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物理海洋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皮卡德,(美)埃默里著;谭卫仑译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2701664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海洋的尺寸、形状及海底沉积物 7

2.1 海洋的尺寸 7

2.2 海底的尺寸 10

2.2.1 比例尺 10

2.2.2 海岸 11

2.2.3 大陆架 11

2.2.4 大陆波与大陆隆 12

2.2.5 深海海底和测深 12

2.2.6 海槛 14

2.3 海底沉积物 15

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性质 17

3.1 几个术语 17

3.2 纯水的性质 18

3.3 盐度与电导率 19

3.4 温度 23

3.5 密度 24

3.5.1 密度的单位 24

3.5.2 盐度和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25

3.5.3 压力对密度的影响 27

3.5.4 比容和比容距平 28

3.5.5 密度和比容距平表 29

3.6 其他特征量 31

3.7 海中的声 32

3.8 海中的光 35

3.9 海水的颜色 39

第四章 大洋水特征量的典型分布 41

4.1 引言 41

4.1.1 概述 41

4.1.2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42

4.1.3 一般的统计数字和有关区域的几个术语的说明 43

4.2 密度分布 44

4.2.1 表面密度 44

4.2.2 表面以下的密度和密度跃层 45

4.2.4 静力稳定度 46

4.2.4 密度的地理分布 48

4.3 温度分布 49

4.3.1 表面温度 49

4.3.2 上层海洋的温度分布与温跃层 52

4.3.3 上层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53

4.3.4 深水;位温 57

4.4 盐度分布 60

4.4.1 表面盐度 60

4.4.2 上层盐度 62

4.5 溶解氧的分布 64

4.4.4 盐度的时间变化 64

4.4.3 深水盐度 64

4.6 其他水体运动示综物 67

第五章 大洋中水、盐和热量的收支平衡 68

5.1 体积守恒 68

5.2 盐量守恒 70

5.2.1 原理 70

5.2.2 两个守恒原理的应用实例 72

5.2.2.1 地中海 72

5.2.2.2 黑海 73

5.3.1 热收支平衡项 74

5.3 热能守恒:热收支平衡 74

5.3.2 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辐射理论基础 77

5.3.3 短波辐射(Qs) 78

5.3.3.1 海洋得到的太阳辐射 78

5.3.3.2 大气吸收、太阳高度和云等的影响 79

5.3.3.3 Qs值的时空变化 82

5.3.4 长波辐射(Qs) 83

5.3.4.1 影响辐射的因素 83

5.3.4.2 Qb值的时空变化 85

5.3.4.3 云的效应 85

5.3.4.4 冰雪覆盖的效应 86

5.3.5.1 涡动传导 87

5.3.5 热传导(Qh) 87

5.3.5.2 对流 89

5.3.6 蒸发(Qe) 90

5.3.6.1 蒸发皿法 90

5.3.6.2 流动法 91

5.3.6.3 热收支平衡法;鲍恩比 93

5.3.7 热收支平衡各项的地理分布 95

5.3.7.1 太平洋 95

5.3.6.2 大西洋 99

5.3.7.3 世界大洋,北半球 99

5.3.7.4 热收支平衡的大尺度研究计划 102

6.1 引言 104

第六章 仪器与方法 104

6.2 仪器 106

6.2.1 绞车、钢丝绳等 106

6.2.2 深度测量方法 107

6.2.3 海流测量方法 108

6.2.3.1 拉格朗日法 109

6.2.3.2 欧拉法;螺旋桨型海流计 112

6.2.3.3 欧拉法;非螺旋桨型海流计 120

6.2.3.4 系留式海流计和其他仪器 122

6.2.3.5 地转法和动力高度图 125

6.2.4 海水性质 134

6.2.4.1 采水器 134

6.2.4.2 密度测量 135

6.2.4.3 盐度测量 136

6.2.4.4 温度测量 140

6.2.5 投弃式仪器 143

6.2.6 辐射测量 144

6.2.7 平台 148

6.2.7.1 海上平台及空中平台 148

6.2.7.2 遥感;人造卫星 149

6.2.8 大洋水的年龄 153

6.3.1 空间变化;铅直分布图和断面图 155

6.3.1.1 铅直方向 155

6.3 资料的图解表示 155

6.3.1.2 水平方向 157

6.3.2 时间变化 157

6.3.2.1 时间序列图 157

6.3.2.2 海流资料图 158

6.3.3 等熵分析 161

6.3.4 特性图 162

6.3.4.1 两特征量的特性图(如T-S图,T-O2图) 162

6.3.4.2 核法 166

6.3.4.3 三特征量的特性图(如T-S-V图,T-S-t图) 167

6.3.5 总结 174

7.1.1 热盐环流 175

7.1 引言 175

第七章 大洋环流及水团 175

7.1.2 风生环流 178

7.1.3 环流与水团 179

7.2 南大洋 182

7.2.1 南大洋的划分 182

7.2.2 南大洋环流 185

7.2.3 南大洋水团 187

7.2.3.1 南极带 187

7.2.3.2 副南极带 189

7.3.2.1 南大西洋环流 193

7.3.2 南大西洋 193

7.3.1 概貌 193

7.3 大西洋 193

7.3.2.2 南大西洋体积输送 195

7.3.3 北大西洋环流:概况 197

7.3.3.1 湾流系统 199

7.3.3.2 湾流的体积输送 203

7.3.3.3 湾流的温、盐分布 204

7.3.3.4 湾流环与大洋涡 207

7.3.4 赤道大西洋环流 210

7.3.5 大西洋水团 211

7.3.5.1 大西洋上层水 212

7.3.5.2 大西洋深处的水团和环流 213

7.3.5.3 大西洋次衰层水的T-S特性 219

7.3.5.4 混合机制 227

7.4 北大西洋的毗邻海域 229

7.4.1 地中海 229

7.4.2 黑海 232

7.4.3 波罗的海 233

7.4.4 挪威海和格陵兰海 234

7.4.5 拉布拉多海,巴芬湾和哈得孙湾 237

7.4.6 毗邻海域;入流和出流的特性 240

7.5 北极海域 242

7.5.1 北极海域:上层环流 243

7.5.2.1 北极水 244

7.5.2 北极海域的水团 244

7.5.2.2 大西洋水 247

7.5.2.3 底层水 249

7.5.3 北极海域中水、盐量和热量的平衡 250

7.5.4 海中的冰 252

7.5.4.1 海冰的性质 252

7.5.4.2 海冰的分布 254

7.5.4.3 冰山 256

7.6 太平洋 257

7.6.1 太平洋环流 257

7.6.1.1 太平洋的赤道环流 259

7.6.1.2 太平洋的赤道潜流 262

7.6.1.3 与流系有关的辐合与辐散 269

7.6.2.1 北太平洋流涡与黑潮 272

7.6.2 北太平洋环流 272

7.6.3 南太平洋环流 275

7.6.4 东边界流;秘鲁海流与埃尔尼诺现象 276

7.6.5 太平洋水团 279

7.6.5.1 太平洋上层水 280

7.6.5.2 太平洋深层水 287

7.7 印度洋 289

7.7.1 印度洋环流 290

7.7.2 印度洋水团 293

7.8 红海和波斯湾 294

8.1 引言 297

第八章 沿岸海洋学 297

8.2 沿岸上升流 301

8.3 河口 304

8.3.1 河口的类型 305

8.3.2 河口环流 309

第九章 关于进一步工作的若干意见 312

附录 描述性物理海洋学中使用的单位 321

参考文献 326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 326

有关的期刊和评论文章 331

英中术语对照表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