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 王元化 1
主题论坛——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反思 1
国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 楼宇烈 16
历史检讨的视域及其多义性 王家范 35
新唯物论之初创——30年代张岱年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李存山 53
传统再论 69
论文化创新的“原源之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再创造 朱贻庭 69
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新儒家朱熹仁爱观的启示 [美]王勇 83
道德哲学之重建——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伦理变革 崔宜明 100
“见闻之知”的关系的讨论 [瑞士]耿宁 121
王阳明及其弟子关于“良知”与 121
论“竞争”在中国人观念世界中的确立 高瑞泉 134
1949年以来的海外上海史研究 熊月之 148
中西比较 173
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影响 [美]柯雄文 173
“轴心时期”中华文化与西亚、南欧文化比较 范明生 200
中西哲学传统中的记忆与遗忘 [德]H·G·梅勒 214
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 金丹元 230
论现代性 佘碧平 244
西学述评 244
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从事 [挪威]达格芬·弗罗斯达尔 265
学术争鸣 283
后实践美学析疑 李丕显 283
名家文集 297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冯契文集》述要 刘静芳 297
史家辨思的心路历程——《陈旭麓文集》简介 谢俊美 李志茗 304
动态辑览 310
重新重视哲学的教化作用——西方哲学的一个新趋势 赵修义 310
中国学研究在英国 曹景文 317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要有新突破——记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的一次专题研讨 何锡蓉 326
北美大学哲学教学的现状概览 [美]倪培民 331
怀念与追思 346
彭漪涟著《冯契辩证逻辑思想研究》后记 346
萧萐父先生诗作两首 350
不懈的追求——记丁祯彦教授生前最后的两次发言 351
附录一:“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领导机构成员名单 354
附录二:已出《时代与思潮》(1—6期)全目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