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4
第一编 战国与秦朝(前475—前206年) 7
第一章 人口增长与经济区域的变动 7
第一节 战国时期人口的迅猛增长 7
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问题 19
第二节 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区的形成及其发展 22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农业的进步 34
第一节 变化中的土地国有制 34
三、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土地问题 38
第二节 农业技术的提高与农学的发展 65
四、中国封建时代的工商业问题 66
第三节 牧业、林业和其他经济作物 87
五、中国封建时代的阶级与民族 89
第四节 秦朝农业经济的变动 103
第一节 官营手工业、商业 110
第三章 手工业、商业、货币 110
第二节 私营大工商业的发展与高利贷的活跃 126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从发展到萎缩 138
第四节 从丰富多彩的战国货币到秦朝的统一货币 149
第五节 交通、贸易和城市 166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地租形态、赋役制度 198
第一节 阶级结构的迅速变化 198
第二节 各类地租形态及其变化 217
第三节 各国的赋税和徭役制度 227
第四节 秦朝的赋税和徭役制度 231
第五章 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3
第一节 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政策 243
第二节 秦朝的经济政策 260
第六章 百家争鸣中的经济思想 265
第一节 墨翟及其后学 266
第二节 道家 272
第三节 李悝与白圭 280
第四节 孟轲与荀卿 285
第五节 商鞅与韩非 301
第二编 两汉(前206—220年) 324
第一章 户口与经济区域 324
第一节 西汉人口的巨大增长 324
第二节 东汉人口的增长与萎缩 341
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的继续发展与破坏 357
第四节 江淮间的初步开发 370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 378
第一节 土地国有制及其经营方式 379
第二节 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其经营方式 387
第三节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94
第四节 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和农田水利 398
第五节 粮食产量的提高与经济作物的种植 408
第六节 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413
第三章 手工业、商业、货币与城市 422
第一节 官营工商业的发展 422
第二节 富商大贾在西汉的崛起与在东汉的没落 433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的发展 444
第四节 手工业生产部门与技术进步 449
第五节 货币、贸易、交通与城市 471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地租形态、赋役制度 494
第一节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迁 494
第二节 徭役 513
第三节 赋税制度 538
第五章 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560
第一节 “重本抑末”政策及其变化 560
第二节 汉武帝的工商政策 568
第三节 王莽的经济政策 579
第四节 刘秀的“度田”政策 601
第六章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 606
第一节 陆贾、贾谊和晁错 607
第二节 董仲舒与司马迁 620
第三节 桑弘羊与盐铁争论 635
第四节 王符、崔寔、荀悦与仲长统 648
编后记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