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科学”一词 1
二、科学的限度 4
三、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 8
第二章 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历程 14
一、经验论传统与唯理论传统 14
二、维也纳学派与逻辑经验主义 18
三、逻辑实证主义的认识论预设 23
四、挑战与发展 28
第三章 认识的意义标准 37
一、哲学的语言转向 37
二、证实主义的意义标准 42
三、来自证伪主义的驳难 52
四、理论的本体论承诺 56
五、认识意义标准的哲学价值 63
第四章 科学的划界 65
一、规范性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 65
二、描述性的划界标准——解决疑难 75
三、消解划界标准——多元主义方法论 85
四、科学划界标准的重新辩护 92
第五章 科学说明 109
一、什么是科学说明 109
二、亨佩尔D-N说明模型 111
三、亨佩尔I-S说明模型 116
四、亨佩尔两种说明模型的疑问 122
五、鲁本的科学说明新观点 133
六、兰顿D-N-P说明模型 138
七、科学说明观分歧的根源 144
一、两种语言模型 149
第六章 理论与观察 149
二、观察的理论负荷 151
三、词汇不能区分为两种语言 157
四、理论的内在原理与连接原理 159
五、两种陈述区分的认识论意义及其可能性 163
第七章 确证与归纳 167
一、确证的古典逻辑方法 167
二、休谟的归纳悖论 172
三、亨佩尔的确认悖论 198
四、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 207
第八章 科学知识的增长 215
一、渐进累积式增长模式 215
二、证伪主义模式 219
三、范式论模式 227
四、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模式 242
五、科学进步的解题模型 254
第九章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科学观 273
一、默顿的科学的精神特质 274
二、强纲领的相对主义科学观 281
三、人类学研究纲领 295
四、相对主义的非相对主义辩护 305
第十章 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 309
一、早期科学实在论 310
二、早期反科学实在论 313
三、建构经验主义 316
四、不可观察物与理论接受的理由 321
五、内在实在论 324
六、趋于弱化的对立 328
参考文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