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部分 仲景学说 3
第一章 “传经为热,直中为寒”辨析 3
第二章 《伤寒论》血证探讨 7
第一节 太阳病衄血证 7
第二节 太阳病蓄血证 10
第三节 发黄与瘀血有关 15
第四节 少阴病发汗动血证 18
第三章 《伤寒论》方证读解 22
第一节 麻黄汤证 22
第二节 大青龙汤证 23
第三节 葛根汤证 25
第四节 麻杏石甘汤证 26
第五节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27
第六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28
第七节 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证 29
第八节 桂枝加附子汤证 30
第九节 小建中汤证 31
第十节 当归四逆汤证 32
第十一节 小柴胡汤证 32
第十二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4
第十三节 四逆散证 35
第十四节 栀子汤证 36
第十五节 葛根芩连汤证 37
第十六节 甘草泻心汤证 37
第十七节 小陷胸汤证 38
第十八节 白头翁汤证 39
第十九节 真武汤证 40
第二十节 五苓散证 41
第二十一节 猪苓汤证 43
第二十二节 桃花汤证 44
第四章 《金匮要略》木防己汤方证解析 45
第五章 仲景辨证论治心法举隅 48
第一节 四肢辨证 48
第二节 腹满证治 50
第二部分 痰饮水气学说 55
第一章 水肿源流及其分类 55
第一节 源流概说 55
第二节 水肿的分类 61
第二章 饮证源流及其分类 67
第一节 源流概说 67
第二节 饮证的分类 70
第三章 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 73
第四章 水液潴留与肝 77
第五章 水液潴留与心 81
第六章 痰饮水肿与阴虚津亏 84
第七章 水气病分气分、血分、水分 89
第八章 痰饮水肿治法 96
第一节 从脏腑治 97
第二节 从气血治 103
第三节 从虚实治 104
第四节 外治法 106
第五节 食疗利水 106
第三部分 痰瘀相关学说 108
第一章 痰瘀相关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08
第二章 痰瘀相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12
第三章 痰瘀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124
第四章 痰瘀与脏腑的关系 127
第五章 痰瘀的相互转化关系 134
第六章 痰瘀同病的病证特点 137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瘀的关系 143
第八章 人体衰老与痰瘀相关 146
第九章 风火痰瘀虚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 149
第十章 痰瘀同治药物 154
第四部分 毒邪学说 171
第一章 毒的概念和发病 171
第一节 毒的概念 171
第二节 毒邪致病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175
第二章 毒邪学说的源流概说 179
第三章 毒邪学说的现代研究进展 193
第四章 毒邪病因分类 215
第一节 六淫毒邪 216
第三节 其他外来毒邪 225
第二节 疫疠毒邪 225
第四节 内生毒邪 227
第五章 毒邪传入途径 230
第六章 毒邪的病理特性和致病特点 233
第七章 毒邪与脏腑的关系 237
第八章 毒邪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255
第一节 毒邪发病与否和气血津液的盛衰有关 255
第二节 毒邪致气血津液病变 256
第九章 痰瘀毒相关论 270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 276
第十一章 治毒方法概述 284
第一节 治毒原则 284
第二节 治毒方法 288
一、舌干 301
下篇 301
第一部分 诊舌知常达变观 301
二、红舌 302
三、绛舌 303
四、舌上生刺 306
五、舌证不符 306
第二部分 肾病证治经验 311
一、慢性肾小球疾病阴虚湿热证的辨治 311
二、慢性肾炎从毒论治 314
三、肾性高血压67例辨治总结 317
四、运用和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 319
五、从健脾补肾,和解泄浊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 322
六、尿感康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总结 334
七、尿道综合征的辨治 339
一、干姜止血 343
第三部分 方药运用 343
二、麻子仁丸用杏仁 344
三、仲景用栝楼根 345
四、乌药解 346
五、谈越鞠丸 347
六、白头翁汤加味治疗震颤麻痹 348
七、当归芍药散治血卟啉病 349
八、血府逐瘀汤治顽咳 350
九、桂枝茯苓丸临床新用 351
十、决水汤治疗顽固性水肿 353
十一、痰瘀论治案二则 355
十二、远血、近血与用药 357
十三、冠心病的用方规律 358
十四、补肾疏肝、痰瘀同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