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主体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靖鸣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52298
  • 页数:6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专门从哲学主体视角将采访对象主体放在大众传播系统中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的专著,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序一 蓝鸿文 1

序二 张骏德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学科定位及其研究意义 2

一、采访对象主体论的学科定位 3

二、研究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8

第二节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学习方法 12

一、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对象 12

二、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范围 13

三、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方法 15

第三节 中西方采访对象主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8

一、我国学者对采访对象主体研究情况综述 18

二、西方学者从新闻学角度对采访对象研究综述 26

三、中西方学者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对采访对象研究简述 30

第四节 采访对象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5

一、采访对象的特点、类型和所处情境等影响记者角色定位和行为 38

二、采访对象的身份意义影响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材料的取舍、表达方式方法的选择 42

三、采访对象及其言行等影响编辑的各个环节 43

四、采访对象的权威性、可信度受众解读新闻和传播效果 45

五、采访对象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关系、地位和作用的模式及其分析 47

第二章 采访对象及其特性 56

第一节 采访对象概说 56

一、何谓采访对象 56

二、与“采访对象”相关的概念 60

三、采访对象的出现与发展 65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特性 73

一、不确定性 73

二、角色的双重性 77

三、繁杂性 79

四、能动性 79

五、被动性 81

六、平等意识和防范意识强 82

七、行为的交际性 84

第三节 采访对象主体与主体性呈现 85

一、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86

二、主体性与客体性 90

三、采访对象是社会活动、人际传播中收集加工交流信息的主体 102

四、采访对象主体是提供新闻信息的主体 104

五、采访对象的客体性 108

六、采访对象、传者、受众主客体的相融与统一 108

七、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采访对象的主体意识 112

第四节 采访对象与消息来源、新闻来源、信息来源等的关系 117

一、采访对象与消息来源、新闻来源、信源、信息源、信息来源的关系 118

二、联系与区别 124

第五节 采访对象的角色行及与人类其他调研活动对象的关系 129

一、采访对象的行为都是一种角色行为 129

二、采访对象的角色是多样的可变的 132

三、采访对象与人类其他调研活动对象的联系 134

四、采访对象与其他调研活动对象的区别 135

五、新闻采访中的“证人”和司法判案中的“证人”的区别和联系 145

一、政治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 147

第六节 采访对象动机、心理与行为的多学科观照 147

二、经济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 149

三、社会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 151

四、法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 153

五、大众传播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 156

六、生理学心理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 157

第三章 采访对象的类型 160

第一节 按受访的态度分类 161

一、欢迎型采访对象 161

二、冷漠型采访对象 162

三、谦虚型采访对象 162

四、胆怯型采访对象 163

五、反感惧怕型采访对象 163

六、对抗型采访对象 164

第二节 按受访心理反应和主动与否分类 166

一、按受访心理反应分类 166

二、按是否配合记者采访分类 167

三、按提供信息行为的主动与被动分类 168

一、按性格(气质)分类 169

第三节 按性格(气质)、年龄、性别、国别、区域、民族分类 169

二、按采访对象年龄分类 171

三、按采访对象性别分类 172

四、按国别、区域、民族分类 172

第四节 按记者采集信息的方式和性质内容分类 173

一、按记者搜集信息的方式分类 173

二、按记者获取信息的内容分类 174

一、按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分类 175

第五节 按在社会和报道中的地位作用分类 175

二、按采访对象在采访报道中的地位作用分类 178

第六节 按报道的目的和效果分类 179

一、肯定和表扬性报道的采访对象 179

二、中性报道的采访对象 179

三、批评性报道的采访对象 180

四、揭露性报道的采访对象 180

一、按与新闻事实(事件)的关系分类 181

第七节 按与新闻事实(事件)和当事人的关系分类 181

二、按与新闻当事人的关系分类 182

第八节 按不同媒介的采访手段分类 183

一、印刷媒体(文字、图片)的采访对象 183

二、音响新闻的采访对象 184

三、电视新闻的采访对象 184

四、网络新闻的采访对象 184

第九节 按职业和传递新闻的角色分类 185

一、按采访对象从事的职业分类 185

二、按传递新闻时的角色分类 186

第十节 按其在人际传播层次和记者接触的频率分类 188

一、按采访对象在人际传播关系中的层次分类 188

二、按记者与其接触的频率分类 189

第十一节 按在新闻事件中的角色及与其利害关系分类 190

一、按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的角色分类 191

二、按采访对象与新闻事实的利害关系分类 191

二、残疾人 192

一、健康人 192

第十二节 按健康和残障状况分类 192

三、轻度病人 193

四、重症患者 193

五、绝症患者 193

第十三节 按其表达能力和身份公开与否分类 193

一、按表达能力来分类 193

二、按其身份是否愿意公开分类 194

第一节 采访对象与大众传播环节的互动与矛盾 197

第四章 采访对象与大众传播各环节、主体的关系 197

一、大众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诸主体的互动关系 198

二、采访对象与记者关系的特点 202

三、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互动 204

四、采访对象与记者的矛盾 228

第二节 采访对象与记者的相互认知 231

一、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 232

二、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认知 234

一、媒介的影响 239

第三节 大众传播过程与主体对采访对象的影响 239

二、记者的因素影响采访对象的受访心理与行为 241

三、新闻写作(制作)对采访对象的影响 255

四、编辑与编辑环节的影响 256

五、传播效果对采访对象的反作用 258

第四节 采访对象的选择、保护与使用 263

一、采访对象的可选性和不可替代性 263

二、消息来源的保护与使用 273

第五章 采访对象的受访动机及其影响要素 287

第一节 交往是社会动物——人的本能 287

一、人类的社会交往需求 287

二、人类的交往具有相动性和交换性 291

三、采访对象的行为及其特点 297

四、人的行为动机及其与需要、利益、价值的关系 298

五、采访对象的行为分类 300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需求 302

一、马斯洛七个层次需要理论 303

二、采访对象的需要(动机) 309

第三节 理解和激励对采访对象受访动机的影响 321

一、理解对采访对象受访动机的影响 321

二、激励对采访对象受访动机的影响 324

第六章 采访对象的内在因素对其受访动机、行为的影响 326

第一节 采访对象的个性与能力对其受访动机与行为的影响 326

一、采访对象的气质、性格决定其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 327

二、采访对象的能力影响其受访行为 333

第二节 采访对象心理因素与价值观等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34

一、心境对采访对象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34

二、情绪和情感对采访对象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35

三、采访对象的态度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40

四、采访对象的意志能力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42

五、采访对象主观意识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343

六、采访对象的人生经历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343

七、采访对象价值观对受访心理、行为的影响 344

第三节 采访对象记忆、回忆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346

一、采访对象对时间回忆的特点 349

二、采访对象对空间回忆的特点 350

三、采访对象对数量的回忆特点 351

四、采访对象对人体的回忆特点 351

五、采访对象对言谈的回忆特点 352

六、采访对象的追忆 354

第四节 采访对象的性别、年龄对其受访心理、行为的影响 355

一、采访对象的性别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55

二、不同性别的采访对象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异性 358

三、采访对象的年龄因素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60

第七章 采访对象的外在因素对其采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66

第一节 社会环境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367

一、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67

二、微观外环境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369

第二节 地域、民族和时代因素对采访对象受访心理行为的影响 375

一、采访对象生活的地域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376

二、民族习俗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387

三、时代因素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390

四、访问时机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398

第三节 采访对象地位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403

一、采访对象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404

二、采访对象地位差异及其行为表现 408

第四节 采访对象的职业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409

一、农业劳动者 410

二、工人 413

三、军人 413

四、知识分子 414

五、教练员和运动员 415

第五节 家庭、人际关系、群体、组织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 417

一、家庭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417

二、人际关系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417

三、群体、组织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 418

第八章 采访对象需求、动机与行为 427

第一节 采访对象动机、需要、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427

一、采访对象的动机 427

二、采访对象动机的形成过程 433

三、采访对象的动机、需要、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434

四、采访对象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436

五、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439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的心理与行为 442

一、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得到社会承认,从而积极配合采访 444

二、想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 445

三、出于正义,敢于如实向记者提供信息 446

四、遭受冤屈,洗刷恶名,向媒体求救,以正视听 446

六、想与记者搞好关系,热情接待,积极配合 447

五、想有一个说话、申辩的机会,从而积极配合采访 447

第三节 采访对象消极、冷淡、反感、对抗的心理与行为 448

一、采访对象产生消极、冷淡、反感、对抗、抵触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448

二、采访对象产生消极、冷淡、反感、对抗、抵触的心理与行为的原因 453

第四节 采访对象其他受访心理与行为变化 455

一、非正常受访心理与行为 455

二、采访对象人际交往的心理与行为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呈现 459

三、采访对象对大众传播的心理需求与受访行为 461

四、采访对象的暗示(包括记者的暗示)与受访行为的关系 462

第九章 采访对象的语言、副语言、非言语与心理的关系 465

第一节 采访对象的语言、行为与心理 466

一、语言的种类和职能 467

二、采访对象语言的信息传播意义 469

三、言语与思维的关系 471

四、采访对象的言语和心理的关系 473

五、采访对象语言的心理学意义 475

六、采访对象的陈述能力影响其对新闻事实内容的陈述和表达 477

七、采访对象提供信息(语言)行为的心理过程分析 479

八、采访对象言语障碍分析 480

九、采访对象语言的文化差异 481

第二节 采访对象副语言的心理和信息意义 482

一、何谓副语言 482

二、采访对象副语言的可能性参考意义 484

第三节 采访对象的非言语信息分析 488

一、非言语信息的特性 491

二、非言语传播功能 493

三、不同形式非言语信息的意义解读 494

第十章 采访对象拒访行为与记者应对 515

第一节 采访对象拒访行为与心理 516

一、拒访行为分类 517

二、采访对象拒绝提供信息的行为表现 519

三、采访对象拒绝提供信息的心理表现 522

第二节 采访对象拒访行为成因 524

一、认知造成采访对象拒访的原因 526

二、不利的事实和案件的知情人拒绝提供相关情况的原因 527

三、采访对象拒访的其他原因 528

第三节 采访对象的受访禁忌 533

一、国外与记者采访相关的风俗禁忌 533

二、我国与记者采访有关的少数民族禁忌 536

三、西方人与记者采访有关的日常禁忌 538

四、中国人的禁忌 540

第四节 采访对象拒访的应对策略 541

一、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541

二、理解与尊重 545

三、让采访对象意识到接受采访的必要性和进行报道的重要性 549

四、利用社会舆论的威慑力 552

五、有的放矢,随机应变,另辟蹊径,坚持不懈 554

第十一章 采访对象语言可信度与谎言、不实信息 566

判断 566

第一节 说谎的情境、动机、成因判断 566

一、谎言的分类 568

二、采访对象说谎的动机与原因 571

三、“霍桑效应”对采访对象言行的影响 574

四、采访对象书面信息材料及其所受到的影响 576

五、说假话时副语言和非言语流露 578

六、采访对象说谎的判断 582

七、对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所提供的虚假信息的判定 584

第二节 采访对象无意提供的不实信息分析 585

一、无意提供不实、错误信息现象分类 587

三、采访对象的普遍性错觉 592

二、造成采访对象提供不实信息的主观因素 592

四、采访对象知觉的逻辑完善机制造成的错误 594

第三节 采访对象提供的语言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的真伪判断 597

一、采访对象提供的语言信息 597

二、采访对象非言语信息的真伪判断 604

第十二章 采访对象与新闻事实之关系 607

第一节 新闻当事人的行为与心理分析 607

一、弄清采访对象与新闻事实关系的重要性 607

二、事件性新闻中的当事人 609

三、舆论监督中的当事人 610

四、大型活动中的当事人 610

第二节 新闻知情人的行为与心理 611

一、何谓新闻知情人 611

二、新闻知情人的行为与心理 612

第三节 与新闻事件有利害关系的采访对象 613

一、新闻事实(事件)的受益者 613

二、新闻事件的受害者 617

主要参考文献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