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电影萌芽期的商业活动(1896-1922) 5
一、晚清娱乐业中的影戏 6
二、电影传入中国,放映及影院 7
三、从“被拍”到“自己拍”——《定军山》的诞生 15
四、外商投资和制片业的初起 18
五、“商务”活动影戏(片)部与中资的独立制片公司 23
六、外资院线及电影市场的初现 27
第二章 私营电影公司的兴起和竞争(1922-1930) 33
一、资本环境与行业准备 34
二、明星影片公司的应运而生 36
三、“大中华百合”与“天一” 40
四、形形色色的中小公司 44
五、无序竞争及新的院线格局 49
第三章 电影产业的规模化进程(1930-1937) 57
一、罗明佑和联华影业公司 58
二、无声片与有声片的共存 62
三、三大公司的荣辱兴衰 66
四、其他各公司的出现与发展 75
五、放映市场中的外片和国片 77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电影业(1937-1945) 83
一、老影业的消退和复杂的“孤岛” 84
二、沦陷区的日伪影业 90
三、影业的迁移:“中制”、“中电”和“西北” 94
四、根据地的延安电影团 104
第五章 战后电影业的复兴(1945-1949) 107
一、战后电影产业的接收 108
二、国民党官营:“中电”一、二、三厂及其他 112
三、私营影业的再兴起 115
1.吴性栽与“文华影业公司” 116
2.柳氏兄弟的“国泰”、“大同”影业公司 121
3.昆仑影业公司 123
4.独立制片的小公司们 126
四、以上海为主的放映市场 127
第六章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创建(1949-1957) 133
一、国家电影事业管理局的筹建 134
二、国家电影制片厂的建立 137
三、私营影业的改造与公私合营 143
四、初步形成的产、供、销一体制 150
五、国有体制的深入和“一五”计划 154
第七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影产业(1957-1965) 161
一、“舍饭寺会议”和反右运动 162
二、“大跃进”的过热和浮夸 168
三、1959年“十年献礼”的高潮 172
四、复杂多变的60年代 176
五、“十七年”电影的经济效益 180
第八章 “十年”的劫难及复苏(1965-1978) 187
一、“文化部整风”后电影政策的调整 188
二、“文革”中的电影经济 191
三、1976年后的复苏 195
第九章 新时期的体制改革(1978-1993) 199
一、产业的痼疾和利益之争 200
二、“大而全”、“小而全”和省办厂 205
三、放映网的改善和建设 208
四、弊端、冲突,改革的必然 211
五、1993年的突破 216
第十章 走向市场走向多元(1993-2004) 219
一、市场的方向与院线制 220
二、国有企业的集团化 223
三、民营公司的崛起 225
四、境外资金的进入 226
参考书目 231
后记 233
编者说明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