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创新与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5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解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457722
  • 页数:2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有关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文章,并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案例。

第十编 教育创新与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175

“三个代表”与中国教育发展 1175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教育需求的代表 湖南省涟源市教育局 李仁杰 1175

目录 1175

学习“三个代表” 实践教育创新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教育局 苏俊英 1177

在中小学落实“三个代表”的探索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 孙有泰 1179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陈忠实 1182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加大基础教育改革力度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文教体育局 裴世裕 1185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加快宜黄教育发展 江西省宜黄县教育局 吴小平 吴贻春 曾胜萍 1189

浅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山东省郓城县教育局 焦文省 1193

教改之窗 1193

改革评价考试制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教育体育局 刘湘君 1194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四川省泸县教育局 蔡辉 屈建强 李龙均 1200

奋进图强 铸就辉煌——安岳县教育改革发展掠影 四川省安岳县教育局 刘永忠 1208

走进课改实验,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 李义阳 1212

改出一片新天地——巴州区教育改革侧记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 熊彬 1215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中共中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杨明贵 1216

课改带来全新变化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育局 王德明 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段春维 1219

教学视点: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教育文化局小学教研室 薛忠慧 李明伟 1221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把握 湖北省恩施市教育局课改办公室 张晓勤 1224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教育局 韩林 李昌国 何先明 1227

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 熊书元 1230

体制一变天地宽——我市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实践成果及体会 湖北省钟祥市教育局 蒋正洪 1235

让学生乐学、会学 湖北省襄樊市第二十中学 雷俊 1239

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 山西省吕梁行署教育局副局长 赵耕田 1241

实施素质教育要因地制宜——农村高中课改的探索与思考 山西省五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钧 1243

改革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山西省孝义市新城小学 范亚丽 郭秉华 1245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河北省衡水中学 韩成君 1248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努力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葛澎 时宏领 1255

上街区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尝试与探索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教文体局教研室 李淑贞 孙毅国 吴金焕 1260

校本艺术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小学 韩永稳 1263

英语素质教育与“返璞归真”——改革英语考试方式,推进英语素质教育 内蒙古兴和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陈瑞 1265

从困境中奋起 在挑战中自强——固阳二中在改革中奋进 内蒙古固阳县二中 1269

新课程中小学学生评价改革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于钢 1274

宁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情况 黑龙江省宁安市教育局局长 张培良 1279

学校德育改革新构想 黑龙江省东宁县第三中学 周春霞 1284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凸现全面小康内容——象山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政府 谢建敏 桂林市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潘玲 1287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教育科技局 唐世英 胡鹏 1291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甘肃省镇原县教育局 张成桥 1294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感悟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禹明 1297

务实求新,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西安市灞桥区课改实验工作点滴体会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 1300

湟中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 李玉寿 贾生石 13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夏灵武市教育局 马彦平 1309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教委办 吴庆丰 1314

关于非实验区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育局 冯福岐 1316

教育创新 1319

创造教育实施策略 山东省泰安市教科所所长 张兴华 1319

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区域性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黄传新 1323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 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山东省梁山县教育局 王允江 丁明烨 1330

更新观念 创新管理 促进发展——四方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教育体育局 刘湘君 战继红 1333

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山东省即墨市教育体育局 李视浩 1341

“创新学习”的英语课堂特点 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汪运喜 1346

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 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山东省郯城县教育局 孟昭花 胡汉亮 1349

创新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上的运用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普教股 郝家祥 房文丽 1352

论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莱芜市教育局 韩继清 山东省莱芜一中 张勇 刘刚 1356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规范运作公正选才——遂宁市市中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情况 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文教体育局 蔡景孝 赵成 1359

面对新情况 把握新机遇 增添新措施 以创新的精神推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 四川省甘孜州教育局 彭玉奎 1362

“以人为本”立目标 “以爱育人”写华章——南溪镇中心校创新发展纪实 四川省南溪县教育局局长 袁华锦 书记 古仁田 1368

转变行政职能 推进教育创新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局 卢娜 1372

创新带来了新变化 辽宁省新民市教育局 刘纪康 新民市教师进修学校 叶宝昌 1375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教文局 李宝君 1382

走教育创新之路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辽宁省东港市教育局 1385

如何理解和怎样实施创新教育 辽宁省东港市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主任 徐永政 1390

优化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西苑小学 李思荣 1394

实施四项工程 打造衡东教育创新品牌 湖南省衡东县教育局 罗祖健 丁麦秋 1397

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 李志坚 林志刚 1402

从创新教育中吸取营养 在课堂教学中谋求发展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教育局副局长 李六一 湖南省岳阳市层山中学 杨嘉勇 1404

构建创新课堂——衡南县“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索” 湖南省衡南县第五中学教研主任 周龙敏 1407

作文教学创新导向探究 河北省任丘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玉华 1411

任丘市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河北省任丘市教育局 陆子久 张金平 王玉 1416

历史课教学要坚持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河北省无极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攀 1419

创新教育感悟与探索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 王静 1421

坚持教育创新  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局面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牧童 1424

坚持创新 整体推进 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局 杨鸿语 1427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小学 刘岩 1431

课改呼唤教师的创新意识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教委办 黄运清 1434

用创新精神打造示范品牌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颜开德 1435

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卢丽燕 1438

在创新中崛起——重庆市开县铁桥中学改革发展启示录 重庆开县教育委员会 谭云瑚 谭凯鸣 1441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创新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傅开国 1448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尝试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小学 张晓宣 1452

新理念 新举措 新突破 新局面——1998年以来文山教育创新与发展综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 包忠才 1457

浅谈学校创新教育的三个环节 云南省沾益县教育局 顾庆辉 146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内蒙古兴和县教育局教研室 阿茹娜 1466

进行教育创新,探索农村牧区民族初中发展的新路子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额勒顺中学 朝克图 1468

WTO与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教师怎样做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引路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第二小学 刘云峰 1470

坚持教育创新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江汉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 曾祥志 1474

给学生一个创新“支点”——宜城市实施“快乐校园工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宜城市教育体育局 余大水 朱定国 1479

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 促进课改 广西南宁市共南小学 雷竺翠 1482

浅论创新与创新教育 陕西省武功县教育局教研室 韩瑞 王斌 张俊杰 1485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河南省宁陵县教育局教育股 苗诗民 148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鸠林村岭头小学 邱燕贤 1492

素质与创新——看基础教育如何应对WTO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 杨咏梅 1495

小议政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教育局教研室 喻萍 1498

开拓创新,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广东省饶平县人民政府 许玉云 1502

实施创新教育 促进主体发展 甘肃省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 汪自仁 教场小学教研组长 王云峰 1503

向管理要质量 以创新求发展 宁夏中宁县城镇中学 张顺明 王宗智 1505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 王国满 1509

特色学校 1512

以创建办学特色为龙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湖南省耒阳市教育局 罗宝泉 1512

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 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 湖南省涟源市育才实验学校 谢仁益 王丽燕 1516

实施品牌带动策略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人才 湖南省桃江县职业中专校长 刘胜才 151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 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 任尚智 1521

把握切入点 争创个性化特色学校 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局 袁连波 1524

强势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整体提升小学教育水平 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 陈爱华 茆艾磊 唐红兵 1528

精心培植 打造特色品牌 与时俱进 深化素质教育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 马汝刚 唐广泉 1530

强化特色育人 推进教育创新——关于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盐城市城区教育局 郑长庚 1535

在潜能开发中彰显学校特色 江苏省东台师范附属小学 余宏俊 陈晓静 1538

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教育局教育科 张德年 1543

提升特色抱负 发展乒乓特色 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田素琴 1546

狠抓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铁心桥小学 王德根 胡庆林 154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湖北省赤壁市教育局 李练斌 雷介武 1550

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襄樊市实施“快乐校园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郝礼明 1554

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特色学校实践创新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教育局 张韬 1558

构建五大美育板块 实现校园环境艺术化 辽宁省兴城市教育局 李春彬 1562

浅谈创建特色学校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孟晓玉 1566

创建特色学校 发展优质教育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局 苏宗林 1569

在参与中培养兴趣 在活动中磨练意志——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四川省成都市大田坎小学 蒋键 何瑛 157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主要学校简介 1574

打造特色学校——扬起课程的鲜艳旗帜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潘玲 1577

特色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英语学校校长 姚莲彩 1581

学生成长的“相册”——宁安市丹江小学“成长记录袋”的研究案例 黑龙江省宁安市丹江小学 樊桂英 杜淑华 1584

素质教育 1587

深化考试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 杜卫国 1587

百花齐放春满园——垦利县素质教育采风 山东省垦利县教育局 周建华 褚学旺 1591

国藩故里发新声——湖南省双峰县推行素质教育扫描 湖南省双峰县教育局 李伯康 邹智辉 李丰安 1595

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湖南省涟源市蓝田中学 梁达民 王寿山 1598

湘西贫困地区农村中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湖南省永顺县民族中学 向猛 1602

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柳长君 唐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 李建新 1605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教育局局长 李永安 1608

实施名师新法带动战略工程 探索教师素质整体提高之路 河北省魏县教育局 杨民 1610

开展活动课研究 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四川省三台县教育局 姚庆丰 四川省三台县教育研究室 李军 1613

试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川省中江县委副书记 王宁 161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教育局 崔武清 162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扎实提高教育质量 内蒙古固阳县工农路小学 赵玉枝 梁之霖 王婧 1623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第一小学 李敬袖 1627

着力实施课改实验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肃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报告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教育局 杨生英 杨建新 1630

建立机制 加强管理 探索方法 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山西省文水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石贵林 1633

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山西省永济市教育局 杨秀斌 1636

素质创新教学——寻乌县实验小学素质教学改革纪事 江西省寻乌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谢应梅 赵启文 钟余文 陈慧萍 1638

采取切实措施 推进素质教育 江西省浮梁县教育体育局 朱爱民 1639

加快校园建设步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四中学 刘大宇 1642

实施科研兴教 管理兴教 培训兴教战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黑龙江省青冈县教育委员会 王东阳 1644

遵循身心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 黑龙江省黑河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丁香兰 1647

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 广东省和平县教育局 王飞向 1649

加强小学劳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辽宁省庄河市教育局 郭传波 1652

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桂萍 1656

经验交流 1659

五年风雨铸辉煌——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跨越式发展纪实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教育局 田红旗 潘存槐 张鹏 1659

希望在征程 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黄秀中学 1662

高质量巩固“两基”成果 推进绥化市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教育局局长 张铭钊 1666

深化改革 调整结构 强化管理 走有黑河地域特点的办学之路 黑龙江省黑河市教育局 黄凤来 1669

走探索、求新、务实的课改之路——记宁安市实验小学 黑龙江省宁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振东 1673

切中心脉 教有回应 激发情思 育有所成——西安市碑林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 汤伟华 卢棻 1677

提高教学质量的秘密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普教科 徐军龙 1684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流教育 四川省双流县教育局 刘志武 1689

抓师德建设化虚为实 扬教师风范真抓实干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教育局 张京桂 1692

这条路走得实——湖北省潜江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报道 湖北省潜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董士真 陈诗涛 何承荣 郑少君 1696

打好基础 加强管理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河南省新郑市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效益办好普通高中的体会 河南省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赵二建 1704

孩子一个也不能少 教育一点也不能差——博爱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初中生辍学 河南省博爱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 李伯林 1709

傲立潮头竞风流 广西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 刘扬 1713

教学之母,质量之源——固阳县教育局革新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内蒙古固阳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赵兴科 1714

新学校 新目标 新面貌——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办学纪实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 王小波 1719

继承传统,弘扬烈士人格风范 以德治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戴贵庆 周文林 1723

放飞心中希望——记奋进中的成武县田集中学 山东省成武县田集中学校长 范效彬 1724

教育论坛 1727

整体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想 湖南省桂阳县教育局 周泽飞 肖军宝 张桂平 1727

新思路 新观念 新教育——浅谈怎样当好中小学校长 湖南省洪江市教育局局长 易声庚 1730

学校工作要着重抓“四化” 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学区 贺含初 1732

协调发展 构建高中教育新平台 湖南省常宁市教育局 邬传少 胡少青 1735

多管齐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教育局招生办副主任 林小燕 1740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关键在于实现四大突破 湖南省龙山县教育局 向建群 1741

努力建筑当代中学的人格长城 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 姜建华 湖南省共青团新化县委 康艳华 1744

不信春风唤不回——中西部贫困乡镇留生模式初探 湖南省新化县游家镇教育办 陈历龙 1749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开创衡南二中新局面 湖南省衡南县二中 李绍斌 1752

积极探索科学管理 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湖南省溆浦县教育局局长 江易光 1756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 邓晖 喻晓黎 1759

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研究 湖南省炎陵县教育局 张群明 陈黎明 唐少岗 郭宏久 翁荣跃 梅辉华 1763

贫困民族地区村级小学布局调整探究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头铺中学 莫绍云 1769

关于曲靖市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曲靖市教育局 廖凤明 1773

颂百年春晖 育世纪英才——发展中的普洱教育 云南省普洱县教育局 徐华明 王明洋 1778

与时俱进 认真落实 使东川区德育工作更上新台阶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教育局 1782

普通中小学渗透职业教育非常有必要 云南省蒙自县教育局 黎旺松 1786

浅议教师进修学校的总务工作 云南省罗平县教育局 陈伟国 1789

浅淡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云南省巧家县教育局教研室 赵兴明 1791

浅谈宾川县薄弱初级中学的成因及发展策略 云南省宾川县教育局教研室 董广明 张体文 1793

语文教学艺术探微 云南省镇雄县教师进修学校 常开普 1796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后进生转化工作 云南省永德县职教中心 徐家 1799

在音乐课堂内进行“创作教学”之浅见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 郑欣 褚丽宏 1804

“自主性、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河北省任丘市教育局办公室 王玉 张俊香 1806

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认识与思考 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海 1812

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河北省故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袁自才 1815

研究模式 超越模式 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局 阎殿树 1819

谈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杨平 1821

中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 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局 郑宝琴 1824

从趴土桌到用微机——涉县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河北省涉县文教体局 1826

课堂教学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河北省藁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延平 李新成 1829

莫让将军成鞋匠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彭利民 1830

谈启发激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河北省故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立深 1832

小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河北省迁安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冯连生 1834

层次结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之理想模式 河南省浚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雷云锋 河南省浚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明新 1837

将课堂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上好一节课的六环节教研法 河南省正阳县教体局 衣学军 1842

开展校本科研活动的思路与方法 河南省浚县教育体育局 黄珂生 张明新 王海峰 1845

立足校本课程开发 促进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研究总课题方案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教育局督导室 徐景瑞 1848

更新观念,疏浚育人教书渠道 超越传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河南省浚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孙自莲 河南省浚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明新 1851

请把孩子放下来与“八程序课堂教学模式” 河南省正阳县教体局 衣学军 1856

运用“八程序”走入新天地——略谈对“八程序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河南省正阳县二中 苏红斌 1858

探索农村义务教育“三主”管理模式 湖北省荆门市教育局局长 杨想森 1860

研究性学习特征探微 湖北省公安县教育局 王承军 1863

新课标理念下品德课教学策略的构建及应用 湖北省宜都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赵小燕 1867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情感——一年级数的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实验小学 肖凤英 1870

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谈加入WTO对南京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徐传德 1872

依托“基地”资源优势,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模式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教育局 董洪贵 张明一 1876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冯建强 董晓林 1878

完善投入体制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副局长 郑西溪 1881

点击语文优质课中的形式主义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徐茂顺郝家祥 1885

今天,我们应该这样做教师——谈新世纪教师形象 山东省沂水县教育局局长 李长攸 1888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研究及对策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育体育局 徐雪兴 1896

立足农村实际 适应时代发展 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德育工作 山东省平度市教育体育局 李志军 李京禄 1899

薛城区民办教育发展成功的原因何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教育局局长 陈召海 1905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宋锴 1909

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山东省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章蓬生 1915

发展教育事业 服务西部开发 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局局长 杜荣怀 1919

调整学校布局 谋求教育跨越 四川省邻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朱立科 1921

稳步前进的雁江区教育事业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教育局 张志彬 1923

情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姚珍奇 1926

新形势下强化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辰办事处财政所 何发明 1929

落实“十六大”精神 实施“十大工程” 推进金湾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教育局 苏锦灵 1933

历程和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局长 王万民 1937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发展展望与措施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张小娟 1939

阳明第一小学:量化考核 淘汰末位 广东省和平县教育局 何得运 1941

以后勤社会化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高中建设步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局长 辛晓全 1942

诗歌美质探寻的途径及实践 陕西省太白县文教局 惠宏涛 1945

更新小学作文教学理念,探索速成作文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速成作文实验与研究 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董堡小学 王耀亭 1948

当前教研工作的现状和对策思考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鹏程 1952

因材施教 发展个性 异步共进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中学 魏惠琴 1955

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海南省三亚市过岭中学 刘智聪 1957

校长教学工作领导刍议 海南省三亚市实验小学 黎官儒 1959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藤桥中心小学校长 梁泉 1962

关于乡村学校办学的几点思考 海南省三亚市妙联学校校长 陈武 1964

从孩子成长谈家校教育的结合 海南省三亚市羊栏中学 黎廷荣 1966

为重燃古城的希望之光而前行——三亚市崖城高级中学创办四年回顾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高级中学 吴乃松 1968

发展民族教育 振兴民族经济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廖锦 1972

简说目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有利于” 贵州省铜仁市茶店中学 杨敏华 1975

抓住学习机遇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参加全国第三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体会 贵州省黔西县城关教辅站副站长 聂忠琼 1977

加大力度发展高中教育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廖锦 1979

零起步 低成本 高效率——贫困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策略浅见 贵州省盘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伍成孝 1982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渗透 贵州省铜仁市茶店中学 杨武昌 1985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第五小学 陈莉 1986

小河区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贵州省贵阳市黔江子弟学校 陆宁元 1990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黄山市教育局 俞丽青 程平 1994

提高数学课堂讨论质量“五要”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教研室主任 程长富 1997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山西省新绛县教育局 文永保 1999

关于创新性教学行为培养方法的研究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教育局 孟李善 2004

注重学生“三种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研室 张守业 2010

文明班级多维复合考评方法 山西省武乡县科教局 关国庆 2013

农村小学少年儿童理想教育之我见 山西省万荣县教育局 刘荣 张克亮 2015

选择教育与经济循环发展战略 山西省朔州市教育局 郭向凡 2018

论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山西省稷山县城关初中 赵欣家 2024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 刘永聪 2028

庄浪县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甘肃省庄浪县教育局 张世泰 石殿臣 2030

青年教师发展趋势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甘肃省定西地区行署教育处 李育伟 2033

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 徐咸章 2037

贫困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甘肃省正宁县教体局副局长 梁成学 2040

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特征 甘肃省礼县教科局教研室主任 王朝晖 2041

运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柳树湾小学 刘丽娜 2045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识字6》教学设计反思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柳树湾小学 管秀春 2047

培养听说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柳树湾小学 何兰英 2049

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家庭作业多样化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崖小学 崔卫红 2051

对平等参与式教学有关问题的思考 甘肃省和政县教育局 张心悟 羊建臣 2052

浅议学校新课改中的校长角色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 顾习萍 2057

把好中小衔接关 打赢控辍第一战 辽宁省北宁市教育局 刘庆岩 崔铁男 2060

巩固“普九”成果 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教育局 2062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大胆尝试 扎实工作 促进明山教育事业发展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教育局 李敬波 王永启 苏铁岩 2066

县域中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省调兵山市教育局 赵国 2076

加强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 为金州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教育局 秦淑华 2079

放飞自己 体验学习——东港市实验小学体验学习实践活动纪实 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 2082

对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先学后教、及时表扬、当堂训练 辽宁省东港市六中 高德山 2085

重视学生的“做数学”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文教局教育股 田金娥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于家小学 庞艳华 2088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中学 史君 2090

抓住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辽宁省辽中县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田富宝 2092

小议课堂教学的弊端及消除方法 黑龙江省海伦市教育局副局长 陈金才 2095

刍议数学课堂提问的合理运用 黑龙江省铁力市教育局 曹佰荣 王庆春 2097

以市场为导向 以改革求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江西省龙南县教育局 廖志成 2100

农村基础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对策 江西省赣县教委 尹玉坚 2102

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初探 江西省铜鼓县教育局 熊守红 吴明瑞 兰文艳 2104

更新理念 转移重点 改变方式——浅谈新课程环境中教研工作的转向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文教局教研室 何育群 2107

春雨润物细无声——江西省黎川县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探讨 江西省黎川县教育局 涂建军 2112

致力农民培训 致富千家万户 江西省萍乡市宣风职业中专 陈光榕 邓才升 2118

终身化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需求 江西省萍乡市大安中学康权明 王祖德 陈波文 2122

拓展教育空间 构建愉悦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浅谈 江西省余干县九龙文教站 史南城 涂忠先 2123

市级教研部门在课改中运作机制的探索 广西玉林市教科所 蔡梓权 2127

老少边山穷地区“普九”后提高乡镇初中教学质量对策初探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教研室 黄有能 2129

抓好德育心育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广西百色市第五中学 关红宇 2132

鄂温克旗实施“33211工程”试点工作汇报 内蒙古鄂温克旗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高娃 2138

在民族教育的田野上放飞希望——记腾飞的固阳蒙古族学校 内蒙古固阳县教育局 2142

关于美国基础教育的考察和我们的思考 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乔凯 吉林省通化市市委 黄兴 2146

谈加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意义、内容、途经和方法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育学会 葛蔚绮 2151

抓教改 增引力 求发展——吉林市二十七中学教学改革侧记 吉林省吉林市二十七中学 杨世范 2155

集体行为与学生个性行为的关系与管理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教育局 王兰生 2159

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 刘戈娜 牛鹏程 2162

石河子教育发展展望 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孙文义 申国文 2167

新课程下教研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育局 何爱荣 张斌 2169

推进山区县高中教育发展的策略 浙江省淳安县教育局 李晓明 2171

农村小学探究性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浙江省海盐县教育局 吴利平 陆李松 杜伟明 王福良 章驰冠 2178

试论管理者的文化品格与学校教育发展 重庆市酉阳县教育委员会 李治宏 2187

武夷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结 福建省武夷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志远 2190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功能 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朱国良 2196

以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义为理论基础 促进教师行为的转变 宁夏固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宋满林 2203

变管理为服务,努力搭建好学校发展的三个平台 宁夏中宁县宁安一小 尹建成 2207

当前海北州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基本对策 青海省海北州财政局 郑剑萍 陈雪邦 2210

入世以后,高中会考应如何应对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二中学 陈生平 2213

教坛精英 2217

勤奋执教甘做人梯——记磁县一中高中教师刘伟彬 河北省磁县文化教育体育局 陈文有 2217

工作,也是在享受人生——记山东省阳谷县教育局局长 刘登华 山东省阳谷县教育局 贺红云 刘向辉 2219

为了大山的明天——记“全国模范教师”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西热小学分校山村女教师刘俊兰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教育局 吴树峰 2223

天涯育苗卅四载 两鬓染霜终不悔——记黎官儒校长关心支持少先队工作二三事 海南省三亚市实验小学 2227

在教育岗位体现党员风采——记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教师、三亚市“十佳校长”张卓汉先进事迹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中学 陈学善 2230

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记三亚市第七小学校长侯秀兰 海南省三亚市第七小学 高玉章 2233

三十八年苦耕耘 红红烛光照苗乡——记全国优秀教师舒盛刚 贵州省息烽县教育局 李敬俊 2236

成功的拼搏 辉煌的业绩——记长垣武术学校校长王相勤 河南省余家乡长垣县武术学校 2240

附录 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2247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247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2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27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27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29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294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299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