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说 1
1·1 电能之功用 1
1·2 能量之传输 2
1·3 电流之产生 2
1·4 电流流动之速率 5
1·5 电位 5
1·6 绝对电位 8
1·7 库仑平方反比定律 8
1·8 电阻 9
1·9 欧姆定律 9
1·10 电能与电功率 10
第二章 电阻与电流效应 17
2·1 电阻与电阻系数 17
2·2 电阻之温度系数 19
2·3 电流之热效应——焦耳定律 22
2·4 热电效应 24
2·5 电流之化学效应 26
2·6 法拉第电解定律 27
2·7 电镀与电炼 29
2·8 伏打电池 29
2·9 乾电池(Dry cell) 31
2·10 铅蓄电池 32
2·11 电池之极化作用及局部作用 33
第三章 直流电路 36
3·1 定义 36
3·2 克希荷夫定律 37
3·3 电阻之组合 39
3·4 Δ-Y变换 46
3·5 较为复杂之直流电路 49
3·6 平衡之电桥电路 52
3·7 重叠定律 53
3·8 戴维宁定律 56
第四章 磁场 63
4·1 磁极 63
4·2 磁极间之作用力 63
4·3 磁场与磁场强度 65
4·4 磁力线 66
4·5 磁之分子学说 67
4·6 磁通密度 68
4·7 磁通密度B与磁场强度H之关系 69
4·8 B-H曲线 70
4·9 磁滞及磁滞回线 71
4·10 磁场中之能量 72
4·11 磁铁间之吸力 73
第五章 电流之磁效应 75
5·1 电流所生之磁场 75
5·2 磁势与磁位降 76
5·3 安培定律 77
5·4 墨奥特萨发尔特定律 77
5·5 导体通电时在磁场中所受之力 80
5·6 带电流导体在均匀磁场中受力之公式 81
第六章 电磁感应 85
6·1 电磁感应现象 85
6·2 法拉第——楞次定律 85
6·3 直线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所感应之电势 86
6·4 自感与自感电势 88
6·5 互感与互感电势 89
6·6 自感与互感间之关系 91
6·8 涡流及涡流损失功率 93
6·7 感应线圈 93
第七章 直流电流,电压及电阻之量度 96
7·1 直流安培计 96
7·2 安培计之分流器 97
7·3 直流伏特计 98
7·4 伏特计之倍增器 99
7·5 用伏特计及安培计测量电阻 100
第八章 直流电机之动作原理 103
8·1 直流机之运用理论 103
8·2 环形电枢线圈 104
8·3 电枢绕组 105
8·4 换向 114
8·5 主磁场磁通之分布——仅主磁场单独激磁 116
8·6 电枢线圈之感应电势 117
8·7 电枢反应 119
8·8 机,电之能量平衡 122
第九章 直流机之构造 126
9·1 轭 126
9·2 磁极 126
9·3 电枢铁心 127
9·4 电枢绕组 128
9·5 换向片,电刷与电刷座 128
9·6 其他 129
第十章 直流发电机的外部特性 131
10·1 电机之激磁方式 131
10·2 磁化曲线与场阻线 132
10·3 直流发电机的外部特性曲线 135
第十一章 直流电动机之速率与转矩特性 139
11·1 电动机之转矩特性 139
11·2 速率特性 141
11·3 电动机之分类与应用 143
第十二章 特殊电机 145
12·1 第三电刷发电机 145
12·2 鲁逊堡发电机 146
12·3 功率放大机 147
第十三章 直流电动机之控制 149
13·1 起动与停止控制 149
13·2 速率控制及正逆转控制 153
第十四章 正弦交流 154
14·1 交流电之用途 154
14·2 正弦波之产生 154
14·3 正弦波之表示及相角 156
14·4 交流电之有效值或均方根值 157
14·5 正弦波之向量(相量)表示法 159
14·6 正弦波之加减 160
14·7 发电机之频率,极数与转数之关系 162
第十五章 复数之应用 164
15·1 以相量代表正弦波 164
15·2 相量之复数表示法 164
15·3 复数之演算 166
第十六章 简单之R.L.C.电路 170
16·1 电阻电路 170
16·2 电感电路 172
16·3 电容电路 175
16·4 电阻与电感之串联电路 179
16·5 电阻与电容之串联电路 180
16·6 电阻,电感及电容之串联电路 182
16·7 串联谐振电路 187
16·8 导纳,电导及电纳 188
17·1 三相发电机 194
第十七章 三相交流 194
17·2 Y接三相平衡电路 196
17·3 Δ接三相平衡电路 200
17·4 三相功率之量度 203
17·5 三相输电与单相输电使用铜量之比较 206
第十八章 同步机及交流机之基本原理 209
18·1 交流机主磁场磁通之分布 209
18·2 单相与多相发电机 210
18·3 同步机 212
18·4 机械角,电机角,空间角,时间角 213
18·5 感应电势 214
18·6 交流机之磁势与旋转磁场 216
18·7 绕组方式——适用於一般交流机——包括同步感应机 220
19·1 与直流机比较 224
19·2 转磁式与转电式 224
第十九章 同步机之构造 224
19·3 凸极式与全极式 225
19·4 立式与横式发电机 226
19·5 同步机的构造 226
19·6 散热 227
第二十章 变压器之动作原理 229
20·1 变压器的用途 229
20·2 理想变压器 229
20·3 漏磁通 233
20·4 激磁电流与铁损 234
20·5 等效电路 236
第二十一章 变压器之构造 240
21·1 铁心 240
21·2 内铁式与外铁式之比较 241
21·4 铁(油)柜与散热 242
21·3 绕组 242
21·5 套管及呼吸器 244
第二十二章 变压器之电压变动率与效率 246
22·1 电压变动率 246
22·2 效率 247
22·3 变压器参数之量度 249
第二十三章 变压器之连接 252
23·1 变压器之极性 252
23·2 变压器之并联 253
23·3 变压器之Y接及Δ接之特点比较 254
23·4 Y,Δ连接之谐波效应 256
23·5 Y-Δ连接 256
23·6 Δ-Y连接 257
23·7 V-V连接 258
23·9 Δ-Δ连接 259
23·8 开Y连接 259
23·10 Y-Y连接 260
23·11 T-T连接 260
23·12 三相变压器之多相连接 261
第二十四章 特殊变压器 263
24·1 电压互感器(P.T.)与电流互感器(C.T.) 263
24·2 自耦变压器 265
24·3 感应电压调整器 266
24·4 三绕组变压器 267
第二十五章 多相感应电动机之动作原理 268
25·1 基本原理 268
25·2 定部同步速旋转磁场与转差率 270
25·3 感应电动机与变压器之比较 271
25·4 绕组电阻及漏抗 272
25·5 激磁电流 273
25·6 定部等效电路 274
25·7 转部效应与转部等效电路 274
25·8 电流特性曲线 276
25·9 转矩特性曲线 277
25·10 转部槽型对转部电阻之影响 278
25·11 感应电动机之分类 280
第二十六章 感应电动机之构造 283
26·1 感应电动机之定部与同步电动机定部之比较 283
26·2 外壳与通风 283
26·3 散热方式 284
26·4 保护方式 284
26·5 定部电枢铁心与绕组 284
26·6 转部铁心与绕组 286
27·1 控制符号 288
第二十七章 感应电动机的控制 288
27·2 感应电动机之启动方式 292
27·3 直加电源全压启动法 293
27·4 降压启动法 294
27·5 部份绕组启动法 299
27·6 转部绕线式启动法 300
27·7 反转 301
27·8 逆转制动(阻塞制动)与轻堆 303
27·9 动力制动 305
27·10 感应电动机速率控制 306
27·11 顺序控制 308
第二十八章 单相感应电动机 313
28·1 单相感应电动机之双转磁场 313
28·2 单相感应电动机之启动方法 316
29·2 感应发电机 321
第二十九章 电机之应用与单相换向电动机 321
29·1 三相感应电压调节器 321
29·3 换向电动机之原理 322
29·4 换向电动机之分类 323
第三十章 整流 325
30·1 电动发电机组 325
30·2 同步变流机 325
30·3 电子管整流器 326
30·4 单相水银整流器 329
30·5 多相水银整流器 330
30·6 氧化铜整流器,硒整流器与矽整流器 332
第三十一章 电照 334
31·1 光波与光照 334
31·2 电照种类 335
31·3 白炽灯 336
31·4 日光灯 337
31·5 水银灯 341
31·6 霓虹灯 342
第三十二章 家庭电器 343
32·1 电热类 343
32·2 旋转电器类 348
第三十三章 电子管与电晶体 352
33·1 三极管 352
33·2 四极管,五极管 355
33·3 放大器 357
33·4 二极体与电晶体 358
33·5 电晶体放大器 362
33·6 电波传播 363
33·7 调幅广播(A.M)与调频广播(F.M)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