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小百科》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亦平等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01008765
  • 页数:771 页
图书介绍: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概念思想 1

观念 1

目录 1

一、总论篇 1

政治工作 2

政治 2

政治思想工作 3

思想工作 3

意识形态工作 4

思想政治教育 4

思想政治工作 4

宣传工作 5

思想战线 5

舆论工作 6

理论工作 6

鼓动工作 6

精神文明 7

微观思想政治工作 7

宏观思想政治工作 7

思想控制 8

思想启蒙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 9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特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 9

宣传战 9

洗脑 9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专业 10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11

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和阶级性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1

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 11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 11

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特征 12

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 12

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性 12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 12

思想政治工作的批判性 12

实践和认识 13

物质和精神 13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 13

思想路线 14

自觉能动性 14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1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5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16

真理和谬误 16

运动和静止 17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8

一分为二 18

对立统一规律 18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19

矛盾的转化 19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9

度和关节点 20

质量互变规律 20

否定之否定规律 21

质变的两种形式 21

部分质变 21

本质和现象 22

扬弃 22

内容和形式 23

必然性和偶然性 23

可能性和现实性 24

原因和结果 24

内因和外因 25

主流和支流 25

一般和个别 25

动机和效果 26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

相对和绝对 27

全局和局部 27

社会意识系统 2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8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2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9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0

社会基本矛盾 31

阶级 32

国家 33

阶级分析方法 33

阶级斗争 33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34

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35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5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36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6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37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8

自然经济 39

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 39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0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40

商品经济 40

科学社会主义 41

空想社会主义 41

社会主义民主 42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42

人民民主专政 43

无产阶级专政 43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给群众 4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生活的主题 4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4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45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 45

党的领导作用 45

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客观性 46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47

思想政治工作是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47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47

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 48

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48

激励功能 49

规范功能 49

导向功能 49

动力功能 49

教育功能 49

调节功能 49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短期行为 50

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 50

免疫功能 50

信息功能 50

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 50

思想政治工作的“淡化论”和“改造论” 51

“立竿见影” 51

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主义 51

“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 51

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化 52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52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52

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体制改革 53

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体制改革 54

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商品经济 54

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外开放 54

思想政治工作和反“和平演变” 55

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倡廉 55

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定团结 55

思想政治工作和凝聚民族力量 56

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6

思想政治工作和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57

思想政治工作和观念更新 57

思想政治工作和理顺群众情绪 57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58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58

(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方针和原则 58

疏导 59

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六条指导方针的贯彻 59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59

理论联系实际 60

两个文明一起抓 60

鼓劲 60

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去做 61

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利益相结合 61

努力寻求道德建设与经济政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2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62

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63

自我教育的原则 63

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 64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64

精神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65

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65

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65

“三不主义” 66

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 66

自然环境 67

(七)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环境 67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68

人、环境和实践的关系 68

社会环境 68

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问题上的几种错误观点 69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69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 70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名称 70

(八)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学科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70

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度 71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 71

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 71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 71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规律 72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范畴 72

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 73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 74

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74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74

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的学派 74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75

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 75

人的自觉能动性 76

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 76

二、对象篇 76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76

人的选择性 77

人的阶级性 77

人的现代化 78

人的社会化 78

人的解放 79

人的潜能 79

人的心理结构 79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对象和重点对象 80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80

经济关系 81

人的本质 81

(二)人的本质、需要、价值和素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81

“人的本性自私”论 82

抽象人性论 82

政治关系 82

思想关系 82

人的需要 83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83

客观需要和主观需要 84

需要与利益 84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85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85

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85

价值 86

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 86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87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87

人生价值 87

自我设计 88

自我价值 88

人的素质 89

自我中心 89

自我奋斗 89

政治素质 90

心理素质 90

生理素质 90

(三)人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方法思想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91

能力素质 91

思想道德素质 91

科学文化素质 91

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 92

思想的多样性和一元性 92

思想的隐蔽性和外显性 92

思想的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92

法律意识 93

道德意识 93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93

人生观 94

世界观 94

宗教意识 94

文学艺术意识 94

精神支柱 95

价值观 95

政治觉悟 96

政治方向 96

政治观点 96

政治立场 96

民主观念 97

法制观念 97

政治态度 97

商品经济意识 98

平等观念 98

思想认识 99

思想意识 99

开放观念和僵化观念 99

传统观念 99

思想问题 100

思想境界 100

思想方法 100

思想觉悟 100

政治性思想与非政治性思想 101

思想改造 101

思想动向 101

思想斗争 101

错误思想的形成因素及作用 102

先进思想的形成因素及作用 102

业务活动中的思想 102

日常生活中的思想 102

思维方式 103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104

经验思维、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 104

现实思维、滞后思维与超前思维 105

人的积极性 106

(四)人的积极性 106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106

劳动积极性 107

人的创造性 107

人的主动性 107

文体活动积极性 108

社交活动积极性 108

政治积极性 108

个体积极性 109

现实积极性 109

潜在积极性 109

行为方式 110

行为 110

群体积极性 110

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 110

(五)人的行为 110

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 111

行为的心理机制 111

思想和行为的关系 111

人际关系 112

(六)人际关系 112

领导行为的影响力 112

宗族关系 113

家庭关系 113

亲缘关系 113

干群关系 114

工作关系 114

地缘关系 114

邻里关系 114

业缘关系 114

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 115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 115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115

社会主义竞争关系 116

朋友关系 116

社交关系 116

生活方式 117

(七)生活方式 117

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117

金钱关系 117

庸俗关系 117

裙带关系 117

“猫鼠关系” 117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118

生活方式的社会性 119

生活方式的变迁 119

生活方式的分类 119

生活方式的时代性 120

生活方式的民族性 120

生活方式的阶级性 120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121

科技发展对生活方式的作用 121

传统生活方式 121

现代生活方式 121

落后、愚昧、腐朽的生活方式 122

团体 123

(八)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群体 123

消费观 123

群体意识 124

非正式群体 124

集体 124

正式群体 124

群体压力 125

群体规范 125

群体舆论 125

群体凝聚力 125

社会意识形式 126

社会心理 126

群体沟通 126

(九)社会心态 126

社会思潮 126

社会习俗 127

社会舆论 127

社会风气 127

社会时尚 128

社会流言 128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129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 129

三、内容篇 129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129

系统教育和日常教育 130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130

悠久的历史 131

国情 131

“四有”教育和“四职”教育 131

(二)国情教育 131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32

灿烂的文化 13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3

鸦片战争 133

洋务运动 134

辛亥革命 135

戊戌维新 135

“全盘西化” 136

三民主义 136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3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3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38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39

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生产力 139

爱国主义 140

(三)爱国主义教育 140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40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41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141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141

民族自豪感 142

民族自尊心 142

革命传统教育 143

国格 143

民族气节 143

崇洋媚外 144

民族虚无主义 144

国防教育 144

狭隘爱国主义 144

(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 145

民族沙文主义 145

卖国主义 145

列宁主义 14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 1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147

毛泽东思想 147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48

科学社会主义教育 148

西方马克思主义 149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149

结构主义 150

存在主义 150

马克思主义“变形”论 15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论 152

(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153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 154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55

共产主义实践 156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 156

民主社会主义 157

共产主义社会 157

欧洲共产主义 159

社会主义“失败”论 160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趋同”论 160

(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路线教育 161

共产主义“渺茫”论 16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2

政策教育 162

形势和任务教育 16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64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步曲” 16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164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65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166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6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67

共同富裕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68

经济体制改革 169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170

政治体制改革 170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71

廉政建设 172

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3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173

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74

人口教育 175

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75

共产主义理想 176

(七)理想、人生观教育理想 176

利益观 177

职业理想 177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177

生死观 178

苦乐观 178

幸福观 178

荣辱观 178

主人翁意识 179

革命英雄主义 179

恋爱观 179

个人英雄主义 180

个人主义 180

利己主义 180

享乐主义 181

特殊化思想 181

功利主义 181

实用主义人生观 182

悲观厌世主义 182

道德 183

(八)道德教育 183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183

共产主义道德 184

社会主义道德 184

道德建设中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18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 185

集体主义 186

“五爱”教育 186

“五讲四美三热爱” 186

人道主义 187

本位主义 187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88

职业道德 188

家庭道德 189

一切向钱看 189

拜金主义 189

社会主义公德 190

性解放 190

传统道德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191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 191

社会主义环境道德 191

民主 192

(九)民主、法制教育 192

西方道德文化的鉴别与吸收 192

平等 193

自由 193

人权 194

博爱 194

资本主义民主 195

资产阶级民主 195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196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196

无产阶级民主 19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8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9

多党制 200

政治多元化 200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201

法制 202

一国两制 20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3

公民意识 203

无政府主义 204

极端民主化 204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4

命令主义 205

官僚主义 205

新技术革命 206

技术 206

(十)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206

科学 206

文化 207

边缘科学 20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8

知识分子 208

知识 208

义务教育 20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9

审美教育 210

科技进步教育 210

终身教育 210

体育 211

性教育 211

生态教育 211

纪律和自由 212

纪律 212

(十一)纪律教育 212

学校纪律 213

组织纪律 213

政治纪律 213

宣传纪律 213

饥饿纪律 214

公共纪律 214

军事纪律 214

职业纪律 214

劳动的社会化 215

劳动态度 215

(十二)劳动教育 215

劳动 215

社会主义劳动 216

诚实劳动 216

劳动者的现代化 216

(十三)党的建设教育党的政治路线 217

雇用劳动思想 217

共产主义劳动 217

党的优良作风 218

党的群众路线 218

党的组织路线 218

民主集中制 219

党的组织领导 220

党的思想领导 220

党的政治领导 220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 221

党的作风建设 221

党的思想建设 221

党的组织建设 221

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222

党的状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 223

共产党员在今天要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223

党的宗旨教育 224

党章教育 224

党员教育 224

党内民主教育 225

党的纪律教育 225

党性教育 225

从严治党 226

党要管党 226

方法论 227

(一)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基本问题方法 227

四、方法篇 227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态度的关系 228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 228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228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分类 229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具体性和层次性 229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29

外部灌输与内部开发相统一 230

思想政治工作一般方法论原则 230

综合治理 231

虚实结合 231

思想斗争与思想互补相统一 231

改造人的思想与改造周围环境相统一 231

教育合力 232

循序渐进 232

在集体中教育和通过集体教育 233

探索和选择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法的必要条件 234

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法的特点 234

摆事实,讲道理 235

(二)思想教育方法和方式说理教育 235

方法的移植和借鉴 235

疏导教育 236

知识启迪 236

大道理和小道理 236

运用对比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237

对比教育 237

运用疏导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237

意志教育 238

情感教育 238

形象教育 238

自我教育 239

反面教育 239

正面教育 239

集中教育 240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40

普遍教育 240

层次教育 240

个别教育 240

事后教育 241

预防教育 241

经常教育 241

政治课 242

形势报告会 242

报告会 242

模范事迹报告会 242

动员报告会 242

谈话和对话 243

读书活动 243

正规办学,脱产轮训 243

陶冶教育 244

(三)实际教育方法和形式实践教育 244

榜样教育 245

制度约束 245

管理教育 245

养成教育 245

合理化建议活动 246

窗口竞赛活动 246

劳动竞赛活动 246

创建文明工厂 247

文明礼貌月活动 247

义务服务活动 247

创建文明宿舍 248

创建文明学校 248

创建文明商店 248

军民共建活动 249

开展文明个体工商户活动 249

创建文明家庭 249

争当文明职工活动 249

读报用报活动 250

城乡青年联谊活动 250

“三优一学”活动 250

书评、影评、剧评活动 251

讲演比赛活动 251

知识竞赛活动 251

压力激励 252

民主激励 252

(四)激励方法 252

政策激励 252

目标激励 252

尊重激励 253

榜样激励 253

表率激励 253

赏识激励 254

信任激励 254

授权激励 254

惩罚激励 255

奖励激励 255

关怀激励 255

竞赛激励 255

风险激励 255

强化激励 256

兴趣激励 256

数据激励 256

归属激励 256

观察方法 257

思想信息分类 257

(五)思想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方法思想信息 257

访问调查 258

调查会 258

社会调查方法 258

普遍调查 259

问卷调查 259

文献调查 260

典型调查 260

抽样调查 260

判断性预测 261

思想预测 261

民意测验 261

类比预测 262

规范性预测 262

周期预测 263

因果预测 263

相关性预测 263

定性定量分析 264

系统分析 264

思想信息分析 264

典型分析 265

因果分析 265

趋势分析 266

征候分析 266

解剖麻雀 266

行为分析 267

心理分析 267

掌握倾向 268

综合分析 268

逐人分析 268

现实效果与潜在效果 269

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 269

思想动向摸底 269

(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评估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269

经济效益标准 270

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 270

即时性效果和积累性效果 270

受制性效果和扩展性效果 270

民主法制标准 271

道德风尚标准 271

思想政治标准 271

定性定量结合评估 272

多层次结合评估 272

目标评估 272

比较鉴别 272

评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时应把握的几个关系 273

精确性和模胡性结合评估 273

重点抽查与全面考核结合评估 273

决策的艺术 274

运用制度的艺术 274

(七)思想工作艺术 274

宣讲的艺术 275

开会的艺术 275

集体谈心 276

个别谈心 276

运筹时间的艺术 276

谈心艺术 276

谈心情感 277

谈心时机 277

谈心主题 277

表扬艺术 278

谈心过程 278

谈心意图 278

谈心主动权 278

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279

批评艺术 279

正确处理青年、中年、老年人之间的关系 280

正确处理上级、下级、同级之间的关系 280

正确处理人际纠纷和冲突 281

正确处理先进、中间、后进之间的关系 281

注意凝聚点 282

扩大闪光点 282

掌握时机的艺术 282

选择突破点 282

回答疑点 283

抓住兴奋点 283

唤起共鸣点 283

慎处敏感点 283

情趣转移 284

勿忘盲点 284

重视热点 284

掌握重点 284

淡化舆论 285

强化舆论 285

切割分析 285

朋友侧助 286

转化矛盾 286

激化矛盾 286

淡化矛盾 286

单刀直入 287

激将法 287

存异求同 287

坦诚相见 287

热处理 288

冷处理 288

猛击一掌 288

针锋相对 288

书信法 289

暗示法 289

现身说法 289

逗趣法 289

固定眼光看人 290

先入为主 290

强谏警呵法 290

运用思想工作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290

(八)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正确的方法主观主义 290

一刀切 291

形式主义 291

专抠缺点 291

两张皮 292

模式化 292

一锅煮 292

一窝蜂 292

照抄照转 292

空洞说教 292

强迫灌输 293

无限上纲 293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293

上挂下联 293

自由主义 294

尾巴主义 294

压服 294

以奖代教 295

以管代教 295

好人主义 295

哥们义气 295

偏袒 296

许愿 296

以罚代教 296

一手硬,一手软 297

拖延 297

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98

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是专业人员 298

五、队伍与领导篇 298

(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干部 298

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劳动的价值 299

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劳动的特点 299

全党都要做思想政治工作 300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00

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骨干队伍 301

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01

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化 301

宣传员 302

党的政治思想报告员 302

影评员 303

通讯员 303

辅导员 303

行政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304

行政干部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304

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04

文艺工作者 305

新闻出版工作者 305

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05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队伍 306

社会科学工作者 306

教育工作者 306

党的各级组织 307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307

(二)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网络 307

行政各级组织 308

宣传文化网络 309

工、青、妇等群众团体 309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 309

高等院校政工专业 310

各类干部学校政工专业 310

教育网络 310

中国共产党党校 310

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311

研究网络 311

军队政治院校 311

各省市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312

全国青年教育研究中心 312

党的领导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313

(三)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党组织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 313

信息网络 313

党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314

思想政治工作的摆位 314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314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15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15

党政职能分开 316

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16

党的一元化领导 317

党政职能分开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 317

政工员 318

企业参加评聘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人员的基本条件 318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职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 318

高级政工师 319

政工师 319

助理政工师 319

评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程序 320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320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评聘范围 320

党委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321

(五)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321

政工机构的工作责任制度 322

政工干部参加行政业务会议制度 322

政工例会制度 322

思想分析制度 323

调查研究制度 323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制度 323

行政干部一岗两责制度 324

请示报告制度 324

党员分工联系群众制度 325

党员“三会一课”制度 325

政工干部学习制度 325

谈心制度 326

党员责任区制度 326

政工干部考核制度 327

政工干部培训制度 327

家访制度 327

建立后备政工干部制度 328

政工干部奖惩制度 32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29

(六)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素质要求政治思想素质 329

饱满的政治热情 330

坚定的政治立场 330

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 330

群众观念 331

组织观念 331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32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332

阶级观念 332

民主意识 332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33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333

才能素质 334

知识素质 334

理论素质 334

高瞻远瞩的统筹全局的能力 335

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能力 335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能力 336

自我控制能力 336

知人善任的组织协调能力 336

(七)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常用文体通令嘉奖 337

文字表达能力 337

语言表达能力 337

决定 338

决议 338

通报表扬 338

报告 339

动员报告 339

辅导报告 339

工作总结 340

工作计划 340

请示 340

批示 340

批复 340

调查报告 341

会议纪要 341

工作简报 341

企业利益共同体 343

社会主义企业 343

六、部门篇 343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企业 343

企业精神和思想政治工作 344

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44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345

企业形象和思想政治工作 345

企业人际关系和思想政治工作 346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346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347

“进车间、入班组、到人头” 347

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348

城市区街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348

三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349

私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349)工业企业的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0

建筑施工行业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1

交通企业的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1

商业企业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2

城市公用事业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352

外贸行业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3

饮食、服务业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3

生产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354

旅游行业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 354

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355

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355

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355

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6

党群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356

老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7

中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7

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8

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8

临时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9

后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9

先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59

生产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0

经营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0

职工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 360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1

劳动分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1

技术开发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1

民主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2

财务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2

班组政治学习 363

班组集体意识 363

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363

班组民主管理 364

谈心、家访 365

班组生活会 365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时期农民的基本特点 366

农村外出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367

专业户思想政治工作 367

联产承包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67

农村移风易俗活动 368

红白喜事理事会 369

农民夜校 369

乡规民约 369

包户助耕活动 370

党员联系户制度 370

文明村镇建设 371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 371

村民大会 372

(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德育 373

致富道德教育 373

“三兼顾”教育 373

双文明户 373

小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74

教书育人 374

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75

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76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网络 377

研究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77

“三好”学生活动 378

学校的养成教育 378

学校的管理教育 378

班集体建设 379

工读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380

文明宿舍活动 380

(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381

军队政治工作机构 382

军队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的方针 382

征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83

战时思想政治工作 384

军队中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384

新兵的思想政治工作 385

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86

军人退伍前的思想政治工作 386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387

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工作 388

执法监督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88

(五)机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关思想政治工作 388

科技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89

外事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89

广播电视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90

新闻出版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90

体育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91

卫生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91

(六)群众团体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和思想政治工作 392

街道思想政治工作 392

文学艺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392

工会文化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393

工会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94

工会劳动竞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394

工会职工之家建设 395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395

青年的心理特点 396

共青团和思想政治工作 396

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97

共青团的“五小”活动 397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397

“四自”精神 398

争当“三八”红旗手(集体)活动 398

妇联和思想政治工作 398

侨联和思想政治工作 399

争创“五好”家庭活动 399

社联与思想政治工作 400

科协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400

文联作协和思想政治工作 401

个体劳协和思想政治工作 401

(七)各部门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 402

青联、学联和思想政治工作 402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03

职业道德教育 403

农民职业道德 404

工人职业道德 404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 404

售货员职业道德 405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405

军人职业道德 405

教师职业道德 406

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406

服务员职业道德 406

作家职业道德 407

编辑人员职业道德 407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407

运动员职业道德 408

演员职业道德 408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408

外事工作者职业道德 409

党务工作者职业道德 409

公务员职业道德 409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410

律师职业道德 410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411

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 411

第一国际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12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开创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12

七、传统篇 412

第二国际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13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414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414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 415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415

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416

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417

马克思、恩格斯“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 41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强调理论斗争形式的重要性 418

列宁首次全面阐述灌输原则 419

马克思主义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道路 419

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轻视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 420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421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421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锻炼严整的革命人生观 422

把全部宣传鼓动工作转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 423

工人阶级要同“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口号和旧思想的影响作坚持不懈的斗争 423

列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建设 424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和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25

党在农民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26

党的一大提出的“党应向工会灌输阶级斗争精神”、“唤醒劳工觉悟” 426

三湾改编 427

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27

农民运动讲习所 42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428

《反对本本主义》的发表 428

古田会议 428

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29

反“围剿”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29

白区的文化反“围剿” 430

遵义会议 430

一二·九运动 431

瓦窑堡会议 431

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战的政治工作 432

建党前后和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刊物 433

党对白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结 433

(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 434

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 435

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 435

抗日军政大学 435

民运工作团、战地服务团 435

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两条战线的斗争 436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 437

整风文献 437

整风运动 437

“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 438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438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 439

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土作的方向 439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439

在改造落后分子的工作中,主要应采取耐心感化的方法 440

“对同志、对士兵、对人民、对朋友,要尊重,要说服” 440

“干部思想的进步是一切工作进步的枢纽” 440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41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41

“政治工作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应该彼此和谐地合作” 441

“两忆三查”教育 442

周恩来主持下的南方局的思想政治工作 442

周恩来在创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 443

(四)建国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曲折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全国解放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44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刊物 444

解放初期党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 445

《共同纲领》的教育 445

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的政治学习 446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446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思想教育 447

“三反”“五反”运动 447

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48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 448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44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449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4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50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 450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451

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451

又红又专 451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452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452

“突出政治”偏离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453

七千人大会 453

五十年代前期几次思想批判的经验教训 454

“以阶级斗争为纲”扭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 454

“文化大革命”对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全面歪曲 455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的政治批判 455

(五)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两个“凡是” 456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456

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全面阐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57

思想政治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5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5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 45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教育 458

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459

全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459

反对精神污染 459

蛇口风波 460

普法教育 460

青工系统轮训 460

“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461

河殇 461

重提干部学哲学 462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和教育 462

科学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教育 463

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 463

执行“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总方针 464

(六)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政治工作要保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464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 465

面向连队,扎根基层 465

保证执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任务 465

三大民主 466

立功运动 467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467

革命军人委员会 46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67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 468

“两分法”前进 468

(七)大庆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两论”起家 468

养成教育的基本经验 469

领导干部“约法三章” 469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469

政工领导机关“三个面向、五到现场” 469

领导班子内的“四公开” 469

井冈山精神 470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470

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为主”原则 470

铁人精神 470

(八)传统革命精神 470

延安精神 471

南泥湾精神 471

长征精神 471

领袖风范 472

六十年代初期战胜困难的精神 472

解放初期的革命精神 472

为人民服务精神 473

白求恩精神 473

向秀丽精神 474

孟泰精神 474

愚公移山精神 474

好八连精神 475

雷锋精神 475

一厘钱精神 475

焦裕录精神 476

王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 476

猫耳洞精神 477

钱学森式的“心怀祖国、勇攀科学高峰”精神 477

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 477

引滦精神 477

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478

(九)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 478

“五种革命精神” 478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家宝 479

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 480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在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80

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481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481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 481

“大人之学” 483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早期蒙学教育 483

八、中国历史篇 483

道德礼义教育 484

人生哲理教育 485

法治教育 485

身教为先方法 486

立志成才教育 486

因材施教方法 487

环境熏陶方法 487

道德评议方法 488

论辩争鸣方法 488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学派 489

诗文教化方法 489

孟子的仁政思想 490

孔子的德治思想 490

荀子的礼治思想 491

老子和道家学派 492

墨子和墨家学派 492

《杨朱篇》的纵欲享乐主义 493

孙武的兵家思想 494

韩非和法家学派 494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495

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496

王弼的玄学思想 496

韩愈的道统说 497

朱熹和理学思想 498

慧能及佛学思想 498

王夫之的德育思想 499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499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 500

鲍敬言的“无君论” 501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502

戴震的反礼教思想 502

谭嗣同的仁学思想 503

梁启超的公德论 503

严复的西学思想 504

蔡元培的“四育”学说 505

孙中山的心理建设 505

(三)中国历史上的几场思想论辩人性善恶之辩 506

“义”与“利”之辩 507

“命”与“非命”之辩 508

“志”与“功”之辩 508

“群”与“己”之辩 509

“名”与“实”之辩 509

“理”与“欲”之辩 510

名教与自然之辩 510

(四)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教育典故周公诫子勿骄人 511

“古今”之辩 511

鲁敬姜诫子勤劳 512

楚庄王绝缨掩过 512

齐桓公戒癖正风 513

子产不毁乡校 513

晏婴正己拒更宅 514

晏婴谈正下先正上 514

管仲分析虎畏马 514

荀息以累卵之危谏灵公 515

景公欲速则不达 515

孔子因材施教 516

庄王葬马优孟进谏 516

墨子灭火之喻 517

孔子为山之喻 517

孔子叹目犹不可信 517

孙武演阵斩美姬 518

鲁哀公错失赏罚 518

曾子杀猪言身教 518

孟母择邻断机教子 519

蔡桓公讳疾忌医 519

孟子以战喻惠王 520

蔺相如忍辱负重 521

魏王信三人成虎 521

孟子喻引而不发 5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522

卜妻为绔搬教条 522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523

庄辛劝襄王亡羊补牢 523

中山国君杯羹亡国 523

齐威王明察辨曲直 524

孙膑授计围魏救赵 524

优旃诙谐谏秦王 525

韩非韦弦之喻 525

赵礼平路作疏导 525

里母束缊请火解婆疑 526

李广言小喻大孚众望 526

王充的蒸粟之喻 527

杨震以“四知”拒贿 527

乐羊子妻作喻劝夫 527

诸葛亮舌战群儒 528

刘备教子不为小恶 528

刘备三顾茅庐 528

诸葛亮七擒孟获 529

曹操以发代首 530

诸葛亮自贬三级 530

周处图新成有用之才 531

曹操哭贤省群臣 531

季雅千金买宅选邻 532

朱公说璧论奖罚 532

曹彬恤下逾年而杖 533

唐太宗教子写《帝范》 533

唐太宗高价买批评 533

朱熹进言皇帝“存理去欲” 534

吕大钧订约敦俗 534

喜食蛇者酬蛇惊主 535

董笃行一诗解邻怨 535

朱元璋严惩贪污受贿 535

乾隆赋诗和二臣 536

李自成义感郝摇旗 536

普洛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538

赫拉克利特的斗争是万物之王 538

九、外国历史篇 538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毕达哥拉斯的美德在于和谐 538

柏拉图的“理想国” 539

产婆教育法 539

智者派 539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539

亚里士多德的德智体和谐发展教育 540

犬儒学派的苦行主义 540

斯多葛学派的禁欲主义 541

伊壁鸠鲁的生死论 541

斯巴达教育 542

雅典教育 542

昆体良 543

西塞罗 543

罗马教育 543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法论 544

(二)中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奥古斯丁的“幸福—爱上帝”论 544

基督教 545

阿伯拉尔的理性高于信仰 545

经院主义教育 546

《圣经》和伦理教育 546

罗马教皇 546

天国报应说 547

原罪说 547

创世说 547

伊拉斯谟 548

(三)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复兴 548

托马斯·莫尔的社会理论和伦理思想 549

马基雅弗利的政治道德观 549

蒙田 550

拉伯雷 550

马丁·路德 550

人文主义教育 551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51

康帕内拉的社会理论和教育思想 551

霍布斯的性恶论 552

(四)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552

天赋人权 553

洛克和《教育漫话》 553

孟德斯鸠的环境决定论 554

启蒙思想家 554

斯宾诺沙的“人生圆满境界” 554

卢梭和《爱弥尔》 555

伏尔泰 555

泛爱主义教育 556

天才史观 556

爱尔维修的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556

费希特 557

康德的绝对命令 557

费尔巴哈的合理的利己主义 558

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58

边沁、穆勒的功利主义 559

裴斯特洛齐和《林哈德和葛笃德》 559

欧文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59

独立宣言 560

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论 560

福禄贝尔 561

人权宣言 561

车尔尼雪夫斯基 562

斯宾塞的《教育论》 562

第斯多惠的全民教育 562

新教伦理 563

福泽渝吉的文明论 563

西方的个人主义 564

要素主义教育 564

尼采的非道德主义 565

(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565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56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566

人格主义道德教育 567

新托马斯主义的道德教育 567

萨特的存在主义教育 568

弗洛姆的新人道主义 568

法西斯主义教育 568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 56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69

卢纳察尔斯基 570

加里宁 570

(六)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570

凯洛夫 571

马卡连柯 571

苏联的集体主义教育 572

苏霍姆林斯基 572

苏联的德育教育理论 573

苏联的劳动教育 573

(七)外国政治思想教育名言谈人生 574

谈理想 575

谈生死 576

谈精神 576

谈修养 577

谈谦虚 578

谈志气 578

谈诚实 579

谈人才 580

谈勤奋 580

谈青年 581

谈教育 583

谈友谊 583

谈美育 584

谈爱国 586

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588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心理学 588

十、相关学科篇 588

心理相容 589

心理接触 589

心理健康 590

心理平衡 590

心理认同 590

心理挫折 591

心理定势 591

心理防卫 591

心理卫生 592

心理变态 592

自尊心 593

气质 593

心理咨询 593

心理测量 593

动机 594

兴趣 594

自我暗示 594

错觉 595

第一印象 595

孤独感 596

忌妒 596

偏见 596

逆反心理 597

优越感 597

压抑感 597

自卑感 597

认知理论及其应用 598

攀比心理 598

心境的作用和调节 599

注意理论及其应用 599

积极性热情的激发和保持 600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 600

消极激情的预防和控制 601

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602

高级情感的培养和陶冶 602

个性的基本特点和塑造 603

态度理论及其应用 603

分析人的性格的方法 604

气质理论及其应用 604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605

认知心理学派 606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606

教育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607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学和人才学教育学 607

智力开发 608

智育 608

教育的本质 608

人才学 609

大教育观 609

国民教育 609

继续教育 609

认识人才的原则 610

机遇 610

人才结构 611

成才的内外因素 611

潜人才和显人才 612

“T”型人才 612

人才流动 612

社会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613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学和文化学社会学 613

社会结构 614

社会角色 614

社会变迁 615

社会控制 615

社会冲突理论 616

社会问题 616

家政学 617

公共关系学 617

家务劳动社会化 618

闲暇时间 618

风俗习惯 618

文化差异 619

文化学 619

校园文化 620

社区文化 620

文化变迁 620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伦理学伦理学 621

家庭文化 621

良心 622

伦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622

道德的主体性 623

人格 623

慎独 623

道德意志 624

道德情感 624

道德认识 624

道德评价 624

医学伦理学 625

管理伦理学 625

道德实践 625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 626

正确看待行为科学 627

行为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627

行为科学与行为主义的本质区别 628

研究行为科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628

霍桑实验 629

组织 630

“x理论—y理论” 630

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设 630

团体行为 631

从众行为 631

个体行为 631

团体冲突 632

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632

领导行为 632

需要理论 633

团体中个人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633

双因素理论 634

激励理论 634

强化理论 635

公平理论 635

期望理论 635

领导的本质 636

领导科学 636

(六)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管理学 636

权力 637

领导者的权威 637

决策 638

权变理论 638

领导的功能 638

领导的类型 638

反馈原理 639

整分合原理 639

影响科学决策的主要障碍 639

动力原理 640

弹性原理 640

能级原理 640

影响组织效率的主要障碍 641

组织变革 641

传播学 642

宣传类型 642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学和传播学宣传学 642

受众 643

大众传播 643

传播学与思想政治工作 643

传播的互相模式 644

非语言符号 644

讯息 644

符号 644

(八)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学和法学政治学 645

演讲 645

宣传手段的现代化 645

国家职能 646

政治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646

立法权 647

国家机构 647

政治制度 647

权力制衡 648

限任制 648

选举制度 648

法学 649

三权分立 649

法律 650

法学与思想政治工作 650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51

宪法 651

民事诉讼法 652

人身自由 652

言论自由 652

刑法 653

行政诉讼法 653

紧急避险 654

正当防卫 654

犯罪 654

侵犯财产罪 655

反革命罪 655

经济合同 656

法人 656

渎职罪 656

专利 657

知识产权 657

律师 658

继承法 658

遗产 658

(九)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学艺术和美学文学 659

人民调解 659

公证 659

文艺思想 660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660

艺术 660

文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61

文艺理论 661

典型 662

文艺的普及与提高 662

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662

思想政治工作与美学的关系 663

美学 663

自然美 664

审美需要 664

美的本质 664

审美对象 664

艺术美 665

社会美 665

人体美 665

美与丑 666

心灵美 666

审美标准 667

审美能力 667

幽默 668

黄金分割 668

审美情趣 668

(十)思想政治工作与逻辑学和思维科学逻辑学 669

技术美学 669

形式逻辑 670

逻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670

概念 671

数理逻辑 671

辩证逻辑 671

思维科学 672

推理 672

判断 672

(十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兴学科和横向学科新兴学科 673

创造性思维 673

思维规律 673

潜科学 674

横向学科 674

未来学 675

软科学 675

生态学 676

创造学 676

系统论 677

信息论 677

控制论 678

协同学 679

突变理论 679

模胡数学 680

耗散结构理论 68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681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681

十一、文献篇 681

共产党宣言 682

德意志意识形态 682

资本论 683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683

反杜林论 684

论权威 684

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 68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685

论政治同教育学的混淆 686

怎么办? 686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 68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687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688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688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689

谈谈辩证法问题 689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690

国家与革命 690

伟大的创举 691

论我们报纸的性质 691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692

在全俄各省国民教育厅社会教育处处长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692

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93

青年团的任务 693

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 694

论列宁主义基础 694

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 695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95

反对本本主义 696

(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著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696

实践论 697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697

矛盾论 698

论持久战 699

反对自由主义 699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700

青年运动的方向 700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700

新民主主义论 701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70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702

改造我们的学习 702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702

学习和时局 703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703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704

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 704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705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705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705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706

论十大关系 70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07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