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4750
  • 页数:9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职业安全、职业健康、行业安全和公共安全等。

1.1.1 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 3

1.1.2 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 3

目录 3

第一篇 安全工程技术理论 3

1 安全科学学科基础及理论 3

1.1 古代的安全防灾 3

1.1.3 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4

1.2.2 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5

1.2.1 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5

1.2 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5

1.2.4 20世纪安全生产拾萃 6

1.2.3 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6

1.2.5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成 7

1.3.3 安全科学原理 8

1.3.2 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8

1.3 安全科学基本理论的发展 8

1.3.1 事故学理论 8

1.4.1 基于科学理论认识安全哲学 9

1.4 安全哲学理论 9

1.4.2 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 10

1.4.4 人类安全哲学思想 11

1.4.3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11

1.5.1 安全系统论理论 12

1.5 安全系统科学理论 12

1.5.2 安全信息论原理 13

1.5.3 安全控制论原理 14

1.5.4 安全协调学原理 15

参考文献 17

2.1.2 安全特性分析 19

2.1.1 重要术语及概念 19

2 安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理论 19

2.1 安全的基本特性 19

2.2.1 人本原理 20

2.2 安全科学基本理论 20

2.2.3 预防原理 21

2.2.2 弹性原理 21

2.3.1 安全定量的基础 23

2.3 安全指标体系理论 23

2.2.4 强制原理 23

2.3.3 事故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 24

2.3.2 安全生产发展指标体系 24

2.4.3 安全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型 26

2.4.2 安全生产指数的设计思路及原则 26

2.4 安全生产指数理论 26

2.4.1 安全生产指数概念及意义 26

2.4.5 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应用 27

2.4.4 事故当量指数的设计 27

2.4.6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应用实例 28

2.5.3 风险的数理分析 31

2.5.2 风险的数学表达 31

2.5 风险定量理论 31

2.5.1 风险的概念 31

参考文献 32

2.5.4 风险度的确定 32

3.1.2 事故类型及等级 33

3.1.1 基本概念及定义 33

3 事故分析、预测与预防理论 33

3.1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研究 33

3.1.3 事故原因分类 34

3.1.8 事故致因物分类 37

3.1.7 事故伤害部位分类 37

3.1.4 致伤类型分类 37

3.1.5 事故损失工作日计算 37

3.1.6 事故伤害性质分类 37

3.2.1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 39

3.2 事故致因理论 39

3.2.3 系统安全工程理论 40

3.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40

3.2.5 事故遭遇倾向论 41

3.2.4 事故频发倾向论 41

3.2.7 轨迹交叉论 42

3.2.6 多米诺骨牌理论 42

3.2.8 管理失误论 44

3.2.10 能量转移理论 45

3.2.9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45

3.2.11 瑟利人因系统理论方法 46

3.2.12 事故原因树 47

3.2.13 变化-失误连锁理论 48

3.2.15 作用-变化与作用连锁理论 49

3.2.14 扰动理论 49

3.3.1 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 50

3.3 事故预测原理 50

3.3.4 时间序列预测法 51

3.3.3 直观预测法 51

3.3.2 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 51

3.3.8 灰色预测模型 53

3.3.7 微观事故状态预测 53

3.3.5 回归预测法 53

3.3.6 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 53

3.3.9 趋势外推预测 54

3.3.11 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 55

3.3.10 专家系统预测法 55

3.4.2 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 56

3.4.1 事故可预防性理论 56

3.4 事故预防原理 56

3.4.3 人为事故的预防 57

3.4.4 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 59

3.4.6 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 60

3.4.5 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 60

参考文献 61

4.2 人机系统 62

4.1.2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62

4 安全人机工程学 62

4.1 人机工程学概论 62

4.1.1 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62

4.2.3 人机系统分析 63

4.2.2 人机功能分配 63

4.2.1 人机关系 63

4.3.1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64

4.3 人体测量与数值应用 64

4.3.3 人体主要参数计算 65

4.3.2 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65

4.3.4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66

4.4.1 人的生理特性 67

4.4 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67

4.4.2 人的生物力学 69

4.4.3 人的心理特征 71

4.5.1 显示装置 72

4.5 人机界面 72

4.5.2 控制装置 75

4.6 作业空间 80

4.5.3 工具类人机界面 80

4.6.2 作业空间分析 81

4.6.1 作业域 81

4.7.1 温度环境 82

4.7 作业环境 82

4.6.3 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 82

4.7.2 振动环境 83

4.7.3 噪声环境 84

4.7.4 光环境 85

4.8.1 色彩的基本概念 86

4.8 色彩调节 86

4.8.3 作业环境的色彩调节与应用 87

4.8.2 色彩对人的影响 87

参考文献 88

5.1.2 内容 89

5.1.1 基本概念 89

5 安全系统工程 89

5.1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89

5.2.1 关系比较密切的分析方法 90

5.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90

5.1.3 发展和现状 90

5.2.4 选用分析方法的原则 91

5.2.3 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 91

5.2.2 共同点比较多的分析方法 91

5.3.2 危险性辨识 92

5.3.1 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 92

5.3 危险性预先分析 92

5.3.4 危险性预先分析实例 93

5.3.3 危险性控制 93

5.4.3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94

5.4.2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94

5.4 安全检查表 94

5.4.1 安全检查表的定义 94

5.4.6 安全检查表实例 95

5.4.5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95

5.4.4 安全检查表的类型 95

5.5.1 故障的基本概念 97

5.5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97

5.5.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分析步骤 98

5.5.3 致命度分析 99

5.5.4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实例 100

5.6.3 故障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102

5.6.2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步骤 102

5.6 故障树分析法 102

5.6.1 基本概念 102

5.6.4 故障树的编制方法 105

5.6.5 故障树定性分析 106

5.6.6 故障树定量分析 111

5.7.1 事件树分析的依据和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 116

5.7 事件树分析法 116

5.7.2 事件树分析方法及应用 117

5.8.1 因果图 118

5.8 因果分析 118

5.8.2 分析与评价 119

5.9.1 基本原理 120

5.9 可操作性研究 120

5.9.2 分析步骤 121

5.9.3 应用实例 122

参考文献 124

6.1.2 危害产生原因与分类 125

6.1.1 术语与定义 125

6 危害辨识与安全评价 125

6.1 危险危害辨识 125

6.1.3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126

6.2.2 安全标准 127

6.2.1 安全评价的定义 127

6.1.4 危害辨识方法 127

6.1.5 危害辨识过程 127

6.2 安全评价概述 127

6.2.4 安全评价程序 128

6.2.3 安全评价原理 128

6.3.1 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 129

6.3 概率评价法 129

6.2.5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129

6.3.3 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 130

6.3.2 元件的联接及系统故障(事故)概率计算 130

6.4.1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131

6.4 指数评价法 131

6.4.2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 135

6.5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 137

6.6.1 设备安全评价要点 139

6.6 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 139

6.7.1 安全管理评价内容 140

6.7 安全管理评价 140

6.6.2 操作运转 140

6.6.3 环境 140

6.6.4 维护检修 140

6.8 安全综合评价法 141

6.7.2 评价方法 141

6.8.3 LEC评价法 142

6.8.2 评价标准 142

6.8.1 评价模式 142

6.8.5 MLS评价法 143

6.8.4 MES评价法 143

6.9.1 传爆药安全性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44

6.9 安全评价方法实例 144

6.9.2 国营某厂的活性炭生产线安全评估 146

6.10 安全决策 148

6.10.1 安全决策过程与决策要素 149

6.10.2 定性属性的量化 151

6.10.3 安全决策方法 152

参考文献 154

7.2.1 一般教育原理与安全教育学基础 157

7.2 安全教育学理论 157

第二篇 安全管理 157

7 安全管理科学理论 157

7.1 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157

7.1.1 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 157

7.1.2 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 157

7.1.3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157

7.2.3 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 158

7.2.2 安全教育的目的 158

7.2.5 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 159

7.2.4 安全教育模式及技术 159

7.2.6 安全工程学历教育 163

7.2.7 英国的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等级考试制度 164

7.3.1 安全经济学概述 166

7.3 安全经济学原理 166

7.3.2 安全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 168

7.3.3 事故损失分析原理 169

7.3.4 安全投资的理论分析 172

7.3.5 安全效益分析原理 175

7.4.2 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177

7.4.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77

7.4 安全文化建设理论 177

7.4.4 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及作用 178

7.4.3 安全文化的学科体系 178

7.4.5 安全文化建设 180

7.5.1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 183

7.5 安全行为科学 183

7.5.2 人的行为模式 185

7.5.3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 186

7.5.4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187

7.5.6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 188

7.5.5 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 188

参考文献 189

8.1.4 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 191

8.1.3 安全生产法规的本质 191

8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191

8.1 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与作用 191

8.1.1 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191

8.1.2 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 191

8.2.2 安全技术法规 192

8.2.1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 192

8.1.5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 192

8.2 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 192

8.2.3 职业健康法规 193

8.2.4 安全管理法规 194

8.3.2 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 196

8.3.1 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与体系 196

8.3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196

8.3.3 安全生产国家标准颁布状况 197

8.4.2 《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198

8.4.1 《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198

8.4 我国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 198

8.4.4 《劳动法》中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内容 199

8.4.3 《民法》的相关规定 199

8.4.11 《乡镇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200

8.4.10 《工业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200

8.4.5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200

8.4.6 《矿山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200

8.4.7 《工会法》与安全生产相关内容 200

8.4.8 《消防法》的重要内容 200

8.4.9 《民法通则》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200

8.4.15 《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201

8.4.14 《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1

8.4.12 《经济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201

8.4.13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 201

8.4.17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2

8.4.1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2

8.4.18 《工伤保险条例》 203

8.5 国际主要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 206

8.5.2 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 207

8.5.1 国际公约综述 207

8.5.5 ILO《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 208

8.5.4 ILO《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208

8.5.3 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 208

参考文献 209

9.1.2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 210

9.1.1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210

9 安全管理模式与体系 210

9.1 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10

9.2.1 对象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211

9.2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211

9.1.3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 211

9.3.1 OSHMS的管理理论基础 212

9.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 212

9.2.2 程序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212

9.3.3 企业建立OSHMS 213

9.3.2 OSHMS的管理要素 213

9.3.4 OSHMS的审核与认证 214

9.4.3 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 215

9.4.2 HSE管理体系的内容 215

9.4 HSE管理体系 215

9.4.1 HSE管理体系的概念 215

9.4.4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216

参考文献 220

10.1.2 安全管理的法制手段 221

10.1.1 安全管理的行政手段 221

10 安全管理技术 221

10.1 安全管理技术 221

10.1.3 安全科学管理方法 222

10.1.4 安全管理的经济手段 223

10.2 人因安全管理 224

10.1.5 安全管理的文化手段 224

10.3.1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225

10.3 物因及危险源安全管理 225

10.3.3 危险源管理 226

10.3.2 现场“隐患”管理 226

10.3.4 消防安全管理 228

10.3.6 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229

10.3.5 交通安全管理 229

10.4 环境因素安全管理 232

10.5.1 事故分类 233

10.5 事故管理 233

10.5.2 事故调查与报告 234

10.5.3 事故分析 237

10.6.2 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38

10.6.1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238

10.6 事故应急救援 238

10.6.3 政府社区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建设 239

参考文献 241

11.1.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 242

11.1.2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 242

1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42

11.1 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 242

11.1.1 机制的概念 242

11.1.4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244

11.2.1 安全生产监督(察)机关的主要职责 245

11.2 安全生产监督理论与技术 245

11.1.5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245

11.1.6 推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的作用 245

11.2.4 安全生产监督程序 246

11.2.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246

11.2.2 安全生产监督(察)机构的权力 246

11.3.2 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 247

11.3.1 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职权范围 247

11.2.5 建立安全监管员队伍 247

11.2.6 安全监察员的职权 247

11.2.7 发挥技术检测检验的作用 247

11.3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247

11.3.4 安全生产专门监察 248

11.3.3 安全生产一般监察 248

11.3.5 事故监察 249

11.4.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50

11.4.2 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内容 250

11.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50

11.4.1 国家监督管理的特种设备范畴 250

11.5.2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252

11.5.1 矿山安全监察的作用 252

11.5 矿山安全监察 252

11.5.4 矿山安全监察的一般内容 253

11.5.3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253

11.5.5 英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254

11.6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监督 255

11.7.3 群众安全监督的10条渠道 256

参考文献 256

11.7 工会与社会安全监督 256

11.7.1 群众监督作用 256

11.7.2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256

12.1.4 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 257

12.1.3 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国际监察 257

12 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257

12.1 国际劳工组织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257

12.1.1 国际劳工组织及目标 257

12.1.2 国际劳工组织的任务及特点 257

12.2.4 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系统负责人的职责 258

12.2.3 强化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 258

12.2 德国的安全管理经验 258

12.2.1 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展 258

12.2.2 建立综合的管理体系 258

12.3.4 充分发挥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单位和社团中介机构的作用 259

12.3.3 工伤保险与安全监督管理有机结合 259

12.2.5 发挥劳动安全专家的作用 259

12.2.6 重视未来发展研究 259

12.3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259

12.3.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集中、统一、高效 259

12.3.2 法规完善,注重服务 259

12.4.1 管理层对安全事项做出明确承诺 260

12.4 国际壳牌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 260

12.3.5 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260

12.3.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特点 260

12.4.6 严格衡量安全绩效 261

12.4.5 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标准 261

12.4.2 明确、细致、完善的安全政策 261

12.4.3 明确各级管理层的安全责任 261

12.4.4 设置精明能干的安全顾问 261

12.4.11 有效的管理运行及沟通 262

12.4.10 强化伤亡意外和事故调查及跟进工作 262

12.4.7 实际可行的安全目标及目的 262

12.4.8 对安全水平及行为进行审查 262

12.4.9 有效的安全训练 262

12.5.4 杜邦的安全信仰 263

12.5.3 杜邦公司的安全目标 263

12.5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 263

12.5.1 对安全的认识 263

12.5.2 杜邦的安全哲学 263

12.6.2 摩托罗拉HSE管理体系要求 264

12.6.1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 264

12.5.5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原则 264

12.5.6 明确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理念 264

12.5.7 安全人人(层层)有责 264

12.5.8 杜邦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 264

12.6 摩托罗拉公司的HSE管理模式 264

12.8.1 特区政府高度的重视 266

12.8 香港特区安全管理经验 266

12.7 美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266

12.7.1 强化法规 266

12.7.2 改进装备 266

12.7.3 发展软科学 266

12.9.1 提高对安全的认识 267

12.9 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267

12.8.2 强调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承诺 267

12.8.3 推行全社会的职业安全约章 267

12.8.4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267

12.8.5 香港的十四项安全管理元素 267

12.8.6 香港推进十四项管理主要元素应用于工业经营以外的组织 267

12.10.2 美国公司推行的“自我管理” 268

12.10.1 安全环境对工作心理的作用 268

12.9.2 重视职业安全卫生策略与原则 268

12.9.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生产管理结合,强调员工参与 268

12.9.4 把职业安全卫生事业变成企业的基本管理目标 268

12.10 行为科学管理实例 268

12.10.3 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行为的实例 269

参考文献 270

13.2 安全管理系统工程设计实例 271

13.1 安全管理模式实例 271

13 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例 271

13.4 企业安全方针实例 272

13.3 企业安全管理评估标准范例 272

13.5.1 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的HSE管理体系 273

13.5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及方法实例 273

13.5.2 广州钢铁公司“危险预知活动”经验 275

13.6.2 事故仲裁案例 276

13.6.1 刑事处罚案例 276

13.6 安全法治管理案例 276

参考文献 278

13.6.3 行政责任追究与处分案例 278

14.1.2 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283

14.1.1 机器设备设计的基本安全要求 283

第三篇 职业安全 283

14 机械安全 283

14.1 机械设备通用安全技术 283

14.2.2 砂铸造型安全技术 285

14.2.1 铸造方法分类 285

14.1.3 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环境要求 285

14.2 铸造设备安全 285

14.2.3 特种铸造安全技术 286

14.3.1 自由锻造安全技术 291

14.3 锻造设备安全 291

14.4.1 冲压机主要参数与防护装置的关系 292

14.4 冲压机械安全 292

14.3.2 模型锻造安全技术 292

14.4.2 安全防护装置和操作器具 293

14.4.3 新型离合器和制动器 295

14.5.2 液浴炉安全技术 296

14.5.1 热处理设备的分类 296

14.4.4 自动化和机械手送取料坯 296

14.5 热处理设备安全 296

14.5.3 箱式电阻炉安全技术 299

14.5.5 淬火槽安全技术 301

14.5.4 高频机安全技术 301

14.6.2 圆锯机安全防护装置 303

14.6.1 常见的木材加工事故 303

14.6 木工机械安全 303

14.6.4 平刨机安全防护装置 304

14.6.3 带锯机安全防护装置 304

14.7.1 金属冷加工车间防止工伤事故的方法 305

14.7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 305

14.6.5 木工铣床安全防护装置 305

14.6.6 木工砂光机安全防护装置 305

14.6.7 木材加工安全操作和环境要求 305

14.7.2 保险装置和互锁机构 307

参考文献 308

15.1.2 起重机工作级别 309

15.1.1 起重机工作类型 309

15 起重与搬运安全 309

15.1 起重机工作类型及工作级别 309

15.2.1 钢丝绳 310

15.2 易损零部件的安全检验 310

15.2.2 吊钩 311

15.2.3 滑轮组与卷筒 312

15.2.4 齿轮与齿形联轴器 313

15.2.5 制动器 314

15.2.6 车轮与轨道 315

15.3.1 上升或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 316

15.3 安全装置 316

15.2.7 电气元件 316

15.2.8 液压元件 316

15.3.4 夹轨器 317

15.3.3 缓冲器 317

15.3.2 行程限位器 317

15.3.5 超载限制器 318

15.3.6 力矩限制器 319

15.4.1 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与安全 320

15.4 起重机的稳定性与安全 320

15.5.1 轻小型起重设备安全 322

15.5 起重机械安全 322

15.4.2 门座起重机的稳定性 322

15.5.2 桥架型起重机的机构安全性 324

15.5.4 桥架型起重机负荷及金属结构的安全检查 325

15.5.3 起重机啃道原因及防止方法 325

15.5.5 司机室的安全要求 326

15.5.6 汽车式与轮胎式起重机的操作安全 327

15.5.7 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 328

15.5.8 港口起重机作业安全 329

15.6.1 起重机械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330

15.6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330

15.6.2 起重机械的安装、检验与维修 332

参考文献 333

15.7.2 “扛、抬、搭、落”安全要点 333

15.7 人力搬运安全 333

15.7.1 人力搬运极限负荷 333

16.1.3 压力容器的分类 334

16.1.2 压力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34

16 压力容器与锅炉安全 334

16.1 压力容器及其分类 334

16.1.1 压力容器 334

16.2.3 疲劳破裂 335

16.2.2 脆性破裂 335

16.2 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及其原因 335

16.2.1 延性破裂 335

16.3 压力容器的安全泄压装置 336

16.2.7 腐蚀疲劳破裂 336

16.2.4 应力腐蚀破裂 336

16.2.5 压力冲击破裂 336

16.2.6 蠕变破裂 336

16.4.2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内容 337

16.4.1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 337

16.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 337

16.4.3 压力容器中的常见缺陷 338

16.4.4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 339

16.5.1 气瓶的充装 340

16.5 气瓶的充装与检验技术 340

16.4.5 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 340

16.5.3 气瓶的使用管理 341

16.5.2 气瓶的定期技术检验 341

16.6.3 锅炉安全 342

16.6.2 锅炉的分类 342

16.5.4 气瓶事故的处理 342

16.6 锅炉安全及锅炉水循环 342

16.6.1 锅炉的组成 342

16.7.2 锅炉用燃料及其燃烧 343

16.7.1 热胀冷缩与锅炉安全 343

16.6.4 锅炉水循环 343

16.7 锅炉受热与安全 343

16.8 锅炉安全装置 344

16.7.3 锅炉热效率及其热损失 344

16.8.3 安全阀 345

16.8.2 水位表 345

16.8.1 压力表 345

16.9.1 锅炉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 346

16.9 锅炉安全运行管理 346

16.8.4 锅炉上的其他安全装置 346

16.9.2 锅炉的点火与并炉 347

16.9.4 锅炉停炉与保养 348

16.9.3 锅炉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348

16.10.2 锅炉满水 349

16.10.1 锅内缺水 349

16.10 锅炉事故与故障 349

16.10.10 空气预热器损坏 350

16.10.9 水击 350

16.10.3 炉管事故 350

16.10.4 汽水共腾 350

16.10.5 锅炉超压 350

16.10.6 炉膛爆炸 350

16.10.7 二次燃烧 350

16.10.8 蠕变断裂 350

16.11.1 锅炉的水质指标 351

16.11 锅炉水质处理 351

16.10.11 省煤器损坏 351

16.10.12 过热器损坏 351

16.10.13 锅炉结焦 351

16.10.14 炉墙损坏 351

16.10.15 锅炉熄火 351

16.10.16 热水锅炉锅内汽化 351

16.11.3 锅外水处理 352

16.11.2 锅内水处理 352

16.11.6 锅炉水垢的清除方法 353

16.11.5 自来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时的除氯 353

16.11.4 锅炉用水的除氧 353

16.12.1 锅炉检验的方法 354

16.12 锅炉检验 354

16.12.3 锅炉的水压试验 355

16.12.2 锅炉检验的内容 355

参考文献 356

17.1.1 电石安全 357

17.1 气焊与气割安全 357

17 焊接安全 357

17.1.2 常用气体安全使用要求 358

17.1.4 常用气瓶安全 359

17.1.3 乙炔发生器安全要求 359

17.1.6 胶管和管道安全 361

17.1.5 焊炬和割炬使用安全 361

17.2.1 电焊安全特点 362

17.2 电焊安全 362

17.2.2 电焊安全措施 363

17.3.1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 364

17.3 特殊环境焊接安全技术 364

17.3.2 高处焊接作业安全 365

17.3.3 燃料容器检修焊补 366

17.4.1 焊接有害因素及对人体的危害 367

17.4 焊接有害因素与防护 367

17.4.2 卫生有害因素的防护 370

17.5.1 焊接设施安全管理 371

17.5 焊接安全管理 371

17.5.2 焊接安全组织管理 373

参考文献 374

18.1.4 活化能理论 375

18.1.3 燃烧分子碰撞理论 375

18 防火与防爆工程 375

18.1 燃烧理论 375

18.1.1 燃烧素学说 375

18.1.2 氧学说 375

18.2.1 闪燃与闪点 376

18.2 燃烧的类型 376

18.1.5 过氧化物理论 376

18.1.6 链式反应理论 376

18.2.2 自燃点 377

18.2.5 燃烧条件三要素 378

18.2.4 着火点 378

18.2.3 热爆炸理论 378

18.3.1 爆炸现象及其分类 379

18.3 爆炸及破坏作用 379

18.2.6 燃烧产物 379

18.3.3 爆炸反应历程 380

18.3.2 分解爆炸 380

18.5.1 爆炸极限的定义 381

18.5 爆炸极限 381

18.3.4 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381

18.3.5 爆炸事故的预防 381

18.4 燃烧与爆轰 381

18.4.1 爆轰的定义 381

18.4.2 燃烧与爆轰的异同 381

18.6 危险物品燃烧与爆炸 382

18.5.6 爆炸压力的计算 382

18.5.2 爆炸极限的计算 382

18.5.3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382

18.5.4 粉尘爆炸的特点 382

18.5.5 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与气体的内能计算爆炸温度 382

18.8.1 工业火灾和爆炸的类型及特点 384

18.8 工业建筑防火与防爆 384

18.7 火灾与爆炸过程和预防基本原则 384

18.7.1 火灾产生的原因 384

18.7.2 火灾事故的特点 384

18.7.3 火灾的预防 384

18.7.4 爆炸发展过程与预防特点 384

18.9.1 电气线路的火灾危险性 385

18.9 电气线路的防火 385

18.8.2 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385

18.9.6 电缆的防火措施 386

18.9.5 电缆的火灾危险性 386

18.9.2 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 386

18.9.3 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火灾危险性 386

18.9.4 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防火措施 386

18.11.2 间接火源 387

18.11.1 直接火源 387

18.10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387

18.10.1 火灾危险性 387

18.10.2 预防措施 387

18.11 引起火灾的火源 387

18.12.1 油库 388

18.12 主要危险场所的防火与防爆 388

18.12.3 乙炔站 389

18.12.2 电石库 389

18.12.5 焊接过程中的防火 390

18.12.4 气瓶贮运仓库的防火 390

参考文献 391

19.1.2 电伤 392

19.1.1 电击 392

19 电气安全 392

19.1 电气事故的类型 392

19.1.6 人体触电伤害因素 393

19.1.5 射频电磁场危害 393

19.1.3 静电危害事故 393

19.1.4 雷电灾害事故 393

19.2.1 绝缘 394

19.2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394

19.3.1 接地的基本概念 396

19.3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396

19.2.2 屏护和间距 396

19.3.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 398

19.5.2 用电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 4208—84) 400

19.5.1 用电环境 400

19.4 绝缘 400

19.4.1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400

19.4.2 安全电压 400

19.5 电气设备安全 400

19.5.3 电动机 401

19.6.2 雷电的种类 405

19.6.1 雷电的产生 405

19.6 雷电 405

19.6.5 雷电的破坏 406

19.6.4 雷电的主要特点 406

19.6.3 雷击点的选择 406

19.6.8 防雷措施 407

19.6.7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407

19.6.6 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有关因素 407

19.7 静电 409

19.6.10 接地装置 409

19.6.9 引下线 409

19.7.5 静电的影响因素 410

19.7.4 静电的消失 410

19.7.1 静电的起电方式与种类 410

19.7.2 物体静电的主要参数 410

19.7.3 测量静电的主要仪器设备 410

19.7.7 防静电措施 411

19.7.6 静电的危害 411

参考文献 412

20.1.2 噪声的量度 415

20.1.1 噪声 415

第四篇 职业健康 415

20 噪声与振动控制 415

20.1 噪声及其量度 415

20.2.2 噪声的评价 417

20.2.1 噪声的危害 417

20.2 噪声的危害、评价和标准 417

20.2.3 噪声的标准 420

20.3.1 噪声测量仪器 422

20.3 噪声测量 422

20.3.2 噪声测量方法 423

20.4.1 吸声原理 424

20.4 吸声 424

20.4.3 吸声结构 425

20.4.2 吸声材料 425

20.5.1 隔声原理 426

20.5 隔声 426

20.4.4 吸声设计 426

20.5.2 隔声装置 427

20.6.1 消声器 429

20.6 消声器及噪声控制的设计 429

20.5.3 噪声的个人防护 429

20.7.1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432

20.7 振动及其控制 432

20.6.2 噪声控制的设计程序 432

参考文献 433

20.7.2 隔振装置 433

21.1.2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34

21.1.1 粉尘的概念和分类 434

21 工厂防尘 434

21.1 粉尘危害及粉尘标准 434

21.1.3 粉尘爆炸性危害 438

21.2.1 空气流动理论及通风防尘原理 440

21.2 通风除尘 440

21.2.2 局部排风罩设计 446

21.3.1 概述 451

21.3 湿法除尘 451

21.3.3 旋风式洗涤器 452

21.3.2 重力喷雾洗涤器 452

21.3.4 文丘里洗涤器 453

21.4.1 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 454

21.4 静电抑尘 454

21.4.2 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455

21.4.3 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主要部件 456

21.4.4 电除尘器的设计和选择 459

21.5.1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 460

21.5 袋式除尘 460

21.5.2 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461

21.5.3 常用袋式除尘器的结构 462

21.5.4 颗粒层除尘器 465

21.6.2 作业环境粉尘浓度的测定 466

21.6.1 测定粉尘浓度的目的与计量方法 466

21.6 粉尘测定 466

21.6.3 作业者个体接触粉尘浓度的测定 468

21.6.4 管道粉尘浓度的测定 469

21.6.5 粒径分布测定的方法和仪器 472

21.7.2 过滤式呼吸器 473

21.7.1 呼吸器官防护用具的分类与要求 473

21.7 个人防尘用具 473

21.7.3 通风式呼吸护具 475

参考文献 477

22.1 有害物质与人体健康 478

22 工业防毒 478

22.2.1 过滤式酸雾净化器 479

22.2 有毒烟雾的净化设备 479

22.2.3 文丘里洗涤器 480

22.2.2 重力喷雾洗涤器 480

22.3.1 吸收净化法 483

22.3 工业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法 483

22.3.2 吸附净化法 484

22.3.3 燃烧净化法 487

22.3.4 工业废气的其他净化方法 490

22.4.1 防毒技术措施 492

22.4 工业生产中的防毒对策 492

22.4.3 工业卫生法规与方针 493

22.4.2 管理教育措施 493

22.5.2 采样方案设计原则 505

22.5.1 有害物质存在的特点 505

22.4.4 工业卫生设施 505

22.4.5 通风排毒措施 505

22.5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505

22.5.3 采样方法 506

22.5.4 采样仪器 507

参考文献 509

22.5.5 分析方法 509

23.1.3 屏蔽防护 510

23.1.2 距离防护 510

23 辐射安全 510

23.1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510

23.1.1 时间防护 510

23.2.2 油田测井 511

23.2.1 X线机和加速器 511

23.2 辐射技术应用的安全 511

23.2.3 γ工业探伤防护 512

23.3.1 天然本底照射 513

23.3 环境辐射安全 513

23.2.4 核电的安全性 513

23.3.3 放射性防护监测 514

23.3.2 人工放射性核素辐射 514

23.4.1 放射性物质运输基础知识 517

23.4 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 517

23.3.4 放射性事故处理 517

23.4.2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 518

23.4.3 运输放射性物质的申报与核准 523

23.5.2 放射性废物分类和分级 524

23.5.1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 524

23.4.4 安全检查 524

23.5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524

23.5.3 放射性废物处理 525

23.5.4 放射性废物的暂存和贮存 529

参考文献 530

24.2.1 《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 75—1995) 531

24.2 劳动防护用品分类标准 531

24 个体防护 531

24.1 概述 531

24.1.1 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作用 531

24.1.2 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本要求 531

24.1.3 个人防护用品分类 531

24.1.4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单位的责任 531

24.2.2 头部防护用品 532

24.2.3 眼面部防护用品 533

24.2.4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534

24.2.5 手部防护用品 536

24.2.7 躯干防护用品 538

24.2.6 足部防护用品 538

24.2.9 劳动护肤剂 541

24.2.8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541

24.2.10 安全带(GB 6095—1985) 542

24.3.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1651—89) 543

24.3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标准 543

24.3.2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544

参考文献 547

25.1.2 矿井空气流动的基本理论 551

25.1.1 概述 551

第五篇 行业安全 551

25 煤矿安全 551

25.1 矿井通风 551

25.1.3 井巷通风阻力 553

25.1.4 矿井通风动力 554

25.1.5 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 555

25.1.6 矿井通风的基本要求 556

25.2.2 煤岩瓦斯赋存状态 557

25.2.1 瓦斯的生成及物理性质 557

25.2 矿井瓦斯 557

25.2.4 矿井瓦斯等级的鉴定 558

25.2.3 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及预测 558

25.2.5 瓦斯爆炸与预防 559

25.2.6 瓦斯含量检测 560

25.2.7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561

25.3.1 矿尘性质及其危害 562

25.3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 562

25.2.8 瓦斯抽放 562

25.3.2 煤尘爆炸 563

25.3.3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564

25.4.2 煤炭自燃预测与预报 565

25.4.1 概述 565

25.3.4 煤矿尘肺病 565

25.4 矿井防、灭火 565

25.4.4 火灾时控制风流的措施 566

25.4.3 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 566

25.4.5 灭火方法 567

25.5.2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 568

25.5.1 矿井水灾的发生 568

25.5 矿井水灾防治 568

25.5.3 井下透水事故的处理 569

25.6.2 采场范围内冒顶事故的分析 570

25.6.1 冒顶事故及其危害 570

25.6 顶板安全 570

25.6.4 冒顶事故的处理 571

25.6.3 预防冒顶的措施 571

25.7.3 煤矿爆破安全管理 572

25.7.2 深孔爆破 572

25.7 爆破安全 572

25.7.1 浅眼爆破 572

25.8.2 矿井提升及安全 573

25.8.1 煤矿提升运输方式 573

25.8 煤矿机械安全 573

参考文献 576

26.1.3 冶金工厂煤气安全 577

26.1.2 钢铁水喷溅 577

26 冶金安全 577

26.1 冶金工厂安全 577

26.1.1 冶金工厂伤亡事故分析 577

26.1.5 炼铁生产安全 579

26.1.4 厂内交通运输安全 579

26.1.6 炼钢安全 580

26.1.8 高温作业 582

26.1.7 废料破碎 582

26.2.1 冶金工厂通风采暖及防尘毒危害 583

26.2 冶金工厂职业健康 583

26.2.2 高温烟气净化 584

26.2.3 耐火厂防尘技术 585

26.2.5 焦化厂防尘防毒 586

26.2.4 烧结厂除尘 586

26.2.6 焦化生产职业健康 587

26.2.7 炼钢职业健康 588

26.2.8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 589

26.2.9 轻金属锻压职业健康 590

26.2.11 镁冶炼职业健康 591

26.2.10 铝冶炼职业健康 591

26.2.13 铅冶炼职业健康 592

26.2.12 钼粉末冶金职业健康 592

26.2.14 钛冶炼职业健康 593

26.2.16 铜冶炼职业健康 594

26.2.15 钽、铌粉末冶金职业健康 594

26.2.17 有色金属工业职业健康 595

26.3.2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 596

26.3.1 冶金矿山伤亡事故状况 596

26.3 冶金矿山安全 596

26.3.3 矿山爆破安全 597

26.3.6 金属矿山通风技术 598

26.3.5 金属矿山火灾及中毒 598

26.3.4 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 598

26.3.7 矿山尘害及预防措施 599

26.3.10 金属粉尘致病、致癌作用及控制 600

26.3.9 非铀金属矿山的辐射防护 600

26.3.8 井下柴油机污染控制 600

参考文献 601

27.1.2 建筑安全事故类型和原因分析 602

27.1.1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602

27 建筑安全 602

27.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602

27.1.4 安全生产责任制 603

27.1.3 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规范 603

27.1.5 安全生产教育 604

27.2.1 土方工程概述 605

27.2 土方工程 605

27.1.6 安全生产检查 605

27.1.7 建筑施工安全“三宝”的正确使用 605

27.2.2 基坑支护 606

27.2.3 基坑排水与降水 609

27.2.4 土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610

27.3.1 基本要求 611

27.3 模板工程 611

27.2.5 桩基础施工安全 611

27.2.6 基坑工程的监测 611

27.3.2 模板的安装 613

27.4 脚手架安全 615

27.3.3 模板的拆除 615

27.4.2 脚手架的材质与规格 616

27.4.1 脚手架的设计安全 616

27.4.3 落地式脚手架 617

27.4.4 附着升降脚手架 618

27.4.5 门式钢管脚手架 619

27.4.6 其他特殊脚手架 620

27.4.7 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622

27.5.1 高处作业定义及其分级 623

27.5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623

27.5.2 临边作业安全防护 624

27.5.3 洞口作业安全防护 625

27.5.4 操作平台安全技术 626

27.5.5 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627

27.6.1 机械伤害概论 628

27.6 施工机械 628

27.5.6 攀登作业安全设施 628

27.6.2 土方工程施工机械 629

27.6.3 桩工机械 630

27.6.4 提升设备 631

27.6.5 吊装类起重设备 635

27.6.6 钢筋加工机械 636

27.6.9 手持小型电动工具 637

27.6.8 电焊机 637

27.6.7 混凝土搅拌机 637

27.7.1 临时用电管理 638

27.7 施工用电安全技术 638

27.7.3 配电箱 639

27.7.2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的接地与接零 639

27.7.5 施工用电线路 640

27.7.4 施工照明 640

27.7.7 触电事故急救方法 641

27.7.6 漏电保护开关 641

参考文献 642

28.1.1 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 643

28.1 安全与化工生产 643

28 化工安全 643

28.1.2 化工事故的特征 644

28.1.3 化工安全的现状及未来 645

28.2.4 工艺安全设计 646

28.2.3 安全设计的实施 646

28.2 安全设计 646

28.2.1 安全设计的概念 646

28.2.2 安全设计的考虑因素 646

28.3.5 负压运行安全控制 648

28.3.4 温度安全控制 648

28.3 工艺安全控制 648

28.3.1 化学反应安全控制 648

28.3.2 物料处理及输送安全控制 648

28.3.3 封闭单元安全控制 648

28.3.11 腐蚀工艺安全控制 649

28.3.10 容量安全控制 649

28.3.6 防止爆炸 649

28.3.7 粉尘爆炸安全控制 649

28.3.8 正压安全控制 649

28.3.9 低温安全控制 649

28.3.15 化工设备安全控制 650

28.3.14 热油换热系统安全控制 650

28.3.12 泄漏安全控制 650

28.3.13 明火加热设备安全控制 650

28.4.2 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 651

28.4.1 化工生产的火灾爆炸性分析 651

28.4 防火防爆 651

28.4.3 控制点火源的措施 652

28.4.4 控制工艺参数的措施 653

28.5.5 腐蚀类型 655

28.5.4 腐蚀机理 655

28.5 化工厂腐蚀与防护 655

28.5.1 腐蚀 655

28.5.2 腐蚀与安全 655

28.5.3 腐蚀的分类 655

28.5.6 腐蚀防护 657

28.5.7 防腐蚀工程 658

28.7.3 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659

28.7.2 尘毒物质的来源 659

28.6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659

28.7 防尘防毒 659

28.7.1 尘毒物质的分类 659

28.7.4 防止和减少尘毒物质的措施 660

28.7.5 中毒急救 662

28.8.2 烟火药生产安全管理 663

28.8.1 烟火药的性能 663

28.8 烟火药生产安全 663

28.9 化工企业常用安全评价方法 664

28.10.3 化工安全检修的一般要求 665

28.10.2 化工检修的特点 665

28.10 安全检修 665

28.10.1 化工检修的分类 665

28.10.5 化工检修作业的安全技术 667

28.10.4 化工检修的验收 667

28.11.2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670

28.11.1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670

28.11 应急救援 670

28.11.6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 671

28.11.5 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671

28.11.3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671

28.11.4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671

28.11.8 应急救援预案 673

28.11.7 应急救援的基本装备 673

参考文献 674

29.1.2 关键生产环节的安全要求 675

29.1.1 关键场所的安全要求 675

29 石油工业安全 675

29.1 石油物探安全 675

29.1.3 现场作业各主要岗位的安全要求 676

29.2.1 钻井施工安全 679

29.2 石油钻井安全 679

29.2.2 钻井井控 683

29.2.3 钻遇硫化氢的安全防护 685

29.3.2 放射性测井 686

29.3.1 测井施工 686

29.3 石油测井安全 686

29.3.3 测井用爆炸器材的安全管理 687

29.4.1 井下作业施工准备 689

29.4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 689

29.3.4 井壁取心与射孔 689

29.4.2 井下作业一般施工 690

29.4.3 井下作业特殊施工 691

29.4.5 试油作业 692

29.4.4 大修作业 692

29.5.2 自喷井采油生产安全………………………694.29.5.3 深井泵采油安全 694

29.5.1 新井交接及采油生产准备 694

29.5 采油安全 694

29.5.4 潜油电泵采油安全 696

29.5.6 油田注水生产安全 697

29.5.5 低压试井安全 697

29.6.2 原油计量 698

29.6.1 采油集输设备 698

29.6 采油集输安全 698

29.6.3 污水处理站 699

29.6.5 采油集输系统 700

29.6.4 油、气、水化验 700

29.6.6 天然气开采与集输 701

29.7.1 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基本安全知识 703

29.7 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安全 703

29.7.2 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作业安全要求 708

附表1 石油行业安全标准简介 714

附表2 石油行业安全常用法律法规简介 727

参考文献 728

30.1.1 杆塔基础开挖安全技术 729

30.1 输电网建设安全技术 729

30 电网安全技术 729

30.1.3 杆塔组立安全技术 731

30.1.2 电网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731

30.1.4 架线工程 733

30.1.5 不停电跨越与停电作业 737

30.1.6 施工机械及工器具安全技术 739

30.2.1 变电设备运行与检修安全 740

30.2 电网运行与检修安全技术 740

30.2.2 线路运行与检修 746

30.2.3 带电作业 750

参考文献 753

31.1.2 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 757

31.1.1 交通事故的定义与分类 757

第六篇 公共安全 757

31 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 757

31.1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757

31.1.3 交通肇事的法律责任 758

31.2.2 单车事故的碰撞分析及速度再现方法 760

31.2.1 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 760

31.2 交通事故的车辆碰撞速度再现 760

31.2.3 汽车-汽车之间的交通事故车辆速度再现 761

31.2.6 交通事故车辆速度计算的其他方法 763

31.2.5 汽车碰撞行人的事故 763

31.2.4 汽车-两轮车碰撞的事故速度再现 763

31.3.1 驾驶员的生理特征 764

31.3 交通安全心理 764

31.2.7 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速度再现的注意事项 764

31.3.2 心理方面 766

31.3.3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767

31.3.4 驾驶员的适应性特征 769

31.3.5 驾驶疲劳与交通事故 770

31.3.6 饮酒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771

31.3.7 生病、服药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772

31.4.2 交通事故调查的工作内容 773

31.4.1 交通事故调查及原则 773

31.4 交通事故调查 773

31.5.1 自行车交通特点 774

31.5 自行车的交通安全 774

31.5.2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775

31.6.1 行人交通的特点 776

31.6 行人交通安全 776

31.5.3 自行车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 776

31.7.1 公路交通事故的情况 777

31.7 公路交通安全 777

31.6.2 行人交通事故的特点及成因 777

31.6.3 行人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 777

31.7.2 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及其预防 778

31.7.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及其预防 779

31.8.2 汽车运输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 783

31.8.1 汽车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 783

31.8 汽车运输安全管理 783

31.9.1 道路交通标志 784

31.9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784

31.9.2 道路交通标线 786

31.9.3 物理隔离设施 789

参考文献 791

32.2.1 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 792

32.2 铁路运输安全及其保障系统 792

32 铁路运输安全 792

32.1 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 792

32.2.2 国外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简介 795

32.2.3 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799

32.3.1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 801

32.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作 801

32.3.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手段 802

32.3.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法规依据 803

32.3.4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 804

32.3.5 铁路运输设备安全管理 806

32.3.6 班组管理 807

32.3.7 铁路行车安全监察工作 808

32.4.1 基于预防和事故避免的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809

32.4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809

32.4.2 基于维护和维修的安全检测与诊断技术 813

32.4.3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技术 814

32.5.1 铁路行车事故处理 816

32.5 铁路运输事故处理 816

32.5.2 铁路客运事故处理 822

32.5.3 铁路货运事故处理 826

32.5.4 铁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理 828

参考文献 829

33.1.3 ISM规则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830

33.1.2 安全管理体系(SMS) 830

33 水上交通安全 830

33.1 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实施ISM规则 830

33.1.1 ISM规则及其基本要求 830

33.1.5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831

33.1.4 SMS的结构要素 831

33.2.3 船舶技术证书 832

33.2.2 船舶检验 832

33.1.6 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发证 832

33.2 船舶安全管理 832

33.2.1 船舶登记 832

33.3.1 适任证书 833

33.3 船员管理 833

33.2.4 船舶进出港签证 833

33.2.5 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 833

33.2.6 船舶安全检查 833

33.3.3 船员培训 834

33.3.2 船员最低知识要求 834

33.5.2 船舶交通管理的功能 836

33.5.1 船舶交通管理 836

33.4 航海保障 836

33.4.1 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 836

33.4.2 海洋气象预告 836

33.4.3 航海图书资料 836

33.4.4 船岸通信联络 836

33.4.5 航标 836

33.5 船舶交通管理 836

33.5.3 交通规则 837

33.6.3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838

33.6.2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838

33.5.4 船舶定线制的一些术语 838

33.6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838

33.6.1 危险货物 838

33.6.5 危险货物运输的包装和包装类 839

33.6.4 包装固体危险货物分类 839

33.6.6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的标记、标志和标牌 840

33.6.8 危险货物积载与隔离 841

33.6.7 危险货物运输单证 841

33.7.3 海上搜救区域的划分 842

33.7.2 我国的搜救组织和基本政策 842

33.7 海上搜寻救助 842

33.7.1 海上搜寻与救助 842

33.7.7 海上搜寻与救助技术 843

33.7.6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 843

33.7.4 海上遇险的形式 843

33.7.5 救助力量的种类 843

33.8.2 海事报告制度 844

33.8.1 海事 844

33.8 海事调查 844

33.8.5 多米诺理论 845

33.8.4 事故链 845

33.8.3 海事调查 845

33.9 国际海事组织 846

33.8.8 海事签证 846

33.8.6 海事结构说 846

33.8.7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与安全建议 846

33.9.2 国际海事公约的缔结、生效、履行、适用、修改与终止 847

33.9.1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847

参考文献 848

34.2.1 飞行事故 849

34.2 航空事故 849

34 民用航空安全 849

34.1 民用航空安全 849

34.1.1 飞行安全 849

34.1.2 航空地面安全 849

34.1.3 防止非法干扰 849

34.1.4 航空器客舱安全 849

34.1.5 危险物品的运输与伤害 849

34.1.6 搜寻与救援 849

34.2.3 飞行事故征候 850

34.2.2 航空地面事故 850

34.2.4 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统计分析 851

34.3.1 人为因素 854

34.3 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 854

34.3.2 航空器及有关设备故障 857

34.3.3 飞行环境 859

34.4.1 概述 860

34.4 搜寻救援 860

34.4.3 搜寻援救的实施 861

34.4.2 搜救的准备 861

34.5.1 基本要求 862

34.5 事故调查 862

34.5.2 事故调查的组织 863

34.5.3 事故信息的通知和报告 864

34.5.5 现场调查 865

34.5.4 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 865

34.5.6 专项试验、验证调查 869

34.5.8 事故结论 870

34.5.7 事故原因分析 870

34.5.10 事故调查报告 871

34.5.9 安全建议 871

参考文献 872

34.5.12 事故调查的结尾工作 872

34.5.11 重新调查和补充调查 872

35.1.4 公民安全意识 873

35.1.3 公民安全素质 873

35 公共场所安全 873

35.1 公共安全文化 873

35.1.1 安全——公共生活永恒的主题 873

35.1.2 公共安全观 873

35.2.1 公共场所安全知识 874

35.2 公共场所一般安全知识 874

35.1.5 公共安全标志 874

35.1.6 公共安全法规 874

35.1.7 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 874

35.2.2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 875

35.3.1 饭店(宾馆)安全 876

35.3 饭店(宾馆)、商场安全 876

35.3.2 商场安全 879

35.5.1 旅游安全常识 880

35.5 旅游安全 880

35.4 公园、游乐园安全 880

35.4.1 公园、游乐园的危险性 880

35.4.2 娱乐设施的安全措施 880

35.4.3 加强公园的安全管理 880

35.5.8 乘车船时怎样保护人身安全 881

35.5.7 乘车船时怎样保护钱和物 881

35.5.2 春游安全常识 881

35.5.3 城市乘车安全 881

35.5.4 乘船安全 881

35.5.5 市区步行安全 881

35.5.6 城市骑自行车安全 881

35.5.11 空难事故怎么办 882

35.5.10 遇到劫机怎么办 882

35.5.9 乘坐飞机时的安全 882

35.5.15 登山安全 883

35.5.14 旅游林区防火 883

35.5.12 旅游途中遇到坏人抢劫怎么办 883

35.5.13 旅游途中易发生的疾病及简易预防、治疗方法 883

35.5.20 野外滑雪意外处理 884

35.5.19 野外洞穴探险 884

35.5.16 游泳安全 884

35.5.17 滑冰安全 884

35.5.18 放风筝安全 884

35.6 娱乐场所安全 885

35.5.24 野外求救怎么办 885

35.5.21 高压线路安全 885

35.5.22 防雷电击伤 885

35.5.23 帐篷遭受侵袭怎么办 885

35.6.3 防火管理措施 886

35.6.2 火灾安全措施 886

35.6.1 火灾的危险性 886

35.7.2 学校防火安全管理 887

35.7.1 学校防火安全 887

35.6.4 娱乐场所火灾逃生 887

35.7 学校安全 887

35.8.2 地铁安全措施 890

35.8.1 地铁安全问题 890

35.7.3 学校用电安全措施 890

35.7.4 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安全措施 890

35.8 地铁安全 890

35.9.1 体育锻炼的安全措施 891

35.9 体育运动安全 891

参考文献 893

35.9.2 体育设施安全管理 893

36.2.2 地震区建筑的抗震设计 894

36.2.1 地震灾害的预警 894

36 自然灾害防治 894

36.1 自然灾害与公害分类 894

36.2 地震灾害防治 894

36.2.3 地震灾害避难与救援 895

36.3.1 洪涝水灾 896

36.3 气象灾害 896

36.3.2 台风 897

36.3.3 雷击 898

36.3.4 森林火灾及草原火灾 899

36.3.5 火山喷发 900

36.3.6 其他气象灾害避难 901

36.4.1 滑坡灾害 903

36.4 地质灾害 903

36.4.2 泥石流灾害 904

36.5.1 野外生存技能 905

36.5 临灾生存技能与应急 905

36.5.2 急救处理 908

参考文献 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