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电磁屏蔽技术的发展 1
1.1.1 电磁学的基本实验定律的建立 1
目录 1
1.1.2 电磁屏蔽技术的发展 4
1.2 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意义 7
1.3 电磁兼容和电磁屏蔽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10
1.3.1 电磁污染源 10
1.3.2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12
1.3.3 电磁污染的敏感器 14
1.3.4 电磁兼容性研究的其他内容 15
2.1.1 标量场与梯度 17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数学基础 17
2.1 场的数学基础知识 17
2.1.2 向量场与散度和旋度 19
2.1.3 有关场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 20
2.1.4 场的分类与分解 22
2.2 麦克斯韦方程组 22
2.2.1 基本物理量 23
2.2.2 积分型麦克斯韦方程组 26
2.2.3 微分型麦克斯韦方程组 29
2.3 静电场与电容 31
2.3.1 静电场的简单回顾 31
2.3.2 电场中的导体 34
2.3.3 电容与电容器 36
2.4 稳恒磁场与电感 40
2.4.1 稳恒磁场 40
2.4.2 稳恒磁场中的导体 44
2.4.3 电感与互感 50
2.5 电磁波与平面波 57
2.5.1 电磁波的传播及其性质 57
2.5.2 近场与远场 61
2.5.3 高阻场与低阻场 64
2.5.4 电磁场中的能量原理 66
第3章 电磁波的传播与传输线 71
3.1 电磁波的发射及天线理论 71
3.1.1 天线的一般特性和主要技术指标 71
3.1.2 天线辐射的电磁场估计 74
3.1.3 源自电缆的共模型辐射场 78
3.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79
3.2.1 电磁波在导体中的传播 80
3.2.2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阻抗 86
3.2.3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94
3.3 传输线理论 105
3.3.1 传输线的物理模型 106
3.3.2 传输线的阻抗 108
3.3.3 传输线上信号的传送速度 116
3.3.4 传输线与平面波传输的比较 117
3.3.5 传输线上信号的耦合 119
4.1 屏蔽的基本概念 125
4.1.1 屏蔽效果的度量 125
第4章 屏蔽理论与实践 125
4.1.2 屏蔽的基本思想 126
4.2 稳恒场的屏蔽 127
4.2.1 稳恒电场的屏蔽 127
4.2.2 稳恒磁场的屏蔽 134
4.3 平面波电磁场的屏蔽 139
4.3.1 屏蔽分析的基本模型 139
4.3.2 近场的屏蔽 143
4.4 实际结构对屏蔽的影响 152
4.4.1 屏蔽层上的孔的影响 153
4.4.2 狭缝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158
4.4.3 电缆连接的注意事项 161
4.5.1 同轴电缆的屏蔽原理及效率分析 162
4.5 传输线的屏蔽 162
4.5.2 排线电缆的屏蔽 167
4.6 屏蔽实践的小结 173
第5章 传导性干扰与EMC设计 175
5.1 无源场元件的EMC模型 175
5.1.1 导线(导体) 175
5.1.2 电阻 177
5.1.3 电容 178
5.1.4 电感 180
5.1.5 变压器 182
5.2 辐射型的交叉干扰及抑制方法 185
5.2.1 电感耦合方式 186
5.2.2 电容耦合方式 190
5.2.3 噪声辐射源 191
5.3 公共阻抗上的交叉干扰 194
5.3.1 公共阻抗的种类 194
5.3.2 电源公共阻抗上的交叉干扰及抑制方法 197
5.3.3 长线上高频信号的影响 202
5.4 数字系统中的辐射干扰及抑制 206
5.4.1 数字系统中的EMC问题 206
5.4.2 时钟电路的设计 207
5.4.3 分布参数的影响 209
5.5 公共主电源上的传导干扰及抑制 213
5.5.1 传导发射源及路径 213
5.5.2 EMC滤波器的原理和作用 214
5.5.3 开关电源的传导发射及抑制 217
5.6 静电放电干扰及抑制 221
5.6.1 带静电人体的基本模型 222
5.6.2 ESD的直接的耦合方式 222
5.6.3 ESD的二次路径和效应 223
5.6.4 ESD的电场耦合及抑制 225
5.6.5 ESD的磁场耦合 227
5.6.6 ESD在电缆耦合中的影响 228
5.7 电子设备中的接地 230
5.7.1 地线的种类 231
5.7.2 大地的接地 232
5.7.3 屏蔽地线 236
5.7.4 信号地的连接 240
附录 信号的傅里叶频谱分析 243
参考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