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不同简述 3
一、中西医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 3
西医的起源和发展 4
二、中西医的论证方法 5
中医的论证方式 5
西医的论证方式 5
三、中西医的治疗思想 6
中医的治疗思想 6
西医的治疗思想 7
四、中医的传承方式 7
重新整理归纳中医理论知识 8
摒弃中医西化思想 8
中医师必须学习中医治疗、保健、养身三门中医理论知识 8
可以建立中医师治疗中的错误医案 8
脉与中医 11
一、切脉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11
脉诊能传递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 11
脉象主病,判断病性和病位 12
从脉证的综合阐明病机 13
指导临床用药 15
推断预后 16
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哲学基础 17
中医学的整体观 17
中医的辨证论治 20
中医的阴阳和五行关系 22
上篇 脉的历史渊源 27
一、脉的来源与历史沿革 27
古代脉学的研究历程以及经典著作 27
李时珍对脉学的发展 30
脉诊的现代医学研究 31
二、脉诊 33
脉象形成的原理 33
脉诊的部位 34
脉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34
独取寸口的奥妙 36
脉象要素和平脉因素 39
脉的种类 42
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证取舍 43
中篇 27部脉的临床诊断与意义一、浮脉 47
脉象 47
经典导读 48
脉象生理与病理 51
二、沉脉 56
脉象 56
经典导读 57
脉象生理与病理 60
三、迟脉 63
脉象 63
经典导读 64
脉象生理与病理 67
四、数脉 69
脉象 69
经典导读 70
脉象生理与病理 73
五、滑脉 75
脉象 75
经典导读 76
脉象生理与病理 77
六、涩脉 79
脉象 79
经典导读 80
脉象生理与病理 81
七、虚脉 84
脉象 84
经典导读 85
脉象生理与病理 86
八、实脉 89
脉象 89
经典导读 89
脉象生理与病理 91
九、长脉 92
脉象 92
经典导读 93
脉象生理与病理 94
十、短脉 96
脉象 96
经典导读 97
脉象生理与病理 97
十一、洪脉 100
脉象 100
经典导读 101
脉象生理与病理 103
十二、微脉 105
脉象 105
经典导读 106
脉象生理与病理 107
十三、紧脉 109
脉象 109
经典导读 110
脉象生理与病理 111
十四、缓脉 113
脉象 113
经典导读 114
脉象生理与病理 116
十五、芤脉 118
脉象 118
经典导读 119
脉象生理与病理 120
十六、弦脉 122
脉象 122
经典导读 123
脉象生理与病理 124
十七、革脉 128
脉象 128
经典导读 129
脉象生理与病理 129
十八、牢脉 130
脉象 130
经典导读 131
脉象生理与病理 131
十九、濡脉 133
脉象 133
经典导读 134
脉象生理与病理 135
二十、弱脉 137
脉象 137
经典导读 138
脉象生理与病理 138
二十一、散脉 140
脉象 140
经典导读 141
脉象生理与病理 142
二十二、细脉 144
脉象 144
经典导读 144
脉象生理与病理 146
二十三、伏脉 148
脉象 148
经典导读 149
脉象生理与病理 149
二十四、动脉 152
脉象 152
经典导读 153
脉象生理与病理 153
二十五、促脉 156
脉象 156
经典导读 156
脉象生理与病理 157
二十六、结脉 159
脉象 159
经典导读 160
脉象生理与病理 161
二十七、代脉 163
脉象 163
经典导读 163
脉象生理与病理 164
脉象比较 166
脉位类比较 166
脉率类比较 166
脉形类比较 166
脉势类比较 167
脉律类比较 167
兼脉比较 170
浮脉类兼脉 170
沉脉类兼脉 171
弦脉类兼脉 172
细脉类兼脉 173
涩脉类兼脉 174
下篇 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一、感冒之脉的差异 177
中医概念 177
感冒的常见原因 178
感冒的分型与论治 179
二、便秘之脉的差异 188
中医概念 188
常见原因 188
便秘的中医分型 190
便秘的并发症 190
便秘的预防 191
便秘的治疗 193
特殊人群的便秘 195
三、失眠之脉的差异 197
何为失眠 197
失眠的原因 197
失眠的病机 199
失眠的辨证论治 199
失眠的治疗 201
失眠的食疗便方 201
耳穴治疗失眠的方法 202
特殊人群的失眠 203
四、女性之脉 207
女性的脉象特点 207
月经之脉的差异 208
月经的常见病 212
月经紊乱 217
妊娠脉 221
带下病 224
参考文献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