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贪污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1
目录 1
二、贪污罪的侵犯客体及其对象问题 3
(一)贪污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3
(二)贪污罪的侵犯客体客体诸观点评析 3
(三)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6
三、贪污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12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认定问题 13
(二)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方式认定问题 17
(一)村民小组长能否成为贪污罪的主体问题 28
四、贪污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28
(二)律师能否构成贪污罪的主体问题 29
五、贪污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 32
(一)贪污罪的直接故意形式问题 32
(二)间接故意能否构成贪污罪问题 34
(三)过失能否构成贪污罪问题 36
(四)贪污罪的目的要件问题 37
六、贪污罪的数额认定问题 41
(一)有价证券数额的认定问题 41
(二)物品价格不一时数额的认定问题 42
(三)贪污粮食的数额认定问题 42
(四)贪污公款所生利息应否计入贪污数额问题 43
(五)贪污股份制企业的财产数额计算方式问题 44
(六)贪污承包企业财产的数额计算问题 48
(七)贪污犯罪数额起刑点的认定问题 50
七、贪污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问题 53
(一)贪污罪的既遂未遂形态认定标准诸观点 53
(二)贪污罪既遂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诸观点评析 55
八、贪污共犯中主从犯的认定问题 57
(一)贪污共犯中主从犯认定的诸观点 57
(二)辩证看待贪污共犯的主从犯立法特别规定 58
(三)贪污共犯特别规定的利弊得失 63
(一)贪污罪的量刑情节适用问题 65
九、贪污罪的量刑情节及其刑种的适用问题 65
(二)贪污罪刑种的具体适用问题 71
十、前引案例的评析 74
第二章 挪用公款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7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79
二、挪用公款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79
(一)挪用公款罪的侵犯客体表述诸观点 79
(二)挪用公款罪的侵犯客体表述诸观点评析 81
三、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公款”是否包括公物问题 88
(一)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公款”是否包括公物的基本观点 88
(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公款”不应当包括公物的理由 92
四、国库券能否作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93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涵义的理解问题 96
五、挪用公款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适用问题 96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挪用公款罪、贪污罪与受贿罪中的涵义是否相同 97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应为挪用公款罪必要条件问题 99
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要件的适用问题 101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否应为挪用公款罪的要件问题 101
(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否包括单位问题 102
(三)挪用公款给“名为集体,实为个体”的企业使用是否属于“归个人使用”问题 105
七、“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要件的适用问题 107
(一)“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范围问题 107
(二)“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基本类型问题 108
(一)挪用公款用于私营企业的注册验资证明是否属于“营利活动”问题 110
八、“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要件的适用问题 110
(二)挪用公款归还债款是否属于“营利活动”问题 111
九、挪用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要件的适用问题 112
(一)“超过三个月未还”是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时间要件 112
(二)“超过三个月未还”时间要件的涵义问题 113
十、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构成问题 115
(一)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问题 115
(二)国有企业的承包人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问题 118
(三)在国有占股份单位工作的人员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问题 121
(四)村委会成员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问题 122
(五)执行上级指示办理挪用公款手续的人员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124
(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外方人员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问题 126
(一)挪用公款罪中的“谋取个人利益”应当属于主观要件 128
十一、“谋取个人利益”是否属于挪用公款罪的主观要件问题 128
(二)应当删除挪用公款罪的“谋取个人利益”要件 129
十二、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标准问题 131
(一)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标准问题 132
(二)“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是否应有数额标准问题 133
(三)“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标准问题 135
十三、多次挪用公款用于同种用途与不同种用途的数额计算问题 137
(一)多次挪用公款用于同种用途的数额计算问题 137
(二)多次挪用公款用于不同种用途的数额计算问题 139
(三)采用“金额累计说”计算方式的理由 144
十四、以后次归还前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问题 145
(一)以后次挪用公款归还前次挪用公款的司法解释问题 146
(二)以后次挪用公款归还前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问题 148
(三)以后次挪用公款归还前次挪用公款的特殊数额计算问题 152
十五、“挪而未用”案件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 157
(一)“挪而未用”案件的犯罪停止形态诸观点 157
(二)“挪而未用”案件应定为挪用公款罪既遂形态的理由 158
十六、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挪用公款的定性问题 162
(一)利用其中一人职务便利而共同挪用公款的处理方式问题 162
(二)行为人各自利用职务便利而共同挪用公款的处理方式问题 163
(三)“主犯决定说”是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挪用公款的定性原则 166
十七、挪用公款罪的转化犯构成条件问题 166
(一)“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转化犯问题 167
(二)“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转化犯问题 171
(一)单纯利用计算机挪用公款犯罪的定性问题 174
十八、利用计算机挪用公款犯罪的定性问题 174
(二)利用计算机挪用公款犯罪中触犯他罪的牵连犯问题 175
(三)利用计算机挪用公款犯罪的牵连犯应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 177
十九、挪用公款罪罪与罪的界定问题 179
(一)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定问题 179
(二)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定问题 184
(三)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定问题 189
(四)挪用公款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定问题 193
(五)挪用公款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定问题 198
二十、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202
(一)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幅度问题 202
(二)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情节问题 206
(三)关于追缴挪用公款所生利息问题 209
(四)挪用公款罪的缓刑适用问题 211
二十一、前引案例的评析 212
第三章 受贿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21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13
二、受贿罪的侵犯客体及其对象问题 215
(一)受贿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215
(二)受贿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220
三、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225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适用问题 225
(二)“索取他人财物”要件的适用问题 229
(三)“斡旋受贿”要件的适用问题 231
(四)收受回扣、手续费的适用问题 239
(五)“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适用问题 242
四、受贿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249
(一)佛教协会工作人员与乡镇卫生院院长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49
(二)党务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50
(三)村委会成员与村党支部书记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53
(四)足球裁判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57
(五)律师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63
(六)普通医生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71
(七)记者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76
(八)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78
(九)人大代表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82
(十)“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285
五、受贿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 288
(一)事后受贿是否存在故意问题 288
(二)间接故意能否构成受贿罪问题 290
(三)被动受贿是否存在间接故意问题 292
(四)“转化型受贿”应否属于间接故意犯罪问题 293
(五)受贿罪的过失罪过形式问题 294
六、受贿罪的数额标准及其数额计算问题 296
(一)受贿罪数额“不满5000元”的涵义问题 296
(二)受贿罪的数额标准应确定为多少问题 297
(三)受贿罪的数额标准是否应与贪污罪等同问题 299
(四)受贿财物系伪劣产品的数额计算问题 301
(五)股票受贿案件的数额计算问题 304
七、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认定问题 309
(一)受贿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问题 309
(二)受贿罪既遂与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问题 310
(三)“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影响受贿罪既遂成立问题 314
八、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316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问题 316
(二)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犯罪的定性原则问题 321
(三)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 326
(四)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处罚问题 332
九、受贿罪的牵连犯如何处罚问题 337
(一)受贿罪牵连犯是否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两种观点 337
(二)受贿罪牵连犯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理由 341
十、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界定问题 346
(一)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相同之处 346
(二)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不同之处 347
十一、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定问题 349
(一)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的区别问题 349
(二)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定问题 352
(三)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353
十二、受贿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356
(一)受贿罪的“积极退赃”情节的适用问题 356
(二)受贿罪的自首适用问题 359
(三)受贿罪的缓刑适用问题 363
(四)受贿罪的死缓适用问题 367
十三、前引案例的评析 369
第四章 单位受贿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37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371
二、单位受贿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372
(一)单位受贿罪侵犯客体表述诸观点 372
(二)单位受贿罪侵犯客体表述诸观点评析 373
三、单位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374
(一)单位必须实施了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374
(二)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必须达到“情节严重” 376
四、单位分支机构能否成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377
(一)单位分支机构能否成为单位受贿罪主体的两种观点 377
(二)单位分支机构不宜成为单位受贿罪主体的理由 378
五、医疗机构收受回扣是否构成单位受贿罪问题 379
六、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 381
(一)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能否构成共同受贿犯罪问题 382
(二)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构成共同受贿犯罪的定性问题 384
七、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定问题 387
(一)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客体不同 387
(二)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不同 388
(三)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主体不同 389
(四)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主观要件不同 389
(五)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不同 390
八、单位受贿罪的罚金刑适用问题 390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39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395
第五章 行贿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395
(一)行贿罪的侵犯客体表述诸观点 396
(二)行贿罪的侵犯客体诸观点评析 396
二、行贿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396
三、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适用问题 397
(一)“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立法演变 397
(二)“不正当利益”的涵义问题 398
(三)“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问题 401
(四)“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否应为行贿罪的必要条件问题 403
(一)行贿罪立案标准的具体规定内容 406
(二)行贿罪与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否相同问题 406
四、行贿罪的立案标准问题 406
(三)行贿“多次”能否作为行贿罪定罪情节问题 408
五、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对合关系问题 410
(一)行贿罪与受贿罪是否具有对合关系的两种观点 410
(二)行贿罪与受贿罪应当具有对合关系的理由 413
六、行贿罪的牵连犯如何处罚问题 414
七、“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规定的适用问题 416
(一)“被追诉前”的时间范围界定问题 416
(二)“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是自首还是立功问题 417
八、行贿罪的量刑情节及其处罚问题 420
(一)行贿罪的量刑情节问题 420
(二)行贿罪的处罚轻重问题 421
(三)行贿罪能否分地区量刑问题 423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424
第六章 对单位行贿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2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26
二、对单位行贿罪的侵犯客体及对象问题 428
(一)对单位行贿罪的侵犯客体问题表述诸观点 428
(二)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430
三、对单位行贿罪是否属于行为犯问题 431
四、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外国的单位能否成为对单位行贿罪的主体问题 433
五、对单位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否为必备要件问题 434
六、对单位行贿罪罪与非罪的界定问题 435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436
(二)对单位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的界定问题 437
(一)对单位行贿罪与行贿罪的界定问题 437
第七章 介绍贿赂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3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39
二、介绍贿赂罪是受贿罪与行贿罪之间的中介犯罪 440
三、介绍贿赂罪的“情节严重”适用问题 442
四、介绍贿赂罪的成立是否应以受贿罪与行贿罪为前提问题 444
(一)介绍贿赂罪是否应以受贿罪与行贿罪成立为前提的两种观点 444
(二)介绍贿赂罪是否应以受贿罪与行贿罪成立为前提的两种观点 446
五、介绍贿赂罪与受贿、行贿两罪是否存在共犯关系问题 448
(一)介绍贿赂罪与受贿、行贿两罪是否存在共犯关系的两种观点 448
(二)介绍贿赂不应当作为受贿罪和行贿罪共犯的理由 451
(一)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行贿罪共犯相区别的基本观点 454
六、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行贿罪共犯的区别问题 454
(二)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行贿罪共犯的区别应采用犯罪构成标准区别说 456
(三)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共犯相区别的案例评析 457
七、介绍贿赂罪并入受贿罪、行贿罪共犯的立法构想 458
(一)保留与废除介绍贿赂罪的两种立法完善观点 458
(二)介绍贿赂罪并入受贿罪、行贿罪共犯的立法构想 459
八、前引案例的评析 461
第八章 单位行贿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6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63
二、单位行贿罪的侵犯客体及其对象问题 464
(一)单位行贿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464
(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465
三、单位行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467
四、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469
(一)单位行贿罪的主体“单位”与单位受贿罪的主体“单位”是否等同问题 469
(二)单位内部机构能否成为单位行贿罪的主体问题 470
(三)私有公司、企业能否成为单位行贿罪的主体问题 472
(四)个人合伙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能否构成单位行贿罪的主体问题 475
五、单位行贿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 477
六、单位行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479
(一)单位行贿罪的共同犯罪构成特点 479
(二)单位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之间能否构成共同行贿犯罪问题 480
(三)单位与自然人共同行贿犯罪的定性问题 481
(四)单位行贿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482
(一)单位行贿罪与对单位行贿罪的界定问题 483
七、单位行贿罪罪与罪的界定问题 483
(二)单位行贿犯罪与共同行贿犯罪的界定问题 484
八、单位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罪刑是否衔接问题 485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488
第九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90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侵犯客体及其犯罪对象问题 491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491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496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502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诸观点 502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诸观点评析 504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客观构成要件的复合行为特征 508
(四)不作为行为方式的特定义务来源认定问题 510
四、单位能否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问题 512
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 514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观构成要件诸观点 514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观构成要件诸观点评析 515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观方面的双重故意特征 517
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 519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犯罪停止形态诸观点及其评析 519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特点 522
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523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能否存在共同犯罪的诸观点及其评析 523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成立的根据 526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分担问题 531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否存在自首的两种观点 533
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自首问题 533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能够存在自首的理由 534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首的两种表现情形 535
(四)在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期间“主动交代犯罪事实”能否认定为自首问题 538
九、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问题 540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应有谁承担证明责任的诸观点 540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应由司法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542
十、定罪后查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处理问题 547
(一)关于定罪后查明巨额财产来源的两种处理方式 547
(二)辩证解决定罪后查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处理问题 550
(一)关于“责令说明”的有权机关的观点 556
十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责令说明”的有权机关问题 556
(二)关于“责令说明”的有权机关的范围 557
十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561
(一)关于是否继承遗产、接受遗赠或馈赠的认定问题 561
(二)关于巨额财产是否来源于借贷关系或保管关系的认定问题 563
(三)关于被告人供述巨额财产来源于贪污贿赂等其他犯罪所得的认定犯罪所得的认定问题 565
(四)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成员的不合法收入及其责任的认定问题 566
(五)如何处理不能认定是否“说明”的案件问题 568
十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问题 569
(一)应当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的基本观点 569
(二)不宜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的基本理由 571
十四、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追诉时效及其溯及力问题 575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否具有追诉时效问题 576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追诉时效的起算标准问题 579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溯及力问题 584
十五、前引案例的评析 587
第十章 隐瞒境外存款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589
二、刑法第395条第2款规定的罪名称谓问题 590
三、隐瞒境外存款罪的侵犯客体及犯罪对象问题 591
(一)隐瞒境外存款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591
(二)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595
四、隐瞒境外存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597
(一)违反国家有关申报境外存款的规定 597
(二)对境外存款“隐瞒不报” 599
(三)“数额较大” 600
五、隐瞒境外存款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601
六、隐瞒境外存款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 603
七、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604
(一)隐瞒境外存款罪与贪污罪或受贿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604
(二)隐瞒境外存款罪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605
八、隐瞒境外存款罪与逃汇罪的界定问题 605
九、隐瞒境外存款罪的“情节较轻”的适用问题 607
十、前引案例的评析 608
第十一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611
二、刑法第396条第1款规定的罪名称谓问题 612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侵犯客体诸观点 613
三、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613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侵犯客体诸观点评析 614
四、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认定问题 615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国有资产”是否等同于“国有财产”问题 615
(二)被国有单位管理、使用的私人财产能否成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616
(三)国有单位的违法收入能否成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618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创收收益能否成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619
(五)混合性资产能否成为能否成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621
五、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623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中“违反国家规定”的认定问题 623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中“以单位名义”的认定问题 624
(三)私分国有资产罪中“集体私分给个人”的认定问题 625
(四)私分国有资产罪中“数额较大”的认定问题 627
六、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629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构成诸观点及其评析 629
(二)单位特殊主体是否属于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问题 632
(三)特殊法人主体是否属于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问题 634
(四)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应为自然人的特殊主体 636
七、单位私分“小金库”的行为是否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问题 637
八、单位发奖金、福利能否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问题 640
九、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界定问题 641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客体不同 641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客观要件不同 642
(四)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643
(三)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犯罪主体不同 643
十、前引案例的评析 644
第十二章 私分罚没财物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648
二、刑法第396条第2款规定的罪名称谓问题 649
三、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侵犯客体及犯罪对象问题 652
(一)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652
(二)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655
四、私分罚没财物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 656
(一)私分罚没财物罪客观构成要件上的两要素 656
(二)私分罚没财物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认定问题 659
(一)私分罚没财物罪主体构成要件诸观点及其评析 660
五、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构成要件问题 660
(二)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应为自然人主体 661
六、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 661
七、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663
(一)私分罚没财物罪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663
(二)私分罚没财物罪与贪污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664
八、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立案标准问题 664
九、私分罚没财物罪罪与罪的界定问题 666
(一)私分罚没财物罪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界定问题 666
(二)私分罚没财物罪与贪污罪的界定问题 666
(三)私分罚没财物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定问题 667
十、前引案例的评析 667
后记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