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影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 1
第一节 电影表演的创作流程 2
一 剧作是演员创作的依据 2
二 现场拍摄 11
三 后期配音 14
第二节 电影特性制约下的表演 17
一 假定性极强的表演 18
二 纪实性要求的真实表演 20
三 细腻与准确的表演 21
四 一次性纪录的“瞬间”表演 24
第三节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 28
一 时空关系的差异 29
二 影像与真人 32
三 不同的创作方式 37
第四节 实践性与综合性 40
一 电影表演的实践性 40
二 电影表演的适应性 44
三 多部门配合下的创作 47
第二章 电影演员 52
第一节 电影演员的职业特点 53
一 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与被动性 53
二 不完全被了解的职业 57
第二节 电影演员必备的条件 59
一 形象条件 60
二 气质条件 65
三 素质条件 71
四 修养与职业道德 77
第三节 电影演员的类别 82
一 不同角度划分的演员类型 83
二 非职业演员存在的必然性 88
三 电影演员、明星星与明星效应 92
第三章 电影表演基础训练 106
第一节 心理、生理机制的全面调整 107
一 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108
二 语言、声音训练 112
三 协调地再现“人的行为”能力 116
第二节 最大限度地解放自然天性 120
一 以“恢复童心”作引路 121
二 丰富的想象通往自由王国 127
三 深层次的对“人”的认识和理解 131
第三节 电影表演的专业训练 134
一 表演基础元素概述 134
二 专业教学的基础阶段 140
三 完整地塑造人物的教学阶段 145
四 电影表演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48
第四章 高度的自我驾驭技能 153
第一节 情感的调动与控制 154
一 人、演员、情感 155
二 动作推动情感 163
三 情感表达的方式与层次 168
第二节 双重思维的支配能力 172
一 研究思维的必要性 173
二 思维的非单一性 175
第三节 多方位地扩展表现力 181
一“两极领域”的表演能力 182
二 多技能、多面手 186
三 节奏和速度的把握 189
四 全面综合调动的技巧 193
第五章 “自我化身”的应变力 198
第一节 性格化的创造 199
一 性格、性格化 199
二 应变力非凭空而来 205
三 发展创造性的思维 212
第二节 现场体现技巧 217
一 总体把握与分体构成 218
二 局部感性冲动的酝酿 221
第三节 赋予“瞬间”以生命 223
一 镜头前“瞬间”的非孤立性 224
二 人物的意识流 226
三 面对激情戏 232
一 自我魅力与角色 234
第四节 成为自觉的创造者 234
二 电影表演的最高境界 238
第六章 电影表演的类型与流派 249
第一节 电影表演类型 250
一 哑剧式表演 250
二 戏剧化表演 252
三 生活化表演 254
四 风格化表演 257
第二节 电影表演流派 259
一 表演流派简述 259
二 喜剧表演风格存在的价值 266
三 戏剧化表演风格存在的价值 271
第七章 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史 278
第一节 默片时期的表演(1895—1930) 278
一 默片初期的电影表演 279
二 默片发展期的电影表演 281
三 默片成熟期的电影表演 283
四 中国默片时期的电影表演 287
第二节 有声电影问世后的表演(1930—1945) 291
一 明星崛起的年代 291
二 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表演 297
第三节 现代电影中的表演(1945—1960) 301
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的表演 302
二 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表演 304
三 好莱坞方法派的演技 305
四 日本电影中的表演 307
五 瑞典电影中的表演 310
六 苏联电影中的表演 312
七 新中国初期的电影表演 315
第一节 国外电影表演的演变(1960年以后) 322
第八章 当代电影表演的演变 322
一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美学追求 323
二 法国政治电影中的表演 326
三 新德国电影学派与演员的合作 328
四 美国社会题材影片中演员的演技 331
五 苏联道德题材影片中演员的表演 334
第二节 我国电影表演的新发展(1970年以后) 336
一 70年代初期的电影表演倾向 337
二 电影表演多元化的追求 339
三 新一代导演的表演观 343
第三节 现代电影表演思考 346
一 现代电影表演与传统电影表演的比较 347
二 现代电影对表演的要求 349
结束语 354
附录:思考题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