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环境演变研究简史 1
前言 1
第一章 内蒙古湖泊演变背景与现状特征 1
第一节 湖泊演变的背景 1
一、地质背景 1
(一)断块活动与湖泊 3
二、开展内蒙古湖泊演变研究的意义 3
(二)火山活动与湖泊 4
三、工作简况与致谢 4
(三)水系变迁与湖泊 6
二、自然地理背景 7
(一)半干旱、干旱气候与湖泊 8
(二)风沙、沙漠与湖泊 11
第二节 湖泊类型与分布 13
一、湖泊成因类型与分布 13
(一)构造湖 13
(三)河成湖 15
(二)熔岩湖 15
(四)风成湖 16
二、内陆湖泊与外流湖泊 17
三、盐湖、咸水湖、半咸水湖 17
第二章 湖泊演变的证据 19
第一节 遥感证据 19
一、湖泊范围的变化 19
二、湖盆区水系变迁 22
三、湖泊现代动力特征 25
四、湖面变化速度 27
第二节 地貌证据 29
一、湖面变化的证据 29
(一)最高湖面 29
(二)湖面变化 38
二、岸线变化的证据 44
(一)岱海岸堤 44
(二)达来诺尔岸堤 45
三、层状地貌与湖面变化 46
四、水系变迁与湖面变化 48
(一)岱海湖区的水系变迁 48
(二)达来诺尔地区水系变迁 51
(三)人为因素造成水系的水文变化 53
五、风沙证据 54
(一)风沙活动与湖面变化的关系 54
(二)沙地下伏最新湖泊地貌单元 55
第三节 沉积学证据 56
一、边界环境的迁移 56
(一)砂砾质岸堤 56
(二)蒸发岩碎屑组成的岸堤 58
二、沉积层序 60
(一)岱海地区的沉积层序 61
(二)达来诺尔钻孔的沉积层序 65
三、沉积结构 66
(三)安固里诺沉积层序 66
(一)粒度资料 70
(二)粒态资料 75
四、矿物、粘土矿物特征 77
(一)矿物特征 77
(二)粘土矿物特征 78
五、吸附在沉积物上的易溶盐 86
(一)pH值 96
六、地球化学特征 96
(二)地球化学特征 98
第四节 冰缘证据 112
第五节 生物证据 120
第六节 考古、文献与观测记录 133
一、考古证据 133
二、文献记载 134
三、观测记录 137
(一)达来诺尔 139
一、几个相对稳定湖面位置的定年 139
第一节 湖面变化、岸线变迁的定年 139
第三章 演变事件的定年与演变序列 139
(二)岱海 140
二、湖泊岸线变迁的定年 141
(一)达来诺尔各道湖岸堤的定年 141
(二)岱海湖泊岸堤的定年 142
三、反映湖面变化事件的定年 142
(一)达来诺尔湖区 142
(二)岱海湖区 143
(三)安固里淖(诺)湖区 144
第二节 水系变迁与河流阶地?定年 144
一、汗海故道的定年 144
二、锅巴山火口湖的定年 145
三、钖林郭勒一级阶地的定年 146
第三节 冰缘现象的?定年 146
一、山地冰缘 146
(一)饧林浩特的冻融褶皱 147
二、冻融褶皱的?定年 147
(一)乌拉阿达山冻融蠕动的定年 147
(二)锅巴山土溜阶地的形成时代 147
(二)钖林郭勒谷地冰卷泥 148
(三)岱海地区冰卷泥 148
第四节 风沙作用的定年 150
第五节 演变序列 152
第四章 环境演变 155
第一节 冰缘环境演变 155
一、晚更新世晚期冰缘期划分 156
二、全新世新冰缘期划分 159
三、冰缘南界变迁 161
(一)末次冰期时的冰缘南界 161
(二)新冰缘阶南界的变迁 163
(三)亚冰缘期与冰缘阶南界的比较 163
四、冰缘期(阶)的气温状况 165
第二节 风沙演变 168
一、沙地的形成时代 169
二、风沙期划分 171
三、沙地的演变 172
第三节 湖面变化 173
一、确定湖面位置的主要依据 174
二、湖面变化时间标尺 174
三、岱海湖面变化 175
四、达来诺尔湖面变化 177
五、湖面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80
第四节 湖面变化与降水量复原 183
一、原理、方法、步骤 183
(一)原理 183
(二)方法与步骤 186
二、岱海古降水复原结果 190
(一)相邻湖面时间间隔尺度决定复原结果的时间涵义 190
(二)相对稳定期长、转换时间短 191
(四)风沙期既与降水量多少有关,又与年均降水量的降幅有关 193
(五)岱海人为影响比重的确定 193
(三)复原结果的对比与检验 193
三、达来诺尔全新世降水复原结果 194
四、复原古降水的方法论 194
第五节 环境演变模式 198
一、环境演变的自然背景 198
二、环境演变模式 199
(一)距今5~2.5万年前三个暖湿段中间插入两个冷干段 199
(三)全新世环境四大旋回变化 200
(二)2.5~1.3万年冷干时期 200
第六节 环境演变的机制分析 201
第五章 未来环境发展趋势 204
第一节 环境预测的原理 204
第二节 预测的方法论 206
第三节 未来环境发展趋势 208
一、万年尺度上的变化 208
二、千年尺度上的变化 209
三、百年尺度和十年尺度的变化 210
四、加强预测工作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