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泽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3623800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史学概论的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 5

一、历史研究的基础理论 6

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7

三、历史研究的基本知识 8

第三节 史学概论的历史和现状 10

第四节 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1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伟大变革 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学 19

一、原始社会的史学 20

二、奴隶社会的史学 23

三、封建社会的史学 27

四、近代资产阶级的史学 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伟大变革 41

一、创立唯物史观的前提 41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43

三、检验和发展唯物史观 5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60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背景 61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 64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 68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 73

第三章 历史科学的基础理论 81

第一节 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 81

一、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 82

二、人类历史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87

一、原始群、氏族、部落和农村公社 90

第二节 历史上人类的共同体 90

二、家庭 92

三、国家 94

四、民族 96

第三节 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99

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100

二、合力系统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104

第四节 人类历史的辩证运动 108

一、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08

二、历史的现象和本质 109

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11

四、历史发展的渐变和突变 112

五、人类历史的螺旋式发展 114

第四章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17

第一节 分析和综合研究法 117

一、分析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118

二、阶级分析法 122

三、综合研究法 126

一、历史比较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 130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 130

二、历史比较法的具体运用 132

三、历史类比法 135

第三节 历史归纳法 137

一、归纳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137

二、历史研究中演绎对归纳的补充 141

第四节 历史研究中的具体和抽象 143

一、认识历史的思维过程 143

二、历史研究和科学抽象法 145

三、历史研究和“具体”的方法 147

一、历史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50

第五节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 150

二、坚持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相统一的原则 151

三、关于历史主义原则 154

第五章 史料与史料学 157

第一节 史料的作用和分类 157

一、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离不开史料 158

二、人类对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 159

三、史料的种类 161

一、史料的讹误 169

第二节 史料的讹误与史料学的产生 169

二、史料学的产生 174

第三节 中国史料学的历史 175

一、辨伪学的历史 176

二、考据学的历史 177

三、校勘学的历史 178

四、目录学的历史 179

第四节 史料学的基本内容 180

一、辨伪的方法 180

二、考证的方法 183

三、校勘的方法 188

四、搜集史料的方法 190

五、整理史料的方法 193

第六章 历史编纂学 195

第一节 史著的内容和形式 196

一、史著内容和形式的区分 196

二、史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97

三、史著编纂形式的演变 200

第二节 史学著作的体裁 202

一、中国史著体裁的分类 203

二、中国古代史著的主要体裁 205

三、近现代史著体裁的多样化 211

第三节 历史事实的表述 215

一、时间因素的表述 215

二、地理因素的表述 217

三、人物的表述 219

第四节 史著编纂的几个问题 221

一、史学著作的结构 221

二、史学著作的语言 223

三、标题、引证、注释和附录 226

第一节 史学和哲学 229

第七章 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229

一、史学和哲学的一般关系 230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 233

第二节 史学和考古学 239

一、考古学的特点及其发展 239

二、考古实践的重大意义 241

第三节 史学和民族学 245

一、活的“社会化石”的两重性 245

二、古史研究与民族学实践 248

一、史学和历史地理学密不可分的历史 252

第四节 史学和历史地理学 252

二、历史地理学和历史研究 255

第五节 史学和文学 260

一、史学和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260

二、历史研究必须借助文学 262

第六节 史学和自然科学 268

一、治史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69

二、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270

三、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技术手段 272

四、治史应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 274

五、史学和自然科学的统 275

第八章 史学评论 279

第一节 史学评论的性质 279

一、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认识 280

二、史学评论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284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评论的根本特点 292

第二节 史学评论的标准 297

一、史学评论的客观基础 297

二、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根本标准 299

三、史学评论的标准 303

四、评论标准的客观性和历史性 317

第三节 史学评论的作用 320

一、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320

二、调节历史研究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 324

三、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的指导和提高 327

第九章 国内外近现代史学流派述评 331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史学述评 331

一、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史学成就 332

二、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的辨伪疑古史学 337

三、陈寅恪和陈垣的史学成就 339

四、国粹主义派和食货派 344

五、胡适派和战国策派 349

第二节 现代国外史学述评 355

一、美国的计量历史学派和心理历史学派 355

二、法国的年鉴学派和历史批判哲学学派 362

三、历史形态学派(文化形态史观) 369

四、英国的修正派史学(纳米叶学派和克莱彭学派) 375

五、拉丁美洲的修正派史学 378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 382

第十章 史学的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的修养 382

第二节 现实的变革和史学的发展 387

一、对历史规律的探求开始向多层次发展 389

二、对历史现象的考察开始向多方面发展 389

三、对历史知识的普及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390

第三节 史学的发展和史学工作者的修养 391

一、史学工作者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391

二、史学工作者要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392

三、史学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93

四、史学工作者要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394

五、史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