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 附:常见职业病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林医科大学
  • 出 版 社:吉林医科大学
  • 出版年份:1976
  • ISBN: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

一、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原因和途径 5

(一)、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常见的放射性核素 5

第四篇 放射毒理 5

绪论 5

第二十章 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的行径代谢规律 5

(二)、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原因 6

(三)、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和主要生物环节 7

(一)、各种途径的吸收率 8

二、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吸收 8

(一)、分布类型和分布规律 11

三、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 11

(二)、各种途径的吸收速度和在血中含量的变化 11

(三)、研究各途径吸收的意义 11

(二)、分布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分布的因素 14

四、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18

(三)、研究分布的意义 18

(一)、排出途径及排出的动态过程 20

五、放射性核素自体内排出和在体内的存留 20

(二)、有效半排出期和排出的规律 21

(三)、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存留 22

(一)、为修订内照射最大容许标准提供有关参数 24

六、研究放射性核素在体内行径的卫生学意义 24

(一)、放射性核素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25

一、影响放射性核素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25

(二)、为修订手及皮肤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容许水平提供有关资料 25

第二十一章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引起的损伤与反应 25

(二)、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剂量、方式及途径等因素的影响 27

(三)、种属、个体敏感性及机体状态的影响 30

(一)、内照射损伤的病理变化 31

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病理和生化学变化 31

(二)、内照射损伤的生化学变化 36

(一)、内照射放射病的特点 38

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放射病的特点 38

(二)、慢性内照射放射病 39

2.第二阶段——假愈期(代偿期) 40

1.第一阶段——易激期 40

3.第三阶段——症状明显期 41

(一)、体重减轻和寿命缩短 42

四、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远期效应 42

(三)、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依据 42

(三)、肿瘤 43

(二)、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43

(五)、对子代的影响 46

(四)、性功能及生育能力失常 46

一、放射性核素中毒的急救治疗原则 47

第二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中毒的急救和促排措施 47

(三)、伤口污染时的急救 48

(二)、吸入放射性核素时的急救 48

二、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急救) 48

(一)、食入放射性核素时的急救 48

1.氨羧络合剂 49

(一)、络合剂的应用 49

三、加速放射性核素的排除(促排) 49

3.巯基络合剂 52

2.羟羧络合剂 52

5.评价络合剂优劣的依据 53

4.聚磷酸络合剂 53

1.影响骨质代谢的方法 55

(三)、影响生理功能的方法 55

(二)、柠檬酸锆(胶体清除剂)的应用 55

2.增强利尿 56

(四)、洗肺疗法 57

5.其他方法 57

3.阻断胃肠道的再吸收 57

4.改变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 57

(一)、铀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58

一、铀毒理学 58

第二十三章 核燃料毒理学 58

(二)、铀在体内的行径 59

2.铀在体内的分布 60

1.铀的进入途径和吸收 60

3.铀自体内的排除 65

1.铀的毒性 66

(三)、铀的毒理作用 66

2.急性铀中毒 67

3.慢性铀中毒 68

(四)、体内铀的加速排除 69

1.钚239的吸收 70

(二)、钚在体内的行径 70

二、钚毒理学 70

(一)、钚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70

2.钚239在体内的分布 72

3.钚239自体内的排出 76

1.钚239的毒性 77

(三)、钚239的毒理作用 77

2.钚239对机体的急性损伤 78

3.钚239对机体的慢性损伤及远期效应 79

(四)、体内钚的加速排除 80

(一)、钍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83

三、钍毒理学 83

(二)、钍在体内的行径 85

(三)、钍的毒理作用 88

(四)、体内钍的加速排除 90

(二)、镭在体内的行径 92

(一)、镭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92

第二十四章 铀系主要元素毒理学 92

一、镭毒理学 92

1.镭的毒性 94

(三)、镭的毒理作用 94

3.慢性镭中毒 95

2.急性镭中毒 95

(三)、氡的毒理作用 96

(一)、氡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96

(四)、体内镭的加速排除 96

二、氡毒理学 96

(二)、氡在体内的行径 97

(四)、氡及其子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措施 100

(二)、钋在体内的行径 101

(一)、钋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101

三、钋毒理学 101

(三)钋的毒理作用 104

(四)、体内钋的加速排除 106

一、概述 108

第二十五章 超铀元素毒理学 108

(一)、镎的理化学特性 109

二、镎毒理学 109

(二)、镎在体内的行径 110

(三)、镎的毒理作用 111

(二)、镅在体内的行径 112

(一)、镅的理化学特性 112

(四)、体内镎的加速排除 112

三、镅毒理学 112

(二)锔在体内的行径 113

(一)锔的理化学特性 113

(三)、镅的毒理作用 113

(四)、体内镅的加速排除 113

四、锔毒理学 113

(二)、锎在体内的行径 114

(一)、锎的理化学特性 114

(三)锔的毒理作用 114

(四)体内锔的加速排除 114

五、锎毒理学 114

(三)、锎的毒理作用 115

(一)、碘131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116

一、放射性碘毒理学 116

(四)、体内锎的加速排除 116

第二十六章 核裂变产物毒理学 116

(二)、碘131在体内的行径 117

2.碘131治疗的反应 119

1.碘131的毒性 119

(三)、碘131的毒理作用 119

4.碘131的远期效应 120

3.碘131对甲状腺的损伤 120

(四)、体内碘的加速排除 121

1.锶90的吸收 123

(二)、锶90在体内的行径 123

二、放射性锶毒理学 123

(一)、锶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123

2.锶90在体内的分布 124

3.锶90自体内的排出 127

2.放射性锶的的急、慢性损伤 129

1.放射性锶的毒性 129

(三)、锶的毒理作用 129

3.放射性锶的远期效应 131

(一)、铯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132

三、放射性铯毒理学 132

(四)、体内锶90的加速排除 132

(二)、铯在体内的行径 133

(三)、铯的毒理作用 135

(四)、体内铯的加速排除 136

(一)、放射性铈144毒理学 137

四、放射性稀土核素和钇91毒理学 137

(二)、放射性钇91毒理学 139

(三)、放射性钷147毒理学 141

(四)放射性镧140毒理学 142

(二)、放射性锆95毒理学 143

(一)、放射性钡140毒理学 143

五、其他核裂变产物毒理学 143

(三)、放射性钌毒106理学 145

(二)、在体内的行径 146

(一)、一般性质 146

六、放射性落下灰(混合裂变产物)毒理学 146

(三)、对机体的毒理作用 148

(四)加速排除措施 150

(一)磷32在体内的行径 151

一、放射性磷32毒理学 151

第二十七章 常用放射性核素毒理学 151

(二)磷32的毒理作用 152

(一)铁59在体内的行径 153

二、放射性铁毒理学 153

(三)体内磷32的加速排除 153

三、放射性钴毒理学 155

(三)体内铁59的加速排除 155

(二)铁59的毒理作用 155

(三)、体内钴的加速排除 156

(二)、钴60的毒理作用 156

(一)钴60在体内的行径 156

(二)、氚在体内的行径 157

(二)、氚的来源、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157

四、氚毒理学 157

(三)、氚的毒理作用 158

(二)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 159

(一)宇宙射线 159

第五篇 放射卫生防护 159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159

一、天然幅射源和天然放射性本底 159

(三)天然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剂量当量 161

二、人工辐射源 163

三、电离辐射最大容许标准 165

(一)电离辐射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和限制剂量当量 166

(二)放射性核素的最大容许浓度和限制浓度 168

(三)放射性核素污染表面的控制水平 175

(三)屏蔽防护 176

(二)距离防护 176

第二十九章 从事封闭源工作的卫生防护 176

一、防护原则和手段 176

(一)时间防护 176

(一)时间和距离防护 177

二、γ射线的卫生防护 177

(二)屏蔽防护 179

(二)医疗用的射线诊断机的防护措施 193

(一)医疗用的x射线治疗机和工业用的射线探伤机的防护措施 193

三、x射线的卫生防护 193

(一)对β射线的防护 198

四、β射线的卫生防护 198

(二)对轫致辐射的防护 199

(二)纯中子源 200

(一)不纯中子源 200

五、中子的卫生防护 200

(一)开放型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202

一、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 202

第三十章 从事开放源工作的卫生防护 202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 203

(一)选址和布置 204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设置和工作场所建筑设备的卫生防护要求 204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房间的组成及其配置原则 205

(三)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 207

(一)个人防护用品 208

三、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措施 208

(二)个人卫生措施 210

(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11

(一)消除放射性沾染的基本原理 212

一、消除放射性沾染 212

第三十一章 消除放射性沾染和放射性“三废”处理 212

(二)除沾染剂的种类 213

(三)物体表面除沾染 216

(四)皮肤卫生处理 218

(一)液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220

二、放射性“三废”理理 220

(二)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223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 227

(二)辐射监测的分类 229

(一)辐射监测的目的 229

第三十二章 辐射监测和保健措施 229

一、辐射监测 229

(三)辐射监测的有关问题 230

二、健康检查 231

(二)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不适应症 232

(一)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232

(三)几点意见 233

(二)保健食的供应原则 233

三、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保健食 233

(一)保健食的意义 233

(一)γ探伤作业的卫生防护 235

第三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卫生防护一、放射性核素和射线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的卫生防护 235

(二)机件磨损的卫生防护 236

(一)应用放射性发光涂料的工艺过程 238

二、放射性发光涂料在钟表和仪表工业中应用的卫生防护 238

(三)应用放射性发光涂料工作的卫生防护措施 239

(二)应用放射性发光涂料的职业性危害 239

(一)操作钴60治疗机工作的卫生防护 240

三、放射性核素和射线在医学中应用的卫生防护 240

(二)镭疗工作的卫生防护 241

(三)应用开放型射线…源治疗的卫生防护 243

二、分类 245

一、病因 245

第六篇 放射损伤临床 245

第三十四章 急性放射病 245

2.中、重度急性放射病 246

1.轻度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 246

三、临床表现 246

(一)造血型放射病 246

3.极重度急性放射病 250

(二)肠型放射病 251

(三)脑型放射病 252

(四)中子损伤特点 253

(一)早期分类 254

四、诊断 254

(二)临床诊断 255

(三)实验室检查 256

(一)巯基类化合物 259

五、药物预防 259

(五)其他预防药——维生素、植物硷等 260

(四)雌性激素(雌二醇,乙烯雌酚) 260

(二)不含巯基的氨基酸及胺类 260

(三)致缺氧物质 260

(三)狠抓早期治疗 261

(二)消毒隔离,加强护理 261

六、治疗 261

(一)积极抢救,尽快作出早期分类诊断 261

(五)抗出血 262

(四)抗感染 262

(九)其他对症治疗法 263

(八)促进造血药物 263

(六)输血 263

(七)骨髓移植 263

(十)不同程度放射病分期治疗要点 264

一、病因 265

第三十五章 核爆炸复合伤 265

(三)早期核辐射 266

(二)冲击波 266

(一)光辐射 266

(一)伤员多,伤势重 267

二、损伤概况 267

(四)放射性沾染 267

(二)伤员复杂 269

三、临床特点 270

(一)放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271

(二)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273

(二)了解受伤史 274

(一)掌握核武器爆炸情况 274

(三)烧放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274

四、诊断 274

(三)临床经过体征 275

(一)急救原则 276

五、急救与防治原则 276

(二)放烧冲复合伤治疗原则 277

(三)烧冲和烧放冲复合伤的治疗原则 278

一、发病原因 279

第三十六章 慢性放射病 279

(一)自觉症状 280

二、临床表现 280

3.眼晶体改变 281

2.皮肤营养障碍 281

(二)体征 281

1.神经系统的变化 281

(三)实验室检查 282

4.其他 282

(一)射线接触史 286

三、诊断 286

(三)实验室检查 287

(二)有关症状和体征 287

(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鉴别 288

(三)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鉴别 288

四、鉴别诊断 288

(一)与白细胞减少症鉴别 288

(二)与神经衰弱鉴别 288

(二)分度及处理原则 289

(一)分度依据 289

(五)与苯中毒鉴别 289

五、分度及处理原则 289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衰弱症候群 290

六、治疗 290

(三)几点说明 290

(四)其他 292

(三)止血 292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292

〔病例一〕、〔病例二〕 293

七、预防 293

(一)发病机理 296

一、铀中毒 296

第三十七章 放射性物质中毒 296

2.慢性铀中毒 297

1.急性铀中毒 297

(二)临床表现 297

3.六氟化铀中毒的临床特点 298

4.关于远期致癌作用问题 299

3.尿铀测定 300

2.慢性铀中毒的诊断要点 300

(三)诊断 300

1.急性铀中毒的诊断要点 300

(四)治疗 301

(五)预后 302

〔病例介绍〕 303

(一)病理与病因 304

二、钍中毒 304

2.中毒性肝炎 305

1.神经衰弱症候群 305

(二)临床表现 305

3.血液系统改变 306

(四)治疗 307

(三)诊断 307

(二)临床表现 308

(一)病因 308

三、镭中毒 308

1.骨骼变化 309

2.肿瘤 311

3.神经系统与心血管功能的改变 312

5.其他 313

4.染色体畸变 313

(四)治疗 314

(三)诊断 314

〔病例一〕、〔病例二〕 315

(二)病理变化 320

(一)分度 320

第三十八章 皮肤放射损伤 320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320

3.基本反应期(症状明显期) 321

2.潜伏期 321

(三)临床表现 321

1.初期反应期 321

(四)诊断 322

4.恢复期 322

(五)治疗 323

1.慢性放射性皮炎 325

(三)临床表现 325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 325

(一)分类 325

(二)病理变化 325

(四)治疗 326

4.放射性皮肤癌 326

2.硬结性水肿 326

3.晚期溃疡或坏死 326

〔病例一〕、〔病例二〕 327

(一)机体功能状态的一般变化 331

一、射线受害者机体本身的远期损伤 331

第三十九章 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远期后果 331

(二)造血器官的改变 332

(三)射线的致癌作用 337

(四)视觉器官的改变 338

(五)生殖系统的改变 340

二、电离辐射对后代的影响 341

一、概述 344

第四十章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344

附篇 常见职业病 344

职业病的致害因素和范围 344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345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 345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345

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有关因素 346

接触矽肺作业 347

二、矽肺 347

尘肺的分类 347

病理 348

发病机理 349

临床表现 352

x线征象 353

附: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的说明 356

诊断及鉴别诊断 357

放射性矽肺的特点 359

合并症 360

治疗 362

生产性毒物的形式 368

一、概论 368

第四十一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368

毒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369

临床表现 371

诊断 376

治疗 377

毒理 383

理化性质 383

二、铅中毒 383

接触铅及铅化合物的工业 383

临床表现 388

诊断及鉴别诊断 391

预防 394

预后及劳动力鉴定 394

治疗 394

主要接触汞的作业 395

三、汞中毒 395

毒理 396

理化性质 396

临床表现 399

诊断及处理原则 401

治疗 402

四、锰中毒 403

预防 403

毒理 404

理化特性 404

临床表现 406

诊断及鉴别诊断 407

治疗 408

预后及劳动力鉴定 409

毒理 410

理化特性 410

预防 410

五、苯中毒 410

临床表现 41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14

治疗与处理原则 416

六、刺激性气体中毒 417

预防 417

临床表现 418

分类 418

治疗 427

预防 429

一、原因 430

第四十二章 工业职业性皮肤病 430

(一)发病机理 431

二、发病机理与影响发病的因素 431

(一)急性皮肤炎 432

三、一般临床表现 432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432

四、诊断 433

(八)粘膜的变化 433

(二)职业性湿疹 433

(三)痤疮、毛囊炎 433

(四)皮肤溃疡及鼻中膈穿孔 433

(五)皮肤色素变化 433

(六)皮肤疣状增生 433

(七)皮肤附件变化 433

(三)慢性皮炎 435

(二)亚急性皮炎 435

五、治疗原则 435

(一)急性皮炎 435

(一)化学性烧伤 436

六、几种主要化学性因素所致皮肤损伤的特点 436

(二)金属及金属盐类所致皮肤病 439

(三)某些有机化合物所致皮肤病 440

七、预防 443

高温状态下人体的变化 444

一、高温作业与中暑 444

第四十三章 其他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444

高温中暑 445

发病机理 448

一般概念 448

二、职业性耳聋 448

分类及临床表现 449

治疗 450

诊断 450

基本概念 451

三、振动病 451

预防 451

临床表现 452

振动源及分类 452

诊断及鉴别诊断 453

治疗 454

预防 455

附表10.时间单位及其相互换算 456

附表9.能量单位及其相互换算 456

附录: 456

附表8.放射性单位与单位时间衰变数及其相互换算 456

附表11.某些放射性核素的比活性 457

附表12.希腊字母表 458

附表13.化学元素用字读音表 459

附表14.化学元素周期表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