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汽车技术性能 1
一、本章名词注释 1
1.汽车重量 1
2.驱动型式 1
3.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 1
目录 1
4.最高车速 2
5.最大爬坡度 2
6.汽车的通过性 2
7.最小离地间隙 2
8.接近角与离去角 2
13.经济车速 3
15.平均技术速度 3
14.制动距离 3
11.发动机燃料经济性 3
12.汽车燃料经济性 3
10.最小转弯半径 3
9.纵向通过半径 3
二、汽车类型 4
三、国产和进口汽车主要技术性能 8
1.国产汽车主要技术性能 8
2.进口汽车主要技术性能 8
第二章 汽车构造与原理 23
一、本章名词、术语注释 23
1.汽油机和柴油机 23
2.工作循环 23
5.压缩比 24
4.活塞的止点和行程 24
3.气缸的工作次序和间隔角 24
6.功和功率 25
7.发动机指示功率 25
8.发动机有效功率 25
9.转速 25
10.扭矩 26
11.发动机外特性 26
12.气缸排列型式 27
13.干缸套与湿缸套 28
14.组合式油环 28
15.镀铬环、扭曲环 28
19.活塞环端隙、侧隙及背隙 29
21.正时标记 29
20.正时齿轮 29
18.浮式活塞销 29
17.组合式曲轴 29
16.活塞与气缸间隙 29
22.平衡标记 30
23.自锁螺母 30
24.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 31
25.侧置式气门配气机构 31
26.配气相位 31
27.气门间隙 31
28.水冷系及强制循环式水冷系 31
29.冷却水的大循环及小循环 31
36.标准混合气、浓混合气及稀混合气 32
35.全流式滤清器 32
33.激溅润滑 32
34.复合润滑 32
31.润滑油的粘度 32
30.硬水及软水 32
32.压力润滑 32
37.上吸式、下吸式及平吸式化油器 33
38.双腔并动、双腔分动式化油器 33
39.节油化油器 34
40.怠速 34
41.辛烷值 34
42.爆震 34
45.放炮 35
47.P型泵 35
46.Ⅰ、Ⅱ、Ⅲ号泵 35
44.回火 35
43.气阻 35
48.P—T燃油泵 36
49.两速式调速器 36
50.全速式调速器 36
51.RQ和RSV型调速器 36
52.RAD和RSQ型调速器 36
53.供油开始角、供油提前角及喷油提前角 37
54.喷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 37
55.供油量及其不均匀度 37
56.十六烷值 38
57.粗爆 38
58.汽油机点火装置 38
61.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39
62.点火正时 39
59.搭铁 39
60.点火提前角 39
63.发电机调节器 40
64.反电 40
65.错火 40
66.缺火 40
67.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40
68.变速器传动比 40
69.同步器 41
70.分动器 41
71.副变速器 41
72.万向传动轴 41
73.双不等速万向节等速传动 42
74.转向系传动比 42
77.前轮最大转向角 43
78.前轮定位 43
76.方向盘自由转动量 43
75.球面蜗杆滚轮式、曲柄指销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43
79.主减速器 45
80.轮间差速器、桥间差速器及差速锁 45
81.传动机构齿轮 46
1.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48
82.齿侧间隙 49
83.齿面印痕 49
84.轴承预紧度 49
85.全浮式与半浮式半轴 49
86.独立与非独立悬架 49
87.制动系(器)的类型 50
88.双管路制动系统 51
89.发动机制动 51
90.排气制动 51
91.压印与拖印 52
92.车轮防抱死装置 52
94.单向作用式及双向作用式减震器 53
95.子午线结构轮胎 53
93.减震器 53
二、汽车基本组成 54
三、发动机及其主要系统工作原理 55
1.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55
2.四行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56
3.化油器的油路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57
4.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组成及工作原理 66
5.水冷却系结构特点 73
6.润滑系滤清基本回路 74
7.汽车电气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74
四、底盘主要机构工作原理 84
2.变速器的变速、变扭及变向原理 88
3.同步器的同步原理 90
4.差速器的差速原理 91
5.转向系机械转向及动力转向的工作原理 93
6.车轮制动器及其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96
五、常用国产及进口汽车主要结构特征 109
1.国产汽车发动机结构特征 109
2.进口汽车发动机结构特征 109
3.国产汽车底盘结构特征 109
4.进口汽车底盘结构特征 109
5.常用国产及进口汽车电气设备技术规范 129
1.一般规定 135
一、我国现行汽车保养制度 135
第三章 汽车保修技术 135
2.作业范围 136
3.车辆保养技术要求 137
4.营运车辆出车条件 137
5.汽车常用的保修周期 138
6.汽车保修工时和停厂(场)时间 138
二、我国现行汽车修理制度和修理方法 140
1.一般规定 140
2.汽车修理基本方法 141
3.汽车零件修复方法及其选择 143
三、主要保修作业操作方法及有关数据 148
1.气缸盖螺母(或螺栓)的紧固 148
2.活塞连杆组的检验与选配 152
3.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166
4.配气相位的检查与调整 175
5.化油器的检查与调整 183
6.喷油泵、喷油器的试验与调整 185
7.蓄电池点火系的检查与调整 189
8.离合器的检查与调整 194
9.转向系的检查与调整 208
10.后桥的检查与调整 212
11.车轮制动器的检查与调整 224
12.轮胎使用 227
四、一般技术要求 231
1.安全事项 231
2.拆装作业 234
1.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 240
2.安全驾驶要点 240
第四章 汽车安全驾驶 240
一、安全驾驶的基本要求 240
3.拖带挂车驾驶注意事项 242
二、交通规则 242
1.交通标志 242
2.交通指挥信号 243
三、安全驾驶常用资料 244
1.汽车容量数据 244
2.发动机起动顺序及操作方法 247
3.发动机起动后仪表正常读数 248
4.汽车变速器排档位置 248
5.两脚离合器换档的操作步骤及原理 251
6.行车速度及续驶里程 253
8.汽车坡道行车的持续制动距离 254
7.各级公路的纵坡标准 254
9.汽车会车时的安全间距 255
10.汽车行驶间距 256
11.特殊条件下的行车 257
第五章 汽车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264
一、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264
二、汽车技术状况的评价参数及测定方法 264
三、发动机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266
1.发动机异响的诊断 266
2.发动机起动困难的故障分析 269
3.发动机无力的故障分析 279
4.发动机工作异常的故障分析 280
5.发动机过热的故障分析 284
6.发动机冒烟的故障分析 286
7.发动机漏水、漏油、漏气的故障分析 287
8.发动机故障行车判断 289
四、底盘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290
1.底盘异常响声部位的判断 290
2.汽车起步困难的故障分析 294
3.转向沉重、行驶不稳定的故障分析 295
4.制动不灵、跑偏的故障分析 298
第六章 润滑油料的合理使用 303
一、润滑的重要性 303
二、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 303
三、国内外润滑油的分类 304
1.我国车用润滑油牌号 304
2.国外润滑油的分类方法及规格 306
四、润滑油料的选用 312
1.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 312
2.选用润滑油料的注意问题 317
3.进口汽车润滑油代用资料 318
第七章 一般资料 322
一、基本单位 322
二、常用单位及换算 322
1.常用单位及其基本换算关系 322
2.分数吋与毫米对照 325
3.小数吋与毫米对照 326
4.磅/平方吋与公斤/平方厘米对照 326
6.油料容积、重量换算 326
5.呎·磅与公斤·米对照 328
附录 33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驾驶员技术等级标准 33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修理工技术等级标准 336
主要参考资料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