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一、少壮军人的崛起 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4
北伐完成,祭中山灵榇 6
奉安大典 7
首次阅兵典礼 7
紫金山脉中的历史 8
冬雪中的民国沧桑 9
张学良支持蒋介石 10
少壮军事集团 11
南北共治 12
“九&一八事变”之前 13
九世班禅来京 14
由宁夏返藏未果 15
“第二把手”汪精卫 16
张治中慷慨陈词 17
二、建军与建国 20
爱国青年要求抗战 20
学生游行队伍 22
中央党部前的抗议 23
蒋介石与学生对话 25
蔡元培出面安抚学生 26
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 27
炮骑兵联合军演 28
蒋介石宣布对日备战 29
德式装备的中央军 30
精锐部队的训练 31
“马家军”归附 32
活跃的汪精卫 33
“体力即国力” 33
赛克特的丧礼 34
特殊的外交关系 35
三、首都生活 38
胡蝶新片上演 38
金焰与王人美 40
米高梅拍摄《大地》 41
运动会风云人物 42
体育明星架势 43
全国最大的体育场 43
热情踊跃的观众 44
自行车越野赛 45
中小学生大会操 45
母女同形同心 46
追求健身的女学生 47
羞怯的女童子军 47
救济院育婴所 48
追求外国新知的年轻人 49
新式消防演习 50
四、抗日战争的前夕 54
“西安事变”和平落幕 54
国共迈向政治整合 55
汪精卫返国 56
庐山演说抗战 57
汪系人马的集结 57
五、太阳旗下 60
松井石根大军入城 60
征服者的气焰 62
无辜百姓遭受凌虐 63
城外农舍的标语 64
日军穿越江南水道 65
城垣下的日军炮火 66
日军攻入中华门 68
手无寸铁的中国人 69
江边的屠杀 69
抗日勇士齐赴国难 70
日军的刺刀 71
占领国民政府府邸 72
掳掠的证据 72
占领南京市政府 73
中山陵前的日军 74
蒋介石夫妇的座椅 75
侵略者的宣传 76
饥寒交迫的孤女 76
“东亚新秩序”的血泪 77
西尾寿造在南京 77
汪伪政府粉墨登场 78
傀儡政权的“朝仪” 79
无人知晓的“内阁” 80
梁鸿志的“维新政府” 80
汉奸集团的“三巨头会议” 81
日本《同盟社》的宣传 81
日军的谎言 82
伪政府的外事活动 85
汪精卫对东条英机的谄媚 86
“大东亚战争博览会” 87
伪政府奉命对英美宣战 87
伪军游行市街 88
六、凯旋还都 92
中国军队胜利还都 92
V字型的胜利手势 94
乐翻天的中学生 94
市民的慰问品 95
新六军与日军交叉而过 96
来京部队的纪律 98
沸腾的南京游道 98
金城酒店盛装出迎 99
神色黯然的冈村宁次 100
日军投降代表 101
受降,永恒的一幕 102
仪式后的愉悦 103
七、日俘与日侨 106
日俘迁出城外 106
日俘从事修路劳动 108
日俘修理水沟 109
中国人宽大为怀 110
日侨集中管理所 111
贴了封条的日侨房屋 112
打包行李的日侨 113
城墙外的民族包容 114
军国主义欺骗的结束 115
八、正义的裁决 118
谷寿夫自带热水瓶 118
谄媚的屠夫 119
石美瑜的重责大任 120
正义的裁决 121
中华门外的骨骸 122
“百人斩”的报道 124
无法偿还的历史罪行 124
杀人魔王的末日 125
“百人斩”战犯被送上法庭 126
三人最后的请求 126
俯首与猖狂 127
向井敏明的怯懦 128
历史不会、也不能忘记 129
战犯鹤丸光吉 130
伏法的一刻 130
行刑前的殷汝耕 131
“嘉山之虎”松本洁 131
反复无常的陈公博 132
拒绝认错的陈璧君 133
病死狱中的周佛海 134
为日本侵略宣传的褚民谊 135
汉奸歪论 136
文化界关注的周作人审判 137
文学泰斗和叛国行为 138
汉奸罪行的确立 139
九、由盛而衰的关键期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 142
中共代表团的盛情 143
共产党人的理性与谦逊 144
出席政协的中共代表团 145
周恩来抵京 146
国共在京的密集谈判 147
“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148
社会的共同愤慨 150
宪警的镇压 150
国民党渐失人心 151
示威学生的良知 152
“蒋介石已处在全民包围中” 154
人心的指针 155
戴笠的丧礼 156
戴笠的后世评价 157
农村的凋敝 158
下关的悲剧 158
涌向南京的难民 159
内战中的流离 159
落难少女的故事 160
李承晚抵达下关车站 164
陈诚接待李承晚 164
韩国领袖重游中山陵 165
十、生产、金融、交通大信造纸厂 168
机器造纸技术 169
年轻的民族企业家 170
文化事业的指针 170
法币的危机 171
中央造币厂 171
金圆券发行 172
金融的崩溃 173
纺织厂的女工 174
纺织工业的荣枯 174
联合国援华农具 175
铜币保值 175
京沪线的头等车厢 176
二等车厢 177
失败的铁路建设计划 178
十一、文教、建筑、风光桃李满天下 182
余上沅的梦想 184
吴祖光的《睡与梦》 185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185
青春的舞者 186
表演风气兴盛 186
电影摄制的现场 187
谢晋的同窗 187
下围棋的小学生 188
国民革命遗族学校 189
宋美龄最满意的事 190
实验牧场的牛奶 191
作画自娱的文人 192
自己欣赏一下 193
中西合璧的集体结婚 194
比翼双飞的意中人 196
节约体面的新婚式 196
看热闹的人群 197
民国时代的女性典范 198
金陵女大的体育舞会 199
游戏中的女大学生与孩童 199
聚宝山的历史 200
鸡鸣寺的天王胜会 201
雨花台的风筝比赛 202
新颖的风筝设计 202
中央大学入学考试 203
休闲生活的写照 204
首都妇女的时尚 205
繁华的新街口 206
新街口的铜像与画像 207
玄武湖远处的城垣 208
五洲公园的闲情 209
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209
行政院 210
立法院 211
外交部 212
励志社 212
中央大学的光荣校史 213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213
国民党中央党部 214
荒烟蔓草的汪精卫墓 214
廖仲恺之墓 215
十二、夫子庙 218
春在秦淮两岸边 218
欢迎到夫子庙游玩 220
灯展与灯市 221
公共汽车站 222
朱自清的秦淮艳梦 223
庶民的赶集 223
传统的明清建筑 224
古老的扎灯手艺 224
小老百姓的年节 225
洋人也来赶集 226
文物市场的买客 226
楼上的猎影 227
遛鸟 227
十三、正副总统选举 230
下关车站的政治风云 230
蒋介石的错误示范 232
投票处贴满海报 233
蒋介石当选总统 234
神情落寞的孙科 235
桂系全力抢攻 235
李宗仁挥帽致谢 236
郭德洁的笑容 236
何应钦当场道贺 237
国民党严重分裂 237
正副总统就职典礼 238
外国使节的两种心情 239
雪上加霜的领导地位 239
以总统的名义下令 240
总统府的历史变迁 241
国难中的奢华美食 242
宋美龄的轻松时刻 243
蒋、李谒陵 244
祭祀忠烈祠 245
无梁殿的阴气 246
总统府的外事活动 246
总统会客室 248
十四、人物剪影 252
胡适与中央研究院 252
教育部长朱家骅 253
CC派领袖陈立夫 254
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 255
自助餐厅里的何应钦 256
赋闲在京的孙立人 257
民国元老于右任 258
凯歌堂的证道 259
张群与蒋介石的终身友谊 260
陈诚的军旅生涯 261
蒋纬国的传奇人生 262
妇女领袖沈慧莲 263
杜月笙的大徒弟陆京士 264
最后一任南京市长沈怡 265
法学前辈王宠惠 266
最后一任上海市长吴国桢 267
十五、最后的日子 270
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 270
低沉的政治气压 272
城外的国民党伤兵 273
日暮紫金山 273
解放军登上总统府 274
毛主席欣闻南京解放 276
杭州会议 277
面对江东父老 278
22年历史的结束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