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畴 3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源流与发展 3
目录 3
第二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13
第一节 男女差异 13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15
第三节 月经 20
第四节 带下 26
第五节 妊娠 27
第六节 产育 31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33
第一节 病因 33
第二节 病机 37
第一节 妇科疾病的诊法 41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诊法与辨证 41
第二节 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47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法 52
第一节 内治法 52
第二节 外治法 60
第三节 针灸推拿疗法 61
第四节 饮食疗法 62
第六章 预防与调护 64
第一节 月经期调护 64
第二节 妊娠期调护 65
第三节 产褥期调护 66
第四节 哺乳期调护 66
第五节 绝经前后期调护 67
下篇 各论 71
第七章 月经病 71
第一节 月经先期 75
第二节 月经后期 83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92
第四节 月经过多 98
第五节 月经过少 105
第六节 经期延长 115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120
第八节 崩漏病 127
第九节 痛经 139
第十节 闭经 148
第十一节 经行发热 159
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 165
第十三节 经行身痛 171
第十四节 经行眩晕 175
第十五节 经行乳房胀痛 180
第十六节 经行泄泻 185
第十七节 经行浮肿 190
第十八节 经行吐衄 194
第十九节 经行风疹块 201
第二十节 经行音哑 203
第二十一节 经行目暗 207
第二十二节 经行口糜 211
第二十三节 经行便血 215
第二十四节 经行情志异常 221
第二十五节 绝经前后诸证 226
第二十六节 经断复来 234
第八章 带下病 240
第一节 白带下 242
第二节 黄带下 249
第三节 赤带下 253
第四节 赤白带下 260
第五节 五色带下 267
第九章 妊娠病 272
第一节 妊娠恶阻 275
第二节 胞阻 283
第三节 胎漏、胎动不安 288
第四节 堕胎、小产 301
第五节 滑胎 308
第六节 胎死不下 317
第七节 子烦 324
第八节 胎萎不长 330
第九节 子肿 339
第十节 子晕 347
第十一节 子痫 351
第十二节 子满 357
第十三节 子悬 361
第十四节 子嗽 366
第十五节 子喑 371
第十六节 子淋 375
第十七节 妊娠小便不通 379
第十八节 妊娠泄泻 383
第十九节 妊娠痢疾 390
第二十节 妊娠消渴 395
第二十一节 妊娠瘙痒症 399
第二十二节 鬼胎 404
第二十三节 胎位不正 410
第二十四节 孕痈 414
第十章 临产病 419
第一节 难产 419
第二节 胞衣先破 428
第三节 胞衣不下 432
第四节 子死腹中 437
第十一章 产后病 442
第一节 产后血晕 446
第二节 产后血崩 451
第三节 产后腹痛 457
第四节 产后痉证 464
第五节 产后发热 470
第六节 产后头痛 480
第七节 产后身痛 485
第八节 恶露不绝 492
第九节 恶露不下 499
第十节 产后小便淋痛 504
第十一节 产后小便不通 508
第十二节 产后小便频数、失禁 513
第十三节 产后大便难 517
第十四节 产后泄泻 521
第十五节 产后痢疾 527
第十六节 产后自汗、盗汗 533
第十七节 产后缺乳 538
第十八节 产后乳汁自出 543
第十九节 产后中暑 547
第二十节 蓐劳 551
第十二章 妇科杂病 558
第一节 不孕 559
第二节 热入血室 574
第三节 妇人腹痛 584
第四节 肠覃 595
第五节 石瘕 602
第六节 脏躁 613
第七节 交接出血 617
第八节 阴痒 622
第九节 阴肿 630
第十节 阴痛 635
第十一节 阴疮 641
第十二节 花癫 648
第十三节 阴冷 653
第十四节 阴吹 657
第十五节 阴挺 661
附录 669
一、方剂索引 669
二、中医妇科中成药简介 681
三、主要参考书目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