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
第一章 历史生物地理学 6
1.1 引言 6
1.2 分布格局 7
1.3 思想史 17
1.3.1 起源 17
1.3.2 聚居地 19
1.3.3 一段历史 21
1.3.4 分离的历史 22
1.3.5 Sclater的界 26
1.4 起源中心 29
1.5 泛生物地理学 32
1.6 结论 38
第二章 方法的发展 40
2.1 引言 40
2.2 分支系统学 41
2.3 分支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47
2.3.1 累进规则 48
2.3.2 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Croizat(1952,1958,1964)的方法和Rosen(1976)的方法 52
2.3.3 分支生物地理学——Platniek和Nelson(1978)的方法 56
2.3.3.1 中美洲的花鳉鱼——Rosen的例子(1978,1979) 59
2.3.3.2 祖先种地图——Wiley的方法(1980,1981) 63
2.3.3.3 成分分析:蜥蜴、蛙和鸟 65
2.3.3.4 缺失分布区 66
2.3.3.5 广布分类群和冗布 66
2.3.3.7 假设2 67
2.3.3.6 假设1 67
2.3.3.8 假设0和Brooks简约性分析 70
2.3.3.9 Platnick(1981)对Rosen的花鳉鱼类数据的分析:Page的成分(COMPONENT)程序(Page 1989a~e,1993a) 72
2.3.3.10 分支图比较和简约性应用(Page 1989b) 74
2.3.3.11 和解树和Page(1993a,b)的“和谐”分析 75
2.3.3.12 三项情形(Nelson和Ladiges 1991a~d;Nelson和Platnick 1991) 79
2.3.3.13 分布区分支图中的子树分析,并源和冗布(Nelson和Ladiges的TASS程序,v.1.4,1.5 1994,v.2.0,1995) 83
2.4 讨论 86
2.5 结论 87
第三章 真实的世界 89
3.1 引言 89
3.2 相同格局:不同分类群 92
3.2.1 协同 92
3.2.1.1 成分COMPONENT 2.0 99
3.2.1.2 TAS/TASS 100
3.2.2 一般性解释 102
3.2.3 预测 104
3.2.4 冗布 105
3.3 不同格局:不同分类群 106
3.3.1 杂种起源的分布区 109
3.3.2 不同年龄的格局 110
3.4 地质学与分支生物地理学家 111
3.4.1 分类群分支图 112
3.4.2 分布区分支图 114
3.5 结论 115
4.1 引言 118
第四章 世界的新观点 118
4.2 热带分布与非热带分布 122
4.3 联合古陆,太平洋洲,还是扩张的地球? 127
4.4 地球南端的历史生物地理学 130
4.4.1 Darlington的观点(1965) 131
4.4.2 两个(或更多的)南美 132
4.4.2.1 分类群格局 133
4.4.2.2 分布区格局 136
4.4.2.3 地质还是年代? 140
4.4.3 复合型的新西兰 141
4.5 世界的新观点 145
4.5.1 太平洋洲和非热带分布 145
4.5.2 太平洋洲对联合古陆:地质还是年代? 147
4.6 结论 147
名词解释 149
植物和动物名称 154
一般名词对照 161
原书背页简介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