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九十年代语境中的现代诗学建构 1
一 现象层:现代主义诗歌与现代性研究的状况和问题 2
二 观念层: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意识的强化 11
第一章 不可能的“纯诗”与可能的诗 21
一 “纯诗”与反“纯诗”:两个时代的两种写作 21
二 “纯诗”的起源:诗的尊严和力量在诗本身 25
三 “纯诗”的内质:沉醉于想象的心灵的自由舞蹈 28
四 “纯诗”的内形式:无限接近于音乐的和谐 33
五 被曲解的背后 35
第二章 “知识分子写作”:重塑“个体知识分子”形象 39
一 被遮蔽的诗学共识 40
二 何为“知识分子性”与“知识分子诗人” 43
三 “诗歌精神”与诗人写作的悖谬 48
第三章 “中年写作”:怀旧与新生 52
一 关键词:限量、重复与怀旧 53
二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观念的冲突 57
第四章 “个人写作”:历史意识与现实承担 62
一 “个人写作”诗学观念的语境分析与语义透视 64
二 “个人写作”诗学观念的四对关系辨析 66
三 结语: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神话 73
第五章 “叙事性”:诗歌“知识型”的转换 75
一 社会转型中诗与现实关系的重新聚焦 77
二 “知识型”的转换与现代性诗学观念的复生 79
三 “叙事性”:诗歌抒情性的变体 82
第六章 郑敏与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 86
一 郑敏新诗理论研究的基本特征 87
二 “找回自己的新诗自主权”:语言与传统文化新解 90
三 对话:“古典现代性”与现时现代性之辨 96
结语 建立现代诗歌阐释学 100
一 困惑中的当代中国诗歌批评 100
二 现代性与现代西方阐释学中的批评形态 108
三 批评的理想与理想的批评 112
九十年代诗歌批评论文索引 123
主要参考文献 142
附录:怎样细读现代诗歌——以顾城的《远和近》为例 147
后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