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屠善澄 1
1.1 卫星姿态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1
1.2 卫星姿态控制技术概述 3
1.3 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8
1.4 发展与展望 15
第二章 姿态和姿态动力学基础 陈义庆 22
2.1 姿态参数及姿态角速度 22
2.2 姿态动力学和姿态动力学方程 32
2.3 坐标系 42
3.1 重力梯度力矩 49
第三章 环境力矩 严拱添 49
3.2 气动力矩 54
3.3 太阳辐射力矩 61
3.4 地磁力矩 65
第四章 自旋和双自旋卫星姿态动力学 李铁寿 65
4.1 刚体自旋和双自旋卫星姿态动力学 75
4.2 准刚体自旋卫星绕主轴旋转的稳定性 85
4.3 章动阻尼(发散)特性 95
4.4 自旋卫星变质量动力学 98
4.5 准刚体双自旋卫星绕主轴旋转的稳定性 106
4.6 双自旋卫星的摇摆运动 113
第五章 重力梯度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 李铁寿 119
4.7 消旋过程中的动力学陷阱 119
5.1 重力场中刚体的运动 136
5.2 运动的稳定性 142
5.3 伸杆过程动力学分析 147
5.4 重力场中陀螺体的运动 150
第六章 带挠性附件卫星姿态动力学 李宝绶 150
6.1 概述 162
6.2 简单的带挠性附件卫星动力学 163
6.3 带挠性太阳帆板卫星动力学 173
6.4 计及推进剂消耗的带挠性太阳帆板卫星动力学 185
6.5 模态截断和溢出 191
7.1 基本概念和数学描述 194
第七章 充液卫星姿态动力学 李铁寿 194
7.2 充液自旋航天器的平衡状态及其稳定性 200
7.3 充液自旋航天器的微幅运动 213
7.4 细长体航天器的章动发散时间常数 221
7.5 有加速度时充液航天器的微幅运动 233
7.6 轴对称贮箱常重力晃动模型的建立 243
第八章 卫星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基础 陈义庆 243
8.1 概述 260
8.2 姿态测量及姿态确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61
8.3 空间基准场 271
第九章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姿态确定 刘良栋 277
8.4 姿态敏感器 277
9.1 概述 282
9.2 姿态信息测量 283
9.3 自旋轴姿态的几何确定法 287
9.4 姿态确定的精度 295
9.5 姿态确定的几何限制 306
9.6 章动测量 309
9.7 摇摆角的测定 314
第十章 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 李捷 317
10.1 利用地球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确定卫星三轴姿态 317
10.2 利用星敏感器确定卫星三轴姿态 330
10.3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卫星三轴姿态 336
10.4 利用轨道罗盘确定卫星三轴姿态 339
第十一章 统计估计理论及其在卫星姿态确定中的应用 李捷 339
11.1 统计估计的基本原理 347
11.2 统计估计的基本方法 351
11.3 中国“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的姿态确定 357
11.4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姿态确定 360
11.5 中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姿态确定 370
第十二章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姿态控制 刘国汉 王长龙 高益军 370
12.1 概述 379
12.2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运动稳定性 381
12.3 自旋、双自旋卫星姿态控制的任务和方法 387
12.4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姿态机动 393
12.5 章动阻尼及控制 399
12.6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平旋及其恢复 405
12.7 消旋控制系统 410
12.8 现状及发展前景 419
第十三章 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控制 严拱添等 419
13.1 三轴稳定卫星的喷气控制 426
13.2 采用角动量交换装置的姿态控制系统 446
13.3 带挠性附件卫星的姿态控制 487
13.4 姿态捕获与姿态机动 513
第十四章 应用空间环境力矩的姿态控制技术 严拱添 519
13.5 变轨机动期间的姿态控制 519
14.1 概述 540
14.2 磁力矩姿态控制系统 541
14.3 重力梯度控制技术 552
14.4 太阳辐射压力矩控制 562
第十五章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测试 邵久豪 丁恩丰 倪行震 562
15.1 概述 571
15.2 测试系统的组成 573
15.3 系统测试大纲及流程 579
15.4 电磁兼容性试验、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 588
15.5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测试实例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