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施雪华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7046946
  • 页数:591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导论 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 1

目录 1

一、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 2

1.现代化 2

2.现代化理论 3

二、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与政治变迁 10

1.政治现代化:概念、理论与方法 10

2.政治发展:概念、理论与方法 12

3.政治变迁:概念、理论与方法 16

1.既有模式 18

三、政治现代化的模式 18

2.理论模式 23

3.实践模式 26

第一章 东西方政治形态的现代化 35

一、东西方传统君主专制政治之比较 36

1.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36

2.政治基因 40

3.政府结构—功能 43

4.政府官员制度 46

5.政府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48

6.政治文化 50

二、从传统君主专制政冶到现代代议民主政治 52

1.从“土地政治”到“资本政治” 52

2.从“集权政治”到“分权政治” 54

3.从“强力政治”到“契约政治” 56

4.从“不规则、非程序政治”到“规则化、程序化政治” 58

5.从“宗教化、神权化政治”到“世俗化、理性化政治” 60

6.从“传统型、魅力型政治”到“法理型政治” 62

7.从“排他性、等级化贵族政治”到“参与性、大众化公民政治” 64

三、人类政治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般机理和动因 66

1.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性”和“弥散性” 67

2.传统土地政治的“等级性”和“权威性” 68

3.现代商品经济的“社会性”和“自由平等性” 69

4.现代资本政治的“契约性”和“增值性” 70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73

一、国家、社会及其相关概念的演进 73

1.西方的国家与社会 73

2.东方的国家与社会 77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检视 78

1.“有限国家”和“全能国家” 78

2.“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 80

三、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西方与中国的比较 84

1.从“二元结构”到“一体化结构” 84

2.从“一元结构”到“二元结构” 86

第三章 现代化与西方公民政治的发展 90

一、从传统社会的臣民到现代社会的公民 92

1.古希腊罗马的臣民与公民 93

2.欧洲中世纪的臣民与公民 94

3.近代欧美的臣民与公民 96

二、从传统公民政治到现代公民政治的转型 97

1.近代公民政治产生的动因 98

2.近代公民政治的基本内容和共同特征 100

1.现代公民政治的内容和特征 105

三、现代公民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105

2.现代公民政治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08

3.现代公民政治发展的挫折 109

四、现代公民政治的新发展 112

1.“国际公民政治”的产生 112

2.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权利的扩大 115

第四章 现代化与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 117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思维模式的超越 118

1.从改革困境中突围 118

2.发展路径的新选择 119

3.从“单线式”思维到“多线式”思维 122

1.西方的现代化与公民社会 125

二、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关系的比较:西方与中国 125

2.中国的现代化与公民社会 128

三、中国公民社会的概念、特性及结构 130

1.中国公民社会的概念和特性 130

2.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 132

四、当前中国公民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34

1.主要问题及基本原因 134

2.深层原因与深刻影响 136

五、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理论模式 138

1.政策驱动 138

2.体制驱动 139

3.市场驱动 142

六、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制度设计 145

1.制度设计 145

2.配套措施 147

第五章 世界政党政治的现代化 149

一、传统政党政治的产生 149

1.社会转型中利益整合和权力调整 151

2.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咒骂 153

3.联邦党和反联邦党的争论 154

4.斐扬派与山岳党的更迭 155

5.传统政党政治的特点 156

1.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动力 159

二、从传统政党政治到现代政党政治 159

2.从保守党—自由党到保守党—工党的“两党制” 160

3.驴象争斗的“两党制” 162

4.从多党纷争到左右两翼的“多党制” 163

5.德、意、日、瑞的政党政治体制 164

6.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党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166

7.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与政党政治 168

8.现代政党政治的主要特点 171

三、现代政党政治的命运与走向 176

1.政党与政党政治的“衰败” 176

2.政党与政党政治“衰败”的原因 180

3.“无政党的政治” 184

4.21世纪世界政党政治的走向 186

5.世界政党政治的改革大潮 190

第六章 多元社会与西方现代政党政治 195

一、多元社会的能量转换 196

1.多元社会与能量转换 196

2.社会能量转换的案例分析 197

二、限制性政治效能感 198

1.政治参与的鼓励与限制 198

2.政党政治的双重功能 199

1.减缓政治冲击力 201

三、政治规则化 201

2.设定利益竞争前提 202

四、政治的“两极化”与“中庸化” 203

1.政党争取竞选获胜的策略 203

2.选民制约政党政策选择的手段 204

五、政治中庸及其社会群体心理定势 205

1.左翼与右翼的互动 205

2.政治中庸的社会群体心理定势 206

六、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207

第七章 “革命后社会”与中国现代政党政治 209

1.大众对“革命承诺”的强烈期盼 210

一、“革命后社会”对公共治理能力的特殊挑战 210

2.社会结构的高度组织化 211

3.文化心理的“断裂感”和“失重感” 212

4.“革命惯性”的后遗症 213

5.失衡的政治—经济系统 214

二、两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比较 215

1.两大类型的执政党及其特点 215

2.统治型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 216

3.管理型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 217

三、两类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比较 218

1.统治型执政党的执政方式 218

2.管理型执政党的执政方式 219

四、两类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利弊 220

1.统治型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利弊 220

2.管理型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利弊 222

五、中国政党政治改革的战略思路 224

1.确立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 225

2.调整国家与社会等结构关系 225

3.培育契约化的公民社会和价值趋中的公民文化 226

4.推行独立自主和灵活有效的外交政策 227

1.组织目标的彰显 228

六、中国执政党改革的政策选择 228

2.组织体制的调整 231

3.组织作风的改进 233

4.人事制度的改革 235

5.成员结构的调整 236

6.与军队关系的强化 237

7.策略手段的变换 238

七、中国参政党改革的政策选择 240

1.参政党的发展与问题 240

2.参政党改革的政策思路与方法 243

第八章 选举政治的现代化 247

1.古典选举制的形态 249

一、从传统选举制到现代普选制 249

2.古典选举制的特性 252

二、从传统选举政治到现代选举政治的转型 254

1.英国的早期选举政治 255

2.法国和美国的早期选举政治 257

三、现代选举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259

1.英国现代选举政治的形成 259

2.现代选举政治向其他国家的初步扩散 262

四、现代选举政治的发展 264

1.20世纪选举政治的发展及其动因 264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选制的发展对西方代议民主政治的影响 267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选举政治的产生及其缺陷 269

第九章 集团政治的现代化 272

一、传统集团政治及其成因 273

1.传统集团政治产生的原因 273

2.传统集团政治的结构 274

3.传统集团政治的特点及其成因 277

二、从传统集团政治向现代集团政治的转型 280

1.从传统集团政治向现代集团政治转型的动因 280

2.从传统集团政治向现代集团政治转型的特征 281

三、现代集团政治的形成 285

1.现代集团政治形成的动因 285

2.现代集团政治的特征 286

1.先发展西方国家集团政治的发展与缺陷 292

四、现代集团政治的发展与缺陷 292

2.后发展国家集团政治的发展与缺陷 297

第十章 政府权力的现代化 299

一、政府权力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动因 300

1.社会资源总量与政府权力的布局 300

2.政府权力从集中走向分散的原因 301

二、政府权力的理性化 303

1.理性国家及其权威 303

2.绝对理念与最高理性 307

3.非殖民化与中央集权 309

4.结论与启示 311

三、政府权力的世俗化 312

1.结构—功能分化与相对独立性的低下 313

2.结构—功能的分化与集中 316

3.结构—功能分化与政治行政效率 319

4.结构分化与功能依附 320

5.结构不分化与功能非集中 322

6.结论与启示 323

四、政府权力的制度化 324

1.权力重心位移与政治制度化 325

2.政体之争与政治制度化 327

3.经济社会危机与政治制度化 330

4.皇权一统与政治制度化 332

5.有限的政治制度化 335

6.结论与启示 335

五、政府权力的民主化 336

1.从立宪政治到集团政治 338

2.从君主政体到共和政体 342

3.“去奴化”与“新政” 348

4.从君主专制制到民主共和制 353

5.“发展中民主” 357

6.结论与启示 358

第十一章 政府行政领导体制的现代化 360

一、传统政府行政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动因 361

1.氏族社会的领导体制 361

2.古希腊的政府行政领导体制 363

3.古罗马的政府行政领导体制 364

4.中世纪的政府行政领导体制 365

二、政府行政领导体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动因 367

1.从枢密院到内阁 367

2.从皇帝到总理 369

3.行政和立法平分秋色 371

4.总体特征 372

三、现代政府行政领导体制的演进及其共性和动因 373

1.“政治与行政两分理念”下的初级行政集权 374

2.“多元民主”理念下的行政集权与分权的平衡 376

四、现代政府行政领导体制个案分析之一:美国的“行政单头制” 382

1.总统与内阁的关系 383

2.总统与白宫班子的关系 385

3.总统、白宫班子、内阁三者的相互关系 387

4.美国形成“行政单头制”的原因 390

五、现代政府行政领导体制个案分析之二:法国的“行政双头制” 391

1.总统与总理、内阁的相互关系 392

2.法国实行“行政双头制”的原因 396

1.基本特征 399

六、现代政府行政领导体制个案分析之三:瑞士的“行政多头制” 399

2.主要成因 400

七、现代政府行政领导与各部委的关系 401

1.政治关系 402

2.行政关系 404

3.技术关系 408

八、对中国政府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启示 411

第十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的经济形态与政治形态 416

一、从传统土地政治到现代资本政治 417

1.传统土地政治 417

2.现代资本政治 418

1.自由资本的特征 420

二、自由资本与议会分权民主政治 420

2.自由资本选择议会分权民主政治的原理 422

3.自由资本选择议会分权民主政治的机制 423

三、垄断资本与行政集权民主政治 425

1.垄断资本的特征 425

2.垄断资本选择行政集权民主政治的原理 427

3.垄断资本选择行政集权民主政治的机制 428

四、西方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关系 431

1.资本形式与政治形式的互动、互适和互择 431

2.两种“经济政治”形式 431

1.先发国家的经济—政治二元结构模式 434

一、经济与政治高频互动下的“后发优势” 434

第十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 434

2.后发国家的经济—政治一元结构模式 435

二、威权政府政治行政推动下的高速经济增长 437

1.“东亚奇迹” 437

2.政治行政推动下的高速经济增长 439

3.失衡的经济—政治关系及其原因 444

三、强国家—弱社会下的政治发展 446

1.强国家—弱社会 447

2.强政党—弱政府 448

3.强行政—弱立法和司法 450

4.强政府—弱企业 452

5.强政策—弱法制 453

6.强精英—弱民众 455

四、走出经济—政治失衡运行的阴影 456

1.经济—政治的恶性循环 456

2.走出经济—政治失衡运行阴影的三条道路 457

3.建构规则化的市场体制和走向成熟的公民社会 458

第十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制度与政府制度 460

一、企业与政府关系的一般原理 461

1.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臣民)的关系 461

2.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462

二、计划经济下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 465

1.特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465

2.特殊的政府与公民关系 467

3.计划经济下企业与政府关系的“两难”与“两软” 468

三、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政府制度的异同 471

1.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政府制度的共同特征 471

2.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政府制度的主要差别 473

四、同步建构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政府制度:思路与方法 475

1.建构现代式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关系 476

2.建构现代式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478

3.建构现代式的政府内部关系和公民社会内部关系 481

4.政府官员和普通公民整体素质的现代化 482

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484

1.“全球化”与“区域化”的争议 485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485

2.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压力 486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中国政府现有管理理念的挑战 487

1.“非歧视原则”与“经济主权”理念 487

2.“关税保护原则”与“政府保护”理念 488

3.“透明度原则”与“政府管理内部化”理念 489

4.“公平贸易原则”与“政府指导”和“劳动力价格优势”理念 490

5.“互惠贸易原则”与“贸易自主”理念 490

6.“市场准入原则”与“政府规制”理念 491

7.“公平解决争端原则”与“协商一致”理念 491

三、中国政府的应战: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492

2.政府有限理念 493

1.公民社会理念 493

3.政府服务理念 494

4.政府公开理念 494

5.政府适度规制理念 495

6.政府效能理念 495

第十六章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家公共权力总量增长、配置变迁与政治发展 497

一、现代化进程中“公权”与“私权”的一般关系 498

1.“公权”与“私权”的含义 498

2.现代化进程中“公权”与“私权”的一般关系 504

1.国家公共权力的总量扩张 507

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家公共权力总量的增长 507

2.普选权的增强与减弱 508

3.立宪组织权的增长和增强 509

4.国家元首权的增长和增强 510

5.立法权的增长和增强 511

6.行政权的增强与减弱 512

7.司法权的增长与增强 512

8.军事权的增强与减弱 513

9.公共经济权的减弱与增强 514

10.公共文化权的增强与减弱 515

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家公共权力配置的变迁 516

1国家公共权力体制建构的原则与方法的变迁 517

2国家公共权力组织体制的变迁 524

3.国家公共权力领导体制的变迁 527

4.国家公共权力体制内部各分支权力间的相互关系 532

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家公共权力总量增长与配置变迁的动因 535

1.现代化启动和推进的需要 535

2.执政党部分存量权力的转接 536

3.公民社会力量的有限性 537

4.首长制行政领导体制的优势 538

五、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国家公共权力总量增长、配置变迁对政治发展的挑战 539

1.重新厘定公民社会与国家的权能边界 539

2.建构现代中国国家公共权力组织领导体制 541

3.调整国家元首权与行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543

4.强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控权 544

5.强化司法权的相对独立性 545

6.将国家军事权纳入国家安全权范围 545

7.继续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权能关系 547

8.适当限制国家的公共经济权和公共文化权 547

结语 转型社会现代化的钥匙:发展的政治稳定 550

一、转型社会中发展的政治稳定 550

1.转型社会 550

2.现代“发展的政治稳定” 551

1.在静态中政治体系结构—功能运作的协调性 553

二、“发展的政治稳定”的分析变量 553

2.在动态中政治体系结构—功能演转的有序性 557

三、实现“发展的政治稳定”的调节机制 560

1.政治体系内部的稳定性调节机制 561

2.政治体系外部的稳定性调节机制 563

四、在效能与民主的平衡中实现发展的政治稳定 567

1.从政治体系视角看政治效能和政治民主的动态平衡 567

2.从政治过程视角看政治效能和政治民主的动态平衡 568

3.从政策产品的角度看政治效能和政治民主的动态平衡 569

参考文献 571

后记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