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4
三、文献综述 7
四、本书拟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方法 18
第二章 基本考察:证据开示制度的概念与历史沿革 20
一、语意之辨:证据开示概念的诠释 20
二、证据开示的多元价值取向及其平衡 26
三、缘起与发展:证据开示的历史沿革 32
第三章 悖论破解:对抗制中的证据开示制度 52
一、完善对抗制:证据开示程序发展的契机 54
二、合作与对抗:证据开示程序与对抗制的悖论 59
三、鱼与熊掌:破解悖论的构想 72
四、对抗制的现代转型 86
第四章 当事人、律师与法官:证据开示的主体分析 89
一、主体概念诠释与司法的主体性理念 89
二、当事人主导与权利受限 92
三、中立、消极的法官角色定位与司法管理 113
第五章 结构、功能:证据开示制度的运作机制 124
一、诉答程序与证据开示程序 125
二、审前会议(Pretrial Conference) 134
第六章 范围、方式:证据开示制度的操作原理 149
一、自动开示的范围与程序 150
二、请求—回应式证据开示的范围 156
三、证据开示的通用规则 179
四、证据开示的方式 187
五、强制开示、保护令及制裁 216
第七章 证据开示制度对民法法系国家的冲击 221
一、背景分析:民法法系国家民事审理结构转型 221
二、直接冲击效:民法法系国家对证据开示制度的“程序模仿” 228
三、间接冲击效:民法法系国家的证据收集制度的重构 237
四、冲击与反冲击:两大法系审前证据收集制度的交互影响 252
第八章 中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定位与重构 254
一、对英美证据开示制度的客观评价 255
二、对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定位 258
三、重构证据交换制度的路径与构想 265
第九章 结论:建构赋权型审前程序 318
一、总结 318
二、本书提出的具体建议 319
三、建构赋权型民事审前程序 320
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