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一 3
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 3
社会良心——杜甫魅力新探 13
论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 23
杜甫的“忠君”类型及恋阙心态 38
杜甫与佛教的关系及晚年心境 59
杜甫的“德义观”及现代意义 68
论杜甫的悲剧命运 74
论杜诗的对仗 95
杜诗用典所体现的诗人自我形象 108
论杜诗的句法 129
杜诗拟人与诗人心态 153
完善与破弃——对杜诗“拗体”的思考 164
芬芳悱恻解杜转益多师学杜——袁枚对杜诗学的贡献 174
杜甫“以汉喻唐”的结构及内涵 184
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对话 190
二 205
地域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过境作家研究刍议 205
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 212
试论唐诗中的“比兴体”——兼论诗歌多义性的可解与不可确解 221
刻苦与创造——论苦吟 228
试论移情与拟人的分野 235
互文三论 243
唐人的比兴艺术与诗化人生 247
古代文人酬唱诗歌论略——以联句诗为中心 256
三 265
文体选择与文体自觉——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之再认识 265
李白的逸兴与游兴 273
审美距离中的田园之乐——从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谈起 280
《节妇吟》本事及异文与张籍辞聘考 289
也说元稹的不白之冤 298
古籍数字化与文化共享 302
四 313
理想性·神秘性·历史真实——对《桃花源诗并记》的多重解读 313
大同思想对毛泽东政治理想的影响——兼论“人民公社”的悲剧性实践 323
大同思想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 334
水中月,镜中花——《镜花缘》的社会理想 347
桃源望断无寻处——论“桃花源”及其变体 355
吴宓文化担当的两种方式——学术论坛与大学讲坛 365
吴宓教育年谱 376
博学·刚毅·睿智——曹慕樊先生印象记 390
知行合一的理想主义者——读《教育家孙铭勋的一生》感言 403
乐为仁者贺寿——傅璇琮先生八十寿辰纪念 407
假如项羽过江东 414
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研究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有感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