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第一篇 生态学基本理论 3
第1章 绪论 3
1.1 生态学的定义 3
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4
1.3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目的 8
1.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11
2.1 生物种的概念 11
2.2 环境与生态因子 12
2.3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5
2.4 生物与光的关系 20
2.5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25
2.6 生物与水分的关系 28
2.7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31
第3章 种群生态学 33
3.1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33
3.2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 34
3.3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43
3.4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扩散 49
3.5 种间关系 50
3.6 种群进化生态学 59
3.7 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 65
第4章 群落生态学 67
4.1 生物群落的概念 67
4.2 群落的物种组成 69
4.3 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80
4.4 生物群落的动态 84
4.5 植物群落分布规律 91
5.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94
第5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94
5.2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100
5.3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107
5.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11
5.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14
5.6 自然生态系统分类 130
第6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进展 155
6.1 景观内涵与景观生态学进展 155
6.2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核心概念框架 157
7.1 温室效应 167
第二篇 生态与环境 167
第7章 全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67
7.2 臭氧层问题 169
7.3 酸雨 171
7.4 “厄尔尼诺”现象 173
第8章 人口生态学 175
8.1 人口的数量动态 175
8.2 人口的空间动态 179
8.3 环境的人口容量 180
8.4 人类种群的发展趋势 182
8.5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83
8.6 人类生态系统 184
8.7 人类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86
第9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88
9.1 生物多样性概念 188
9.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189
9.3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及其原因 191
9.4 全球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概况 194
9.5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195
10.1 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防治措施 201
第10章 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201
10.2 水体污染与废水处理的对策 202
10.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05
10.4 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208
1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211
第三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17
第11章 荒漠化、土壤侵蚀与生态恢复 217
11.1 荒漠化 217
11.2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219
11.3 生态恢复 221
第12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231
12.1 生物入侵和外来种的概念 231
12.2 生物入侵的危害 232
12.3 生物入侵的过程和影响外来种入侵的因素 237
12.4 生态安全和外来种的综合管理 240
12.5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241
第13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48
13.1 环境保护 248
13.2 可持续发展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