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域概况 1
1.1自然概况 1
1.2社会经济概况 8
1.3水旱灾害 8
第2章 水文站网发展历程 10
2.1新中国成立前水文站网的建设 11
2.2新中国早期的水文站网建设 16
2.3 20世纪60~70年代水文站网建设 17
2.4 20世纪80年代水文站网建设 19
2.5 1990~2005年水文站网建设 20
2.6水文测验技术发展历程 20
第3章 水文站网构成 24
3.1水文站网构成 24
3.2流量(水文)站网 24
3.3泥沙站网 30
3.4水位站网 32
3.5雨量站网 32
3.6蒸发站网 33
3.7水质站网 34
3.8地下水站网 35
第4章 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 36
4.1水文站网密度评价标准 36
4.2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 39
4.3综合评价与建议 44
第5章 水文站设站功能评价 46
5.1评价方法 46
5.2总体评价 47
5.3主要设站功能评价 49
5.4评价结论 51
第6章 水文站网目标评价 53
6.1概述 53
6.2河流水文控制目标评价 54
6.3省际河流水资源监测目标评价 57
6.4防汛测报目标评价 58
6.5水质监测站网目标评价 60
6.6水文站网目标综合评价及建议 61
第7章 水文测报方式评价 63
7.1流量测报方式评价 63
7.2水位测报方式评价 66
7.3降水测报方式评价 70
7.4水文巡测与站队结合评价 76
7.5小结 79
第8章 水文站网受水工程影响评价 81
8.1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81
8.2水利工程对水文站网的影响类型 83
8.3水文站网受水利工程影响程度划分标准 86
8.4水利工程对水文站网的影响现状评价 86
8.5水利工程的影响分析和站网的调整思路 90
8.6结论与建议 91
第9章 水文分区与区域代表站评价 93
9.1水文分区 93
9.2区域代表站评价 95
第10章 平原区水文站网评价 99
10.1平原区特点 99
10.2平原区分布及站网现状 99
10.3平原区水文站网评价 100
10.4评价结论与建议 107
第11章 中小河流水文站代表性年限分析 108
11.1分析目的 108
11.2确定长期站和短期站 108
11.3选用资料及测站代表性检验 109
11.4分析方法 109
11.5代表性年限分析成果 111
11.6成果抽样检验 114
11.7结论与建议 114
第12章 水文站网发展建议 116
12.1提高站网密度,完善站网布局 116
12.2提高河流水文控制率 117
12.3加强水资源管理监测站网建设 118
12.4加强地下水站网建设 118
12.5加强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建设 118
12.6调整受水工程影响测站的管理思路 119
参考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