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言 中国式管理的践行者 曾仕强引子 1
第一部分 见证四通 3
第一章 “落草为寇” 5
“官当到头了” 5
一句话引出的人生转折 6
万润南的豪言震动了我 8
第二章 和段永基筹建合资公司 10
万润南让我三选一 10
第一个职务是生产部长 11
遭遇罢工 14
一年后升任副总经理 16
第三章 我眼中的万润南 19
相貌儒雅的帅才 19
四通“口号”的缔造者 21
“北大对话会” 23
垫子文化 27
万润南驭人 28
万润南的决策方式 31
短视丧失良机 32
不成功的产权改革 35
第四章 四通的拐点 40
最后一次见万润南 40
挽救四通行动 41
接管深圳四通 43
“倒沈” 45
打字机出现卖方市场 48
第五章 成败打字机 48
日本人给我们的教训 52
大败2406 54
“你查账之时就是我辞职之日” 56
第六章 南国三年 60
在深通我第一次当老总 60
处理走私事件 61
与日本人的几次较量 63
“6·11事件”中我为何不参与“倒段” 66
第七章 最后的“盛宴” 66
“二王”的不同遭遇 69
多元化——“中国的IBM”梦想破灭 70
“打工意识”大辩论——四通精神沦丧 75
第八章 告别段永基 82
1994年的变化 82
决裂海南饭店 83
人才会上找工作 85
约见任正非 86
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87
李文俊飞赴深圳劝阻我辞职 89
哭四通 90
我眼中的段永基 93
我为什么没有去联想 97
第二部分 华为岁月 101
第一章 临危受命——拯救莫贝克 103
车间实习三个月 103
任正非与段永基会面 105
借钱买10万股票 107
在莫贝克面临的两大难题 109
恢复信心,战胜恐惧 112
征服华为办事处 114
来自任正非的考验 117
任正非出尔反尔 118
“风起于青萍之末” 121
任正非说我搞独立 124
我在华为的第一次辞职 127
任正非与柳传志探讨企业股权 130
第二章 千里走单骑——在全国成立合资公司 133
我对任正非战略思路的理解 133
四川雅安点燃星星之火 136
“能不能每省建一个?” 138
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 141
建议改革营销模式 142
我被任正非贬到西乡 146
我去结构事业部的三个理由 149
第三章 短暂的事业——打造事业部体制 149
“分权”的思考 150
结构事业部只是个准事业部 152
第四章 在华为最后的日子 157
关于“冬天”的探讨 157
《华为的危机》 159
“中兴股票”风波 162
形同儿戏的职务安排 164
一评华为技术 167
第五章 八评华为 167
二评华为股权 168
三评华为的高工资 170
四评《华为基本法》 171
五评华为的浪费 172
六评华为的群众运动 173
七评华为“狼文化” 174
八评华为接班人 176
前奏 182
第六章 走出华为 182
三辞任正非 184
任正非五请 191
第三部分 利德华福之战 199
第一章 治乱 201
关键要素——管理 201
我低估了重振的难度 203
如何改造一个亏损企业 205
首先不被饿死 208
质量控制是生命线 210
第二章 断腕 215
柳传志“管理三要素” 215
“胜利大逃亡” 217
“慈不带兵” 219
第三章 重建队伍 222
组建“利德华福帮” 222
“干部考察三法” 224
我的短暂动摇 230
第四章 突围 230
第一台样机:7个月“测试炼狱” 231
异常艰难的试销 234
四个月内的五次故障 235
客户关系主要是诚信 238
建立新的销售模式 242
第五章 三大战役 245
激战华蓥山:中国企业一夜扬名 245
挺进华东: “坚持”的回报 247
大唐之战:打开电力之门 249
第六章 腾飞 253
“罢工事件”敲响警钟 253
挑战大容量 255
“非典”中的佳绩 257
中国的第一个百台纪录 259
2004:冲击规模底线 260
同行为师 262
弥足珍贵的感悟 263
兑现诺言 265
又见任正非 267
立石明志 269
第七章 文化再造 272
我的企业大字报 273
合理化建议贴满墙 278
对宣传家来说哪里都是讲台 280
第八章 折翼 282
资本与经理人:一出传统剧目 282
“老子不伺候了!” 283
原委 284
大股东变脸 286
董事长无条件调走一千万 288
究竟谁要罢免我? 289
结局 292
关于资本的思考 293
无悔 296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