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健康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一、环境健康学的形成 1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三、我国现代环境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2
二、环境健康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四、环境健康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
一、环境的分类 5
第二节 环境与人 5
二、生态系统 6
三、环境的自净作用 7
四、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 8
一、气象因素与健康 9
第三节 原生环境的健康问题 9
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0
二、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特点和类型 12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12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2
三、公害与公害病 14
四、全球环境问题与健康 16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健康学 18
第五节 环境健康学的新动向 18
二、生活质量与环境健康学 20
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24
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24
第二章 环境流行病学 24
第一节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24
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5
一、基本概念 26
第二节 暴露测量 26
二、暴露测量方法 28
一、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38
第三节 健康效应 38
二、健康测量的方法 40
一、现况调查 44
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44
二、队列研究 46
三、病例对照研究 49
四、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51
五、时间序列分析 52
六、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60
一、环境化学物的吸收 66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的体内过程 66
第三章 环境毒理学 66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66
一、环境毒理学的定义 66
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66
二、环境化学物的体内分布 68
三、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69
一、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类型 72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 72
四、环境化学物的排泄 72
二、影响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73
三、环境化学物的毒性试验 74
一、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78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 78
二、安全性评价的法规 82
一、低剂量环境污染物暴露的生物效应问题 83
第五节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动向 83
二、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 84
二、环境基因组学与基因多态性 86
一、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的概念 86
第四章 环境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 86
第一节 环境基因组学概述 86
三、环境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 87
四、环境基因组研究的内容 88
三、GeneSNPs数据库 88
第二节 环境基因组计划 88
一、环境基因组计划的确立 88
二、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疾病及候选基因 88
一、环境化学物生物转化相关酶的多态性 89
第三节 基因多态性在环境健康学中的应用 89
二、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 91
三、遗传效应修饰的实例 92
五、环境因素和遗传效应修饰研究的建议 93
四、基因多态性在健康效应研究中的价值 93
一、环境基因组研究对环境健康学发展的影响 95
第四节 环境基因组研究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展望 95
一、蛋白质组的概念 96
第五节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应用 96
二、我国的环境基因组研究现状及展望 96
四、蛋白质组学在环境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 97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97
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97
一、基本概念 98
第一节 概论 98
第五章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98
二、历史沿革与发展 100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构成 102
一、暴露的概念 103
第二节 暴露评价 103
二、暴露评价的基本要素 105
三、暴露量/剂量的计算 106
一、危害鉴定 112
第三节 有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112
三、剂量一反应评价 114
二、暴露评价 114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 117
一、危害鉴定 118
第四节 无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118
三、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119
二、暴露评价 119
第五节 评价实例——某区中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癌危险度评价 121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 121
二、危险度评价结果 12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22
一、大气圈的结构 126
第一节 大气的自然特征 126
第六章 大气与健康 126
二、大气的物理特征 128
三、大气的化学组成 130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131
第二节 大气污染 131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 132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134
四、大气污染物 136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138
六、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143
七、全球大气污染问题 144
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46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46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47
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50
一、颗粒物 151
第四节 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健康效应 151
二、二氧化硫 153
三、氮氧化物 154
四、一氧化碳 156
五、光化学烟雾 158
六、多环芳烃 160
七、二噁英类 162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 163
第五节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63
二、制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 164
三、制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 165
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 167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167
四、我国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67
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68
一、规划措施 171
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171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172
第八节 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172
二、工艺措施 172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 173
三、大气污染紧急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74
二、水资源分布 176
一、水与健康的关系 176
第七章 水与健康 176
第一节 水资源分布与种类 176
三、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177
四、我国的水资源 179
一、物理性状指标 180
第二节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180
二、化学性状指标 181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184
一、水体的主要污染来源 185
第三节 水体的污染和转归 185
四、放射性指标 185
二、各类水体的污染特征 188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189
四、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概况 191
一、物理性污染及其危害 192
第四节 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192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危害 193
三、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 198
一、水环境质量标准 199
第五节 水环境标准 199
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
一、水体卫生防护 203
第六节 水体卫生防护及其污染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203
二、水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206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08
第七节 饮用水与健康 208
二、介水传染病 220
三、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饮用水卫生问题 222
一、水源选择 224
第八节 集中式给水 224
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225
三、水质处理 226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及其制订依据 235
一、制订原则 235
第九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及其制订依据 235
一、水井卫生 239
第十节 分散式给水 239
三、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239
三、地表水卫生 240
二、泉水卫生 240
一、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 241
第十一节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 241
四、雨雪水的收集 241
二、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 243
三、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246
二、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247
一、饮用水的卫生防护 247
第十二节 饮用水的卫生防护及其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247
二、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 248
一、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 248
第十三节 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248
三、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 249
二、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性状及其放射性 251
一、土壤的组成 251
第八章 土壤与健康 251
第一节 土壤卫生 251
三、土壤的卫生学特点 254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 255
四、土壤卫生的基本任务 255
一、土壤的污染 256
二、土壤的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 257
二、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259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259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59
三、农药污染的危害 262
一、土壤卫生标准 263
第四节 土壤环境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263
三、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265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65
第五节 土壤的卫生防护 266
一、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267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269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271
四、污水灌田的现状及卫生防护措施 272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273
第六节 土壤卫生监督 273
三、土壤卫生监测 274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 274
三、室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特点 277
二、创造健康室内环境的基本原则 277
第九章 住宅与健康 277
第一节 室内环境与住宅 277
一、概述 277
四、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278
二、小气候与机体的热平衡 279
一、室内小气候的概念 279
第二节 室内小气候与健康 279
五、小气候与致病性生物 283
四、小气候对室内污染物的影响 283
三、小气候对皮肤粘膜的影响 283
一、日照与健康 284
第三节 室内日照和照明 284
六、室内小气候的卫生标准 284
二、室内日照标准 286
三、照明的卫生要求 288
一、室内空气有害因素的主要来源 290
第四节 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 290
三、室内主要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292
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 292
四、由建筑物引起的健康影响 310
五、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常用指标 311
二、朝向 313
一、用地选择 313
第五节 住宅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313
三、间距 314
四、平面配置 315
五、主室规模 316
六、窗口 317
第六节 住宅施工卫生学要求 318
七、卫生防护设施 318
三、装饰装修材料 319
二、建筑主体材料 319
一、施工方案 319
二、空气净化器和空调机 320
一、家具 320
第七节 家具及室内卫生辅助设施卫生学要求 320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 321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321
三、排气扇和抽油烟机 321
四、喷雾装置 321
第八节 卫生部门职责 321
第九节 健康住宅 322
三、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 322
二、办公场所环境的卫生学特点 324
一、办公场所概述 324
第十章 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与健康 324
第一节 办公场所与健康 324
三、办公场所主要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健康危害 325
四、办公场所的卫生管理 326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327
一、公共场所概述 327
第二节 公共场所与健康 327
三、主要公共场所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要求 328
四、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339
二、人居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 342
一、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 342
第十一章 人居环境与健康 342
第一节 概述 342
一、健康城市的概念 343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健康 343
三、人居环境与城乡规划 343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44
四、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人口资料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 345
三、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 345
五、城市功能分区的卫生学意义 346
六、居住区规划卫生 348
七、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 351
第三节 村镇规划与健康 353
二、村镇规划的卫生问题 354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 354
二、城乡规划卫生监督 355
一、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规范 355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355
二、物理因素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357
一、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357
第十二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 357
第一节 概述 357
一、噪声的计量与频谱 358
第二节 噪声 358
二、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361
三、噪声评价指标 362
四、噪声标准 363
五、噪声控制原则 364
二、振动的主要来源 365
一、振动的定义和分类 365
第三节 振动 365
三、振动对机体的危害 366
四、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 367
六、振动的监测和评价 368
五、振动病 368
七、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369
一、激光的特性与激光器 370
第四节 激光 370
二、激光的生物学作用原理 372
四、激光的安全防护 373
三、激光对机体的损伤 373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 374
第五节 电磁辐射 374
二、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 375
三、电磁辐射的生物学作用 376
四、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377
五、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379
一、我国炎热气候的特点 381
第六节 热环境 381
二、炎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382
三、热环境的常见病 384
四、高温环境的综合评价与防护 386
一、我国干寒气候与湿寒气候的特点 387
第七节 寒冷环境 387
二、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388
三、寒冷损伤 389
五、预防冻伤的措施 391
四、冻伤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391
一、高原环境的特点 393
第八节 高原环境 393
二、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394
三、高原病的分类与救治原则 395
一、化妆品 399
第一节 常用家用化学品的种类 399
第十三章 家用化学品与健康 399
二、洗涤剂 400
三、涂料 401
五、消毒剂和杀虫剂 402
四、胶粘剂 402
一、家用化学品暴露特点与潜在危害 403
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与环境健康 403
六、其他家用化学品 403
二、常用家用化学品的健康危害 407
一、生产与经营的监督和管理 413
第三节 家用化学品健康危害的防制 413
二、家用化学品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417
三、家用化学品健康危害的防制原则 420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历史沿革 423
第一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423
第十四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健康 423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 424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生态系统内的转移及富集 425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 426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一般特点 426
第二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健康危害 426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27
三、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强度的因素 427
二、环境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主要来源 429
一、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环境化学特性 429
第三节 二噁英及类似物对健康的影响 429
三、二噁英类物质的暴露途径 430
四、二噁英类物质的体内代谢 431
五、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 432
一、按有阈化学物对二噁英类的评价 436
现状 436
第四节 二噁英类健康危险度评价的 436
二、按无阈化学物对二噁英类的评价 437
一、第一阶段筛查 438
第五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查方法 438
二、第二阶段筛查 439
一、儿童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暴露 440
第一节 儿童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特点 440
第十五章 环境与儿童健康 440
二、儿童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代谢途径 443
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444
一、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 446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446
三、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 448
二、对儿童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48
四、对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 451
六、远期效应 452
五、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452
一、暴露评价 453
第三节 儿童环境健康的研究重点 453
二、关键性窗口 454
四、以儿童为中心的危险度评价 455
三、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 455
一、声音的心理属性 457
第一节 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主要环境因素 457
第十六章 环境与心理健康 457
二、光的心理属性 458
三、个体的空间需要 459
四、心理对环境中其他物理维度的加工 461
一、光照与心理健康 462
第二节 自然环境要素与心理健康 462
二、环境温度与心理健康 463
四、气味与心理健康 465
三、色彩与心理健康 465
一、噪音环境与心理健康 466
第三节 应激环境要素与心理健康 466
二、空气污染与心理健康 468
三、灾难事故与心理健康 469
一、拥挤与心理健康 470
第四节 环境设计与心理健康 470
三、特殊环境与心理健康 472
二、工作环境与不良建筑物综合征 472
二、环境健康促进 474
一、环境健康教育 474
第十七章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74
第一节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474
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与环境 475
四、环境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476
二、提高公众环境健康意识和改变影响可持续发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478
一、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 478
第二节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 478
三、评估成本—效益的有效途径 479
一、城市社区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480
第三节 不同场所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480
四、促进“环境维和”的催化剂 480
二、农村社区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481
三、医院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482
四、公共场所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483
五、作业场所的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84
一、健康促进的策略 485
第四节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与基本方法 485
二、环境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486
三、行为干预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489
一、绿色学校的涵义 492
第五节 学校的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92
二、卢卡斯教育模式以及“绿色学校” 493
三、学校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494
四、学校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方法 495
五、学校环境健康教育的评价 497
一、标准和标准化 499
第一节 概述 499
第十八章 环境卫生标准与法规 499
二、环境卫生标准 501
一、概念 502
第二节 卫生标准体系 502
二、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503
一、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 505
第三节 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505
二、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 506
三、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方法 507
第四节 致癌物质的卫生标准 512
第五节 卫生标准的实施 513
一、意义和目的 513
二、标准实施与效益 514
第六节 环境保护标准 515
一、环境保护标准的含义 515
二、环境保护标准的种类 515
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16
四、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516
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517
六、环境卫生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关系 517
第七节 法规 517
一、卫生法规 517
二、卫生标准的法规性质 519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 522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522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 522
第一节 概述 522
第十九章 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 522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23
五、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 523
一、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调查 525
二、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评价 525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25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27
一、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选择 528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528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532
四、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评价 544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545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545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546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546
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47
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552
六、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557
七、环境影响评价中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561
第五节 战略环境评价 566
一、战略环境评价的兴起 567
二、战略环境评价的指导原则 567
三、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 568
四、战略环境评价的预测方法 569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紧急事故的处理 571
一、处理原则和方法 571
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策略和措施 571
二、案例 578
三、化学品紧急事故的预防 579
第二节 水灾时的环境卫生问题 581
一、水灾时的卫生问题 581
二、水灾时期的常见病 582
三、案例 583
四、对策 586
第三节 突发疫情时的环境卫生问题 588
一、医院 588
二、交通 590
三、旅馆、饭店 591
四、学校、居民区 592
五、消毒问题 595
第四节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法律法规 595
附录一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597
附录二 网上信息来源 623
主要参考文献 625
索引 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