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编写组编写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1403·07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论 旧民主主义革命前的中国社会 1

一、目的要求 1

二、历史线索 1

三、问题解答 5

(一)《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目的要求是什么? 5

(二)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三)林则徐是怎样严禁鸦片和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的? 8

(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有何重大意义? 9

(五)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0

(六)《南京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11

(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怎样? 12

(八)十九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沙俄是怎样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 13

(九)为什么在中法战争中会造成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 14

(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6

(十一)《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有何影响? 17

(十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危害? 18

(十三)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

(十四)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1

(十五)太平天国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22

(十六)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4

(十七)中国工人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特点? 25

(十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何时产生?有何特点? 26

(十九)台湾人民反抗日军占领台湾的斗争情况如何? 27

(二十)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28

(二十一)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29

(一)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问题 31

四、探讨的问题 31

(二)关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 32

(三)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问题 32

(四)关于对义和团功过的评价问题 33

五、名词、事件简释 33

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 33

“亚罗号”事件 34

焚毁圆明园 34

祺祥政变 35

金田起义 35

永安建制 35

《天朝田亩制度》 36

天京保卫战 37

《资政新篇》 37

捻军起义 38

八国联军 39

东南互保 39

六、人物简介 40

林则徐 40

道光皇帝 41

洪秀全 41

杨秀清 42

石达开 42

洪仁玕 42

陈玉成 43

李秀成 43

慈禧太后 44

曾国藩 44

左宗棠 45

李鸿章 45

僧格林沁 46

张之洞 46

冯子材 47

刘永福 47

璞鼎查 48

巴夏礼 48

伊藤博文 48

瓦德西 49

第一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 50

一、目的要求 50

二、历史线索 50

(一)十九世纪末列强是怎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 53

三、问题解答 53

(二)戊戍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54

(三)戊戍变法的简单经过怎样? 55

(四)戊戍变法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57

(五)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之前有哪些革命活动? 58

(六)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开展宣传活动的? 59

(七)辛亥革命前各地建立了哪些革命团体?其活动情况如何? 61

(八)中国同盟会是怎样建立的?其纲领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62

(九)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过哪些武装起义?结果怎样? 64

(十)武昌起义的经过怎样? 65

(十一)南京政府是怎样产生的?有何意义? 67

(十二)帝国主义对待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袁世凯窃权的原因是什么? 68

(十三)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70

(一)关于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问题 72

(二)关于戊戍维新运动的性质问题 72

四、探讨的问题 72

(三)关于戊戍变法的政纲——君主立宪的性质问题 73

(四)关于康、梁在百日维新期间不开国会的原因问题 73

五、名词、事件简释 74

公车上书 74

百日维新 74

拒俄运动 75

中国同盟会 75

《民报》 76

保路运动 76

文学社 76

共进社……………………………… 77

南北议和 77

孙中山 78

六、人物简介 78

光绪皇帝 79

康有为 79

梁启超 80

谭嗣同 80

严复 81

章炳麟 81

邹容 82

陈天华 82

黄兴 83

宋教仁 83

秋瑾 84

徐锡麟 84

溥仪 84

黎元洪 85

一、目的要求 86

二、历史线索 86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86

三、问题解答 89

(一)孙中山为什么发动二次革命?其经过和结局怎样? 89

(二)袁世凯在其统治时期是怎样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 92

(三)袁世凯是怎样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的? 94

(四)护国运动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95

(五)北洋军阀是怎样形成并走向分裂的?为什么会分裂? 96

(六)护法运动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98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 100

(八)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情况怎样? 102

(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怎样? 104

(十)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05

(一)关于蔡锷的评价问题 108

(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问题 108

四、探讨的问题 108

五、名词、事件简释 109

中华革命党 109

白朗起义 110

“二十一条” 110

《新青年》 111

老西开工人罢工斗争 112

府院之争 112

西原借款 113

安福系 114

六、人物简介 114

袁世凯 114

段祺瑞 115

曹锟 115

杨度 116

张作霖 116

张勋 117

蔡锷 117

蔡元培 118

陈独秀 118

李大钊 119

鲁迅 120

第三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2

一、目的要求 122

二、历史线索 123

三、问题解答 125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25

(二)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26

(三)五四运动前后为了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出路曾经有过哪些主义和方案? 127

(五)为什么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产生共产党? 129

(四)为什么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129

(六)五四运动前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怎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130

(七)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潮进行论战的情形是怎样的? 131

(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哪些罢工 132

斗争? 132

(九)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领导了哪些农民运动? 133

(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35

(十一)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各省军阀的“省自治”、“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是怎么一回事? 135

(十二)五四运动后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好人政府”和“废督裁兵”的主张是怎么回事? 137

四、探讨的问题 138

(一)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问题 138

(二)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139

《湘江评论》 140

新民学会 140

五、名词、事件简释 140

《星期评论》 141

觉悟社 141

旅欧勤工俭学会 141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42

华盛顿会议 142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42

《向导》周报 143

中国国民党 143

六、人物简介 144

毛泽东 144

陈潭秋 146

王烬美 147

何叔衡 147

李达 148

李汉俊 148

董必武 149

刘少奇 149

周恩来 152

蔡和森 155

苏兆征 156

邓中夏 156

彭湃 157

赵世炎 157

林祥谦 158

施洋 158

胡适 158

陈公博 159

张东荪 159

周佛海 160

陆徵祥 161

曹汝霖 161

章宗祥 161

魏金斯基 162

马林 162

越飞 162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 164

一、目的要求 164

二、历史线索 164

三、问题解答 166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是在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166

(三)什么是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说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69

(二)为什么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169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革命有何重大作用? 171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173

(六)戴季陶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动实质是什么? 175

(七)统一战线中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主要表现何在? 176

(八)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情况怎样? 178

(九)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发展的情况怎样? 179

(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180

(十一)如何正确评价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181

(十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182

四、探讨的问题 183

(一)关于一九二四年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问题 183

(二)关于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185

(三)关于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问题 186

五、名词、事件简释 186

黄埔军校 186

国家主义派 187

商团叛乱 187

孙文主义学会 188

五卅运动 188

省港大罢工 189

“三·一八”惨案 189

中山舰事件 189

整理党务案 190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0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1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191

“四·一二”政变 192

马日事变 192

恽代英 193

六、人物简介 193

“七·一五”政变 193

肖楚女 194

陈延年 194

罗亦农 195

向警予 195

胡汉民 195

蒋介石 196

戴季陶 197

汪精卫 198

廖仲凯 198

何香凝 199

宋庆龄 199

吴玉章 200

叶挺 201

林伯渠 201

鲍罗廷 202

罗易 202

第五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04

一、目的要求 204

二、历史线索 205

三、问题解答 208

(一)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 208

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08

(二)大革命失败后南京的国民党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中国人民必须推翻这个政权? 209

(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寻找中国出路的政治主张和活动情况怎样? 212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有何伟大意义? 215

(五)中国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创立的?它对中国革命有什么伟大意义? 216

(六)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17

(七)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18

(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219

(九)“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政治形势有何影响? 220

(十)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221

(十一)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简要经过怎样? 223

(十二)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224

(十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25

策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225

(十四)抗日民主运动是怎样蓬勃兴起的? 227

(十五)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后国民党的态度有何变化? 229

(十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31

四、探讨的问题 233

(一)关于确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时间问题 233

(二)关于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评价问题 233

井冈山会师 234

济南惨案 234

五、名词、事件简释 23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35

蒋冯阎大战 235

“一·二八”事变 235

福建事变 236

华北事变 236

“八一宣言” 237

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 237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238

绥远抗战 238

七君子事件 239

六、人物简介 239

朱德 239

贺龙 241

张太雷 242

彭德怀 243

陈毅 244

方志敏 245

任弼时 245

王明 246

张国焘 247

张闻天 248

博古 249

王稼祥 250

李立三 250

李德 251

林彪 252

杨杏佛 252

李济深 253

杨虎城 253

吉鸿昌 254

阎锡山 254

第六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 256

一、目的要求 256

二、历史线索 257

三、问题解答 261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国内的基本政 261

治形势怎样? 261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较有何特点? 263

(三)各国共产党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64

(四)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是怎样制定的?结果如何? 266

(五)如何认识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历史作用? 269

(六)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70

(七)汪精卫集团的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272

(八)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274

(九)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怎样? 275

(十)百团大战及其意义是什么? 278

(十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要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279

(十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的谈判情况如何? 280

(十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81

(十四)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84

(十五)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斯战争 287

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87

(十六)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伟大意义是什么? 290

四、探讨的问题 291

(一)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 291

(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问题 292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的转变问题 293

芦沟桥事变 294

五、名词、事件简释 294

八路军 295

新四军 295

淞沪抗战 296

南京大屠杀 297

平型关战役 297

忻口战役 297

台儿庄战役 297

国民参政会 298

武汉会战 298

皖南事变 299

曲线救国 299

狼牙山五壮士 299

杨靖宇 300

六、人物简介 300

李兆麟 301

马本斋 301

续范亭 301

马占山 302

何基沣 302

佟麟阁 303

赵登禹 303

张自忠 303

左权 303

郭沫若 304

邵力子 304

陈诚 305

李鼎铭 305

白求恩 306

史沫特莱 306

柯棣华 307

张伯伦 307

东条英机 308

赫尔利 308

第七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09

一、目的要求 309

二、历史线索 309

三、问题解答 313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怎样? 313

(二)四大家族是怎样利用“接收”名义 315

聚敛财富的? 315

(三)为什么说中国人民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 316

(四)为什么说伪“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伪宪法? 317

(五)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是什么? 319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21

(七)为什么说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扩大和巩固? 323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有何重大意义? 324

(九)中间路线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它是怎样破产的? 326

(十)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28

(十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329

四、探讨的问题 331

(一)关于对“和平民主新阶段”策略口号的认识问题 331

(二)关于“第二条战线”的涵义和形成的标志问题 332

五、名词、事件简释 333

《双十协定》 333

上党战役 334

“一二·一”惨案 334

政治协商会议 335

停战协定 335

校场口事件 33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36

中国民主同盟 337

青年党 338

下关惨案 338

上海摊贩斗争 338

莱芜战役 339

“二·二八”起义 340

《中国土地法大纲》 34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41

白皮书 341

六、人物简介 342

王若飞 342

闻一多 343

张治中 343

杜斌丞 344

朱自清……………………………………………(344) 344

傅作义 344

杜聿明 345

卫立煌 345

李宗仁 346

程潜 346

马歇尔 346

司陡雷登 347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48

一、目的要求 348

二、历史线索 348

(一)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51

三、问题解答 351

(二)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是怎样粉碎资产阶级在市场上的猖狂进攻的? 352

(三)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54

(四)建国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55

(五)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56

(六)为什么要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58

(七)为什么说农业生产责任制并不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359

(八)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361

(九)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何特点? 362

(十)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364

(十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64

(十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65

(十三)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366

(一)关于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问题 368

四、探讨的问题 368

(二)关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问题 369

(三)关于对一九五五年农业合作化的争论的认识问题 369

五、名词、事件简释 370

抗美援朝运动 370

土地改革运动 371

镇压反革命运动 371

“三反”、“五反”运动 372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72

农业生产互助组 372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73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73

国家资本主义 374

公私合营 374

和平赎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