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复习思考题 5
第二章 文字 7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简况 7
一、汉字的特点 7
二、汉字的产生过程 8
三、汉字结构的发展简况 10
四、汉字形体的发展简况 11
复习思考题 13
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理论——“六书” 14
一、“六书”的名称和功用 14
二、“六书”的定义及其分析 15
复习思考题 27
第三节 偏旁、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 29
一、偏旁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 29
二、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 31
三、常用的汉字造字部首简介 34
复习思考题 39
第四节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 40
一、假借字 40
二、古今字 45
三、异体字 49
四、繁简字 50
复习思考题 52
第三章 词汇 54
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54
一、语音上的特点 54
二、语义上的特点 56
三、词汇系统发展的特点 57
复习思考题 59
第二节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60
一、词的本义 60
二、词的引申义 62
三、词的假借义 70
复习思考题 71
第三节 同源词 72
一、同源词的涵义 72
二、同源词构成的条件 73
三、同源词的分类 74
四、探究同源词的意义 79
复习思考题 80
第四节 同义词及其辨析 81
一、同义词及其形成 81
二、同义词的辨析 84
复习思考题 88
第五节 词义的演变 89
一、古今词义的比较 89
二、词义的演变 91
复习思考题 95
第六节 词语的训释 96
一、训诂的涵义 96
二、词语训释的常用术语 96
三、词语训释的方法 98
复习思考题 101
第四章 语法 102
第一节 词类活用 102
一、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102
二、名词的活用 103
三、动词的活用 110
四、形容词的活用 113
五、代词和数词的活用 117
六、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119
复习思考题 125
第二节 代词 126
一、人称代词 126
二、指示代词 131
三、疑问代词 132
四、无定代词 134
五、辅助性代词 137
复习思考题 145
第三节 副词 146
一、程度副词 147
二、范围副词 152
三、时间副词 155
四、情态副词 161
五、否定副词 166
六、谦敬副词 168
七、指代性副词 169
复习思考题 170
第四节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172
一、介词 172
二、连词 177
三、助词 183
四、语气词和叹词 185
复习思考题 191
第五节 古汉语的特殊语序 193
一、谓语前置 193
二、宾语前置 194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语序 200
复习思考题 201
第六节 古汉语的特殊句式 202
一、判断句的表示法 202
二、被动句的表示法 207
复习思考题 211
第五章 音韵 214
第一节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料和部分术语 214
一、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214
二、音韵学的研究资料 216
三、部分音韵学术语简介 218
复习思考题 222
第二节 古代的注音方式和韵书、韵图 223
一、古代的注音方式 223
二、古代的韵书和韵图 226
复习思考题 229
第三节 中古的语音系统 230
一、中古的声母系统 231
二、中古的韵母系统 235
三、中古的声调系统 237
复习思考题 237
第四节 上古的语音系统 238
一、上古的声母系统 238
二、上古的韵母系统 242
三、上古的声调系统 244
复习思考题 245
第五节 近代的语音系统 246
一、近代的声母系统 246
二、近代的韵母系统 251
三、近代的声调系统 253
复习思考题 256
第六节 近体诗的格律 257
一、古体诗(古诗)的范围和写作特点 258
二、近体诗的范围 262
三、近体诗的字数和句数 263
四、近体诗的押韵 264
五、近体诗的平仄 268
六、近体诗的对仗 282
复习思考题 285
第六章 修辞、标点、翻译和常用工具书 287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修辞方式 287
一、譬喻与引用 287
二、并提与互文 291
三、借代与委婉 294
四、比拟与夸饰 298
复习思考题 299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301
一、古书句读的历史 301
二、标点符号和句读的差别 303
三、古文标点的基本要求 304
四、古文标点的具体方法 308
复习思考题 312
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314
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314
二、直译与意译 314
三、古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316
四、古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320
复习思考题 332
第四节 常用工具书 333
一、语文工具书简史 333
二、传统语文工具书举要 334
三、现代编写的常用古代汉语工具书 341
复习思考题 345
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