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的目的 1
1.2 基本方法 2
1.3 抽象和断言的必要性 4
第2章 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 6
2.1 官僚制的形成 6
2.2 发展的动力 12
3.1 定义 27
第3章 什么是官僚制?谁是官僚? 27
3.2 官僚组织特征的意义 30
3.3 官僚组织与市场分离的意义 32
第4章 官僚组织的必要性 35
4.1 官僚组织仍然存在 35
4.2 必须由非市场组织履行的现代社会职能 35
4.3 非市场组织中官僚制的其他特征 40
4.4 政府的非市场职能为何不能由非官僚组织履行? 41
4.5 非市场组织能否有效地履行其社会职能? 42
5.1 预言的难题 45
第5章 官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45
5.2 按职能划分的官僚组织类型 46
5.3 官僚组织的内部维度 47
5.4 官僚组织的权力设定 48
5.5 官僚组织分类的总结 51
5.6 理论预言的类型 52
第6章 官僚组织共同的内部特征 54
6.1 官僚等级制中的正式结构 55
6.2 官僚组织对正式规则的广泛使用 63
6.3 官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66
6.4 官僚组织中的个人追求、个人忠诚和非人格化程序 69
第7章 官员中的共同局限和偏见 79
7.1 人类决策的内在局限性 79
7.2 不确定性的理论内涵 80
7.3 “偏见”行为的概念 80
7.4 官员中四种共同的偏见 81
7.5 官僚组织的偏见为何多于其他类型的组织 83
8.1 官员的环境结构 84
第8章 官员的环境、动机和目标 84
8.2 官员的动机 86
8.3 官员类型及其理论上的角色 92
第9章 官员的行为类型 98
9.1 权力攀登者:向上之路 98
9.2 保守者:紧守自己的所有 103
9.3 混合动机官员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107
9.4 成为倡导者的压力 109
9.5 倡导者的行为 114
9.6 狂热者的行为 116
9.7 政治家的行为 117
第10章 官僚组织中的信息沟通 120
10.1 信息沟通成本的类型 120
10.2 正式、半正式以及个人信息沟通网络 121
10.3 塔洛克的等级歪曲模式 124
10.4 信息沟通系统中的反歪曲因素 127
10.5 官僚组织中的信息总量 136
11.1 “官僚笨拙”与“单一权力”的冲突 141
第11章 官僚组织中控制问题的本质 141
11.2 授予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142
11.3 目标差异及其影响 143
11.4 权威流失的累积性效应 144
11.5 多余行为的概念及其影响 145
第12章 控制的程序与机制 153
12.1 控制的基本步骤 153
12.2 发布要求进行最小限度检查的命令 154
12.4 选取小部分命令进行检查 155
12.3 创造用以发现下属行为的必要信息 155
12.5 运用反信息歪曲机制获得遵从 156
12.6 设置独立的监控机构 157
12.7 使用参谋人员协助控制直线人员 162
12.8 任人唯亲、宗族意识及其他基于忠诚的控制 165
第13章 僵化周期 168
13.1 官僚组织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而日益僵化的原因 168
13.2 紧迫任务如何导致“突破”限制 171
13.3 特殊组织的衰退 172
13.4 控制结构为何在控制功能转弱之时依然存在 173
13.5 分析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 174
第14章 搜寻与变革的基本动力 178
14.1 变革的深度 178
14.2 基本模式 179
14.3 个体决策者搜寻的不对称性 182
14.4 组织中搜寻的不对称性 185
第15章 官僚组织中的搜寻问题 187
15.1 关于搜寻的决策与执行的基本程序 187
15.2 获取信息的专门经济学 189
15.3 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区别 190
15.4 组织中搜寻的基本问题 191
15.5 个体官员的偏见如何影响搜寻过程 192
15.6 时间压力对搜寻的影响 195
15.7 搜寻的扩展与组织政策 196
15.8 搜寻、分析与评估相互分离的效果 197
15.9 “传递消息”与噪音问题 200
第16章 变革的历程 204
16.1 绩效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 204
16.2 官僚组织应对绩效差距的方法 206
16.3 在官僚组织行为中,官员拒绝、接受或发动变革的动机 208
16.4 官僚组织变革的时机选择 217
16.5 委员会在发动变革中的作用 219
16.6 分析官僚机构变革的结论 221
第17章 官僚组织的领域 225
17.1 官僚组织成员资格的边界 225
17.2 官僚组织领域的概念 226
17.3 领域关系的动力学 229
17.4 领域与新官僚组织的创立 234
第18章 目标一致、人员招聘与教化 238
18.1 目标一致和目标多样化的优势 238
18.2 目标一致的多维性质 240
18.3 目标一致与官僚组织职能之间的关系 240
18.4 目标一致和主导官员类型之间的关系 243
18.5 在官僚组织中确保目标高度一致的基本方法 243
18.6 官僚组织的选择性招聘 244
18.7 官僚组织中的教化 249
19.1 官僚组织为何具有意识形态 253
第19章 官僚组织的意识形态 253
19.2 官僚组织意识形态的特征 257
19.3 意识形态的惰性及其影响 260
19.4 最需要意识形态的官僚组织类型 262
第20章 无知对政府预算过程的影响 264
20.1 无知的类型 265
20.2 上一年度预算的中心任务 266
20.3 为减少信息成本所设计的预算评估程序 268
第21章 增长的官僚政治、社会效率和个人自由 271
21.1 社会正在日益官僚政治化吗? 272
21.2 官僚政治化增长的相关原因 274
21.3 官僚组织是否已经过分扩张? 275
21.4 个人自由与官僚组织的增长 277
第22章 本书假设概览 279
22.1 第1章——中心假设 280
22.2 定律 280
22.3 第2章——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 281
22.4 第6章——官僚组织共同的内部特征 283
22.6 第8章——官员的环境、动机和目标 285
22.5 第7章——官员中的共同局限和偏见 285
22.7 第9章——官员的行为类型 286
22.8 第10章——官僚组织中的信息沟通 288
22.9 第11章——官僚组织中控制问题的本质 289
22.10 第12章——控制的程序与机制 290
22.11 第13章——僵化周期 291
22.12 第14章——搜寻与变革的基本动力 291
22.13 第15章——官僚组织中的搜寻问题 292
22.14 第16章——变革的历程 293
22.15 第17章——官僚组织的领域 296
22.16 第18章——目标一致、人员招聘与教化 296
22.17 第19章——官僚组织的意识形态 298
22.18 第20章——无知对政府预算过程的影响 299
22.19 第21章——增长的官僚政治、社会效率和个人自由 299
参考文献 301
人名索引 313
术语索引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