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言 1
第一部分 行为评估:中国环境中艾滋病易感的多样性亚文化构成 1
1.个体从业青年的亚文化环境易感 2
1.1 背景 3
1.2 设计与方法 4
1.3 群体亚文化活动环境的参与 6
1.4 性行为的亚群体差异及其相关因素 7
1.5 亚文化参与因素的主导性影响作用 10
1.6 理论与干预实践意义 15
2.不适当信息的亚群体构成 20
2.1 背景 21
2.2 设计与方法 21
2.3 知识的准确性 22
2.4 信息来源 25
2.5 知识准确性的社会构成因素 26
2.6 理论与干预实践意义 27
3.三轮车从业人员易感行为亚群体机缘结构动态 30
3.1 背景 31
3.2 设计与方法 33
3.3 人口统计社会背景变量与亚文化机缘结构 36
3.4 信息、认知、态度的亚群体机缘结构 40
3.5 性实践的亚群体机缘结构 49
4.男-男性关系人群易感行为亚文化社会维度 53
4.1 背景 54
4.2 研究设计与方法 59
4.3 群体的多样性亚文化构成维度 61
4.4 信息构成的亚文化维度 67
4.5 性实践亚文化的多维度社会构成 71
5.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相关信息的跨文化因素 78
5.1 背景 79
5.2 研究设计与方法 80
5.3 不同文化群体构成的基线数据 81
5.5 影响信息构成的文化因素 83
5.4 知识准确性基本情况 83
第二部分 干预理论的鉴别解释 87
6.行为改变理论概述 88
6.1 性行为的社会、文化、历史建构 88
6.2 个体行为改变的心理学理论 91
6.3 亚文化改变的社会理论 93
6.4 结构-环境改变的社会理论 94
6.5 运用新的交流方法的社会理论 97
7.行为改变的个体行为理论 102
7.1 健康信念模式(HBM) 103
7.2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SCT) 117
7.3 原因行动论(TRA) 125
8.行为改变的社会群体环境理论 134
8.1 信息扩散理论(DM) 136
8.2 亚文化群体改变的理论(SBC) 136
8.3 同伴群体参与式教育模式(PPE) 141
8.4 社会网络群体模式(TSN) 142
9.行为的社会结构-环境改变理论 144
9.1 社会运动模式(SMM) 145
9.2 社会权益促进模式(SCE) 148
9.3 健康促进的社会生态模式(SEM) 149
9.4 行为改变的政策模式(PCB) 149
9.6 社会行动的模式(MSA) 150
9.5 社会结构模式(SSM) 150
第三部分 文化适宜干预策略的本土实践 153
10.安全角色行为模式:三轮车从业人员安全行为的同伴教育研究 154
英文概要 154
10.1 背景 156
10.2 课题设计与方法 158
10.3 前测试:基线数据 167
10.4 干预实施 182
10.5 “故事”传播的过程评估 188
10.6 后测试:干预效果评估 190
10.7 关键发现 209
10.8 小结 210
11.社会促进策略与MSM持续健康性实践 221
英文概要 221
11.1 背景 223
11.2 课题设计与方法 224
11.3 过程评估:干预信息传递效果 228
11.4 近期与远期效果评估 229
11.5 关键发现 238
11.6 小结 242
12.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跨越不同民族社区 248
英文概要 248
12.1 背景 249
12.2 课题设计与方法 250
12.3 过程评估 255
12.4 后测试:效果评估 258
12.5 小结 262
13.贫困社区PLWA社区社会学策略 267
英文概要 267
13.1 背景 268
13.2 课题设计与方法 271
13.3 PLWA:困难与问题 275
13.4 PLWA社区关怀需求分析 296
13.5 PLWA关怀的社区资源评估分析 303
13.6 PLWA社区关怀策略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