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民法规范论 1
第一节 民法规范的类型 1
一、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 2
二、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 5
三、义务规范与授权规范 8
第二节 民法规范的基本单元 10
一、法条概述 10
二、法条的分类 13
三、不完全性法条 15
第三节 民法规范的适用逻辑与适用原则 28
一、民法规范的适用逻辑 28
二、民法规范的适用原则 30
第二章 民事基本权利解析 34
第一节 民事权利概述 34
第二节 请求权 36
一、请求权概述 36
二、请求权的特征 40
三、请求权行使的限制 43
四、请求权的竞合 47
五、请求权基础 54
第三节 支配权 57
一、支配权产生的法哲学基础 57
二、支配权的本质及地位 61
三、支配权的特征及分类 65
四、支配权行使的限制 70
第四节 形成权 74
一、形成权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依据 74
二、形成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 78
三、形成权的特征与类型 83
四、形成权行使的限制 87
第五节 抗辩权 92
一、抗辩权的含义 92
二、抗辩与抗辩权的区别 94
三、抗辩权的特征 95
四、抗辩权的类型 101
五、抗辩权行使的限制 103
六、抗辩权的行使、效力及消灭 105
七、几种典型的抗辩权 106
第三章 民事权利的主体 115
第一节 民事主体制度的历史演进 115
一、古罗马时期的民事主体制度 115
二、中世纪的民事主体制度 122
三、近代的民事主体制度 125
四、当代民事主体制度的发展趋势 130
第二节 自然人 137
一、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 137
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146
三、自然人的责任能力 148
四、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 150
一、法人的权利能力是否平等 163
第三节 法人 163
二、法人的意思能力 165
三、法人的行为能力 166
四、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169
五、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171
第四节 非法人团体 173
第四章 民事权利的变动 177
第一节 事实行为 177
一、事实行为的界定 177
二、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 180
三、事实行为的特征 182
四、事实行为的类型 186
一、法律行为理论的创立 188
第二节 法律行为 188
二、法律行为制度的产生及功能 194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199
四、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209
五、意思表示 226
六、法律行为的效力 245
七、法律行为的解释 255
八、物权行为 265
第五章 民事权利的自力救济 281
第一节 自力救济制度的发展历程 281
第二节 自力救济的法哲学基础 282
一、自力救济是对人性的张扬与制约的统一 282
二、自力救济是正义与秩序的统一 289
三、自力救济是效率与安全价值的统一 293
四、自力救济是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统一 295
第三节 自力救济的法律途径 299
一、一般自力救济 299
二、特殊自力救济 321
第六章 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 330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行使 330
一、民事权利行使的意义 330
二、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 331
第二节 权利滥用的禁止 332
一、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历史发展 332
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含义、性质及其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 336
三、权利滥用的认定及其常见类型 341
四、权利滥用的法律后果 346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限制 348
一、诉讼时效制度概述 349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355
三、诉讼时效期间 363
四、诉讼时效的中断 375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 390
六、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397
七、对我国《民法典(草案)》第八章“时效”的简评 410
主要参考书目 415
后记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