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论 上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积明,宋德金主编;郭莹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5125573
  • 页数:81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总序 周积明 宋德金 1

本书主要作者 3

第一编 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 3

一 社会史的概念(作者:赵世瑜) 3

(一)关于社会史概念的一些疑问 3

(二)作为历史研究范武的社会史 10

(三)作为整体研究的社会史 17

(四)属于历史学而非社会学的社会史 24

二 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及其学科地位(作者:乔志强 陈亚平) 32

(一)社会史的研究对象 32

(二)社会史的学科知识体系 40

(三)社会史的学科地位 48

三 社会史研究的探索精神与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冯尔康) 58

(一)社会史研究进程及其所表现的探索精神 58

(二)社会史的研究领域 67

(三)整体史的观念 74

(四)若干问题的辨证 87

四 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作者:刘志琴) 98

(一)社会文化史的崛起 98

(二)精英文化的社会化 103

(三)贴近社会下层看历史 109

五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理论(作者:王先明) 120

(一)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史学的影响 120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史”研究 125

(三)马克思的社会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134

(四)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科建设的指导性意义 147

六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作者:常建华) 153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153

(二)50至70年代的史学热点与社会史研究 176

(三)复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184

一 周秦至明清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作者:冯尔康) 221

第二编 中国社会史的基本问题 221

(一)周代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会结构 222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前期秦唐间的社会结构 231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结构 243

(四)近代(1840—1912)变动中的社会结构 257

二 人口与中国社会(作者:葛剑雄) 271

(一)人口数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71

(二)人口结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76

(三)人口迁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83

三 宗族制度的历史轨迹(作者:常建华) 293

(一)世族世官宗族制的盛衰 293

(二)士族宗族制的兴亡 302

(三)科举制下祠堂族长宗族制的成长 317

(四)近现代社会巨变中的宗族制度 329

四 中国传统家庭及其变迁(作者:王玉波) 336

(一)中国传统家庭的特质 336

(二)中国传统家庭的变迁 344

五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一)(作者:王玉波) 352

(一)生活方式与社会史 352

(二)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 358

(三)传统生活方式的绵延与变迁 370

六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二)(作者:王子今) 378

(一)“以食为天”:基本生存条件的追求 378

(二)“尚俭”:道德规范与生活准则 383

(三)“淡交”:传统交往方式的基本特征 388

(四)“舒缓”:传统社会的生活节奏 394

(五)“闲中好”:中国人的休闲方式 400

(六)“礼”的规范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凝定性 405

七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作者:郭莹) 409

(一)“宽以待人”,“推已及人” 410

(二)“待物莫如诚”,“信者行之基” 414

(三)“执中道”,“和为贵” 417

(四)忍为高,让为上 421

(五)“防人之心不可无” 425

(六)“藏锋”与“圆通” 433

(七)“来而不往非礼也” 438

(八)背景与平议 444

八 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作者:钟年) 457

(一)前国家时期的推想 457

(二)周人的乡遂制 460

(三)地缘性的监督 463

(四)血缘性的约束 467

(五)法与礼 473

(六)宗教的作用 479

(七)传统与现代的互动 486

九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一——中国古代的士(作者:何晓明) 488

(一)名与实:从贵族附庸到“四民之首” 488

(二)心与身:精神塑造与制度养育 494

(三)进与退:仕与非仕之间 504

(四)事与责:为师为吏,亦治亦议 508

十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二——“农民”的概念与传统中国的农民(作者:秦晖) 515

(一)“农民”与“农业者” 515

(二)从“离土不离乡”看“农民” 519

(三)“习俗——指令经济”与农民 523

(四)作为“身份”的“农民” 527

(五)“农”与“民”:传统中国的农民概念 532

十一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三——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人(作者:唐力行) 539

(一)商人群体的形成及其内部的角色差异 539

(二)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商人的两难境地 541

(三)传统社会的转型与商人社会角色的变迁 550

十二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四——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群体(作者:吕美颐) 569

(一)性别角色、群体气质与社会地位 570

(二)社会对女性的塑控与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 577

(三)女性群体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583

十三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五——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两重性(作者:高世瑜) 591

(一)社会参与:主内——主外 592

(二)家庭地位:从夫、从子——畏妻与尊母 596

(三)两性交往:授受不亲——男女无别 602

(四)贞节观念:节妇烈女——再嫁与私情 606

(五)价值观念:无才是德——才女辈出 611

(六)中国古代妇女史上矛盾与差异现象产生的原因 616

十四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六——吏:一个独特的社会政治群体(作者:赵世瑜) 625

(一)胥吏集团的发展沿革 626

(二)作为政治角色的胥吏集团 632

(三)吏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 640

十五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七——流民:从传统到近代(作者:池子华) 648

(一)“流民”种种 648

(二)作为传统社会群体的流民 649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流民的“近代化” 659

(四)流民与近代城市社会 668

(五)近代关于解决流民问题的探索 677

(一)流氓的定义与称谓的变迁 685

十六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八——中国历史上的流氓(作者:陈宝良) 685

(二)流氓与游民的区别及联系 692

(三)流氓手段与流氓意识 701

(四)流氓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 704

十七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九——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贱民(作者:徐和雍) 712

(一)贱民的造因 712

(二)贱民的性质和特点 716

(三)社会变动与贱民的演化 719

(四)传统观念和习俗对贱民的禁锢 728

十八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十——乞丐群体的历史考察(作者:曲彦斌) 732

(一)原生性乞丐说略 732

(二)职业性乞丐及其组织 738

(三)乞丐群体的文化意识与社会文化传统 744

十九 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作者:周积明) 751

(一)“后来者”的困境 751

(二)中国传统社会解构与转型的近代轨迹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