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从金庸到“金庸酒”——兼谈金庸与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的难产 1
另一个李敖 28
张元济:力倡“中华民族的人格” 37
“羊性”、“狼性”与心中的“鬼子”——我看《鬼子来了》 45
打翻的五味瓶——中国人走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 54
向继东和《湘声报》“文化 沧桑”副刊——兼说影响过中国历史的副刊 63
亵渎神圣——对两次王朔现象的一点思考 75
“那是揭开就会流血的伤疤” 84
吕荧是一面镜子 88
文化的底气 90
毋忘史家的传统 94
一个中断的学统 99
过去的中学 104
原谅与忏悔 109
“死别幽梦已茫茫” 113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116
出版界需要道德承担吗? 119
卖书岂能不知书? 125
学术论文“新八股” 130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132
诗人流年不似水 138
那盏灯熄了 140
何兆武的《文化漫谈》 147
废除科举制百年祭 150
苏珊 桑塔格的意义 159
“不能不喜爱‘傻瓜’和‘学生腔’” 162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166
贫富之间的个人所得税 169
和余世存关于《非常道》的对话 174
比二○六个县无律师更重要的 180
重要的是培育社会理性——与崔卫平对话 183
大学生“陪读”现象的忧思 190
大学生平均年消费超万元背后 193
丘成桐呼唤大学生做学问的热情 196
“高校改名热”的误区 199
研究生失业不是偶然的 202
“有知识、没文化”现象之忧 205
高校学费岂能不顾国情 208
公众为什么厚“丘”薄“杨”? 211
“象牙塔”为何沦为“重灾区”?——从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的感慨说起 214
“艺考热”背后的“明星梦” 217
呼唤人的教育——读《沙坪岁月——重庆南开校园回忆录》 220
高考:莫把手段当目的 226
“救救孩子”:教育不公成为众矢之的 229
是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 233
金钱可以买来道德吗? 236
“创建文明城市”能靠背诵吗? 239
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迷信 241
“县一中模式”还要行多远? 244
语文不是脑筋急转弯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