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人文”与“人文地理” 1
二 北京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当代进展 4
三 本书的著述宗旨和基本结构 28
第一章 民族活动及其地域空间 30
第一节 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与空间 30
第二节 先秦两汉燕地的民族分布与民族活动 32
第三节 魏晋北朝的民族冲突、迁徙与融合 38
第四节 隋唐五代幽州的民族分布与民族关系 40
第五节 辽南京与金中都地区的民族活动 46
第六节 元代大都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 50
第七节 明代长城内外的民族分布及相互关系 53
第八节 清代北京地区的民族分布与融合 56
第九节 民国以后民族关系的继续发展 62
第二章 体国经野的行政区划系统 66
第一节 历代政区沿革的基本脉络 66
第二节 先秦时期政区系统的奠基 74
第三节 幽州时代政区系统的变迁 77
第四节 帝都时代政区系统的主要特点 81
第三章 城址变迁与聚落发展的历史进程 85
第一节 从蓟燕始封到汉唐幽州的成长 85
第二节 辽南京与金中都的规划建设 89
第三节 另择新址的元大都规划建设 108
第四节 明北京的北缩南拓及清代以后的北京 122
第五节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开辟 136
第六节 北京周边聚落的时空变迁 149
第四章 区域人口的时空变迁 157
第一节 辽代之前的人口增减与迁移 157
第二节 辽南京地区的城乡人口 165
第三节 金中都地区的人口状况 171
第四节 元大都地区的人口变动 176
第五节 明北京地区人口的增减聚散 182
第六节 清北京地区的人口发展过程 190
第七节 人口发展与分布的一般规律 198
第五章 控御海内的水陆交通格局 204
第一节 区域环境造就的交通条件 204
第二节 辽代之前陆上交通线的开辟与延续 207
第三节 帝都控御之下的陆上交通网建设 213
第四节 运河系统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漕运 216
第五节 卢沟桥等重要桥梁的修建 221
第六节 驿站邮传建设的兴衰 222
第七节 晚清民国的铁路建设 224
第八节 清末民国的城市交通 226
第六章 经济活动的历史进程与地理空间 230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区域农业状况 230
第二节 秦汉至北朝时期的农田水利 237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开发 249
第四节 辽金时期的农业发展 254
第五节 元大都地区的屯田与寺产 262
第六节 明北京地区的移民屯垦与皇庄寺产 266
第七节 清代北京地区的圈地与水稻种植 274
第八节 传统手工业的分布与变迁 279
第九节 城市商业的兴衰和布局 294
第十节 城市能源供应的渐变过程 309
第七章 军事活动的地理依托 321
第一节 军事地理空间的基本格局 322
第二节 燕国的南北长城与内外战争 324
第三节 秦汉至隋唐的长城与兵事 329
第四节 五代至辽宋金元的军事冲突 340
第五节 明代北京防御体系与内外战争 353
第八章 文化现象的历史特征与空间分布 373
第一节 教育与书肆的空间特征 373
第二节 佛寺道观的增减与分布 381
第三节 皇家坛庙的历代布局 384
第四节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艺术空间 391
第五节 北京地名的历史人文地理学意义 401
主要参考文献 413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