画是真的,不要乱说”——给田家英信,借故宫博物院 56
1959年 谈论《兰亭集序》真伪——“这下面有个‘羲之洞’”——“江山如此多娇”——抓紧读向黄炎培借来的王羲之真迹——观赏故宫博物院名家真迹——常读《楹联墨迹大观》 60
1960年 谈郴州“三绝碑”——“这种拼音字很好”——康熙“会琴棋书画”——“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借《颜真卿字帖》 65
1961年 从此看小人书就“上瘾”了——为宁夏同志题写《清平乐》——“一个绘画,一个雕塑,这两样我都不懂”——卧室内外,到处是字帖 68
1963年 “落笔很准确,画得不错嘛”——向故宫借阅书画——“怀素也是永州人,唐朝的狂草书法家,与张旭齐名”——委托陈叔通在上海刻石章 70
1964年 “宋徽宗能诗会画,字写得很好,做了俘虏”——关于模特儿的指示——关于题写《湖南日报》报名——要看各家书写的《千字文》 73
1965年 ——“郭老的《兰亭序》官司怎样了,能不能打赢”复信于立群——邓散木治印 75
1967年 “应走徐悲鸿素描的道路” 79
1972年 “他的夫人,是不是叫慧素” 79
1973年 谈王羲之草书帖是否真迹——批示察明徐悲鸿纪念馆——“这是明朝人董其昌学怀素的几笔草书” 80
1974年 赠日本首相《怀素自叙帖真迹》——“黑?这还算黑?那还有泼墨呢” 82
1975年 在卧室到处摆满碑帖——读临黄庭坚字帖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