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腹诊源流概略 1
第二章 腹诊方法 5
第一节 腹诊法概念 5
第二节 诊察九法 6
第三节 被诊者与诊者的姿式 8
第四节 检查顺序 9
第五节 诊察应注意的事项 9
第三章 胸腹的结构 11
第四章 胸腹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14
第五章 胸腹与经络、腧穴的关系 18
第一节 胸腹循行的经络 18
第二节 胸腹分布的重要腧穴 21
一、传统医学疾病的诊断 27
第一节 诊断疾病 27
第六章 腹诊的临床意义 27
二、现代医学疾病的诊断 35
第二节 分析病证 60
一、辨别脏腑病位 60
二、辨别表证与里证 60
三、辨别寒证与热证 61
四、辨别虚证与实证 62
五、辨别瘀血证 63
六、辨别水饮证 64
七、辨别宿食证 64
八、辨别燥屎证 65
九、辨别虫积证 65
第三节 剖析征象 65
一、观腹形 65
三、测腹温 67
四、触痞鞕 67
二、按腹力 67
五、揣拘急 70
六、诊压痛 71
七、扪动悸 71
八、察虚里 72
九、视青络 73
十、探症块 73
第四节 推测预后 74
一、预后险恶的主要胸腹征象 74
二、预后良好的胸腹征象 75
附:病案举例 76
第七章 胸部的诊察 79
第一节 正常的胸部状态 79
第二节 胸部主要病理征象及鉴别施治 80
一、胸中灼热 80
二、胸部冷感 81
三、胸胁满胀 82
四、胸胁苦满 83
五、胸部高突 84
六、胸欲压物 85
七、胸不任物 86
八,胸部紧闷 87
九、胸部刺痛 87
十、胸痛彻背 88
十一、胸中懊? 89
十二、气上冲胸 90
十三、肋间及胁下疼痛 91
十四、季肋麻木疼痛 92
十五、乳房肿块与肿痛 92
十六、虚里动甚 94
十七、虚里动数 95
十八、虚里结滞 96
第一节 正常的腹部状态 98
第八章 腹部的诊察 98
第二节 腹部主要病理征象及鉴别施治 99
一、腹部冷感 99
二、腹部灼热 100
三、腹部皮肤黄鲜 102
四、腹壁青络怒张 102
五、腹部瘦削及凹陷 104
六、腹部丰满及肥大 104
七、全腹膨满 105
八、大腹硬满 106
九、脘腹满痛 107
十、少腹硬满 109
十一、全腹硬痛 110
十二、心下痞硬 110
十三、心下痞 111
十四、腹中疗痛 112
十五、少腹疼痛 113
十六、胁下连胃脘疼痛 114
十七、胁下连腹疼痛 115
十八、全腹痛块 116
十九、右少腹痛块 117
二十、左大腹疼痛 118
二十一、右大腹疼痛 119
二十二、脐旁压痛 121
二十三、腹力虚弱 121
二十四、腹中拘急 122
二十五、小腹不仁 123
二十六、腹中雷鸣 124
二十七、胃脘振水音 125
二十八、心动悸 126
二十九、心下悸 126
三十、中脘部及脘腹旁动悸 127
三十一、脐与脐周动悸 128
三十二、脘腹积块 131
三十三、右胁下症块 132
三十四、左胁下症块 133
三十五、腹中痞气 133
三十六、胁下连脐硬满症块 134
三十七、脐旁及胁间痃癖 135
三十八、小腹肿块 136
三十九、少腹肿块 136
四十、绕脐痛及蠢动感 137
四十一、脐部疝肿 138
四十二、少腹疝肿 139
第九章 练腹长寿妙法 141
二、作用与功效 142
第二节 鼓腹——腹式呼吸 142
一、练习方法 142
第一节 想腹——意守丹田 142
一、练习方法 142
二、作用与功效 143
第三节 摩腹——按摩腹部 143
一、练习方法 143
二、作用与功效 144
一、施灸方法 145
二、作用与功效 145
第四节 灸腹——艾灸神阙、关元 145
第五节 养腹——久服白术 146
一、服用方法 146
二、作用与功效 146
第六节 实腹——中药敷脐 147
一、使用方法 147
二、作用与功效 147
方剂汇录 149
验方、家传方 157
主要参考书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