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与生理 1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官解剖与生理 8
第三节 生殖生理 14
第四节 受孕的机理和条件 27
第五节 西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34
第六节 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36
第七节 不孕症的病因 38
第八节 心理因素与不孕 50
第九节 不孕症的检查 52
第十节 中药人工周期治疗不孕症 62
第十一节 不孕症的预防 65
参考文献 71
第二章 不孕症常用药物 72
第一节 中草药 72
菟丝子 72
杜仲 74
巴戟天 76
肉苁蓉 77
仙茅 79
淫羊藿 80
续断 81
锁阳 82
鹿茸 83
枸杞子 84
女贞子 86
黄精 87
龟板 88
党参 89
黄芪 90
山药 91
熟地黄 92
丹参 93
桃仁 94
第二节 中成药 95
金匮肾气丸 95
右归丸 96
艾附暖宫丸 96
胎宝胶囊 97
益肾活血Ⅰ号丸 97
助孕Ⅲ号丸 98
滋肾育胎丸 98
麒麟丸 98
乌鸡白凤丸 99
龟鹿补肾口服液 99
安坤赞育丸 100
左归丸 100
归脾丸 101
六味地黄丸 101
知柏地黄丸 101
人参养荣丸 102
培坤丸 102
桂枝茯苓丸 103
逍遥丸 103
第三节 西药治疗 104
第三章 不孕症常用治法与选药 109
第一节 滋肾补肾法 109
第二节 益气养血法 112
第三节 疏肝解郁法 114
第四节 活血化瘀法 115
第五节 温经散寒法 118
第六节 燥湿化痰法 118
第七节 清热解毒法 119
第八节 清利湿热法 120
附一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及机理研究进展 121
附二 排卵障碍的病机探讨 130
附三 抗精子免疫性不孕与慢性生殖道炎症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概况 137
附四 中医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治疗探讨 144
第四章 女性不孕症的辨病治疗 151
第一节 闭经 151
第二节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56
第三节 黄体功能不健 171
第四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7
第五节 高催乳素血症 181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84
第七节 盆腔炎性不孕 189
第八节 女性免疫性不孕 195
第一节 精液异常 201
第五章 男性不育症的辨病治疗 201
第二节 勃起功能障碍 216
第三节 射精障碍 222
第四节 精索静脉曲张 233
第五节 男性免疫性不育 237
第六章 不孕症的饮食疗法 241
当归炖乌鸡 241
河车人参炖瘦肉 241
益母草汁粥 242
莲肉粥 242
何首乌酒 242
腰花核桃 243
韭菜炒羊肝 243
芪术核桃鹌鹑汤 244
黄芪党参炖鸡 244
地骨皮地榆兔肉汤 244
金樱白果狗肉汤 245
金针菜木耳鸡肉汤 245
地黄女贞山鸡汤 246
海螵蛸乌龟汤 246
岗稔根猪瘦肉汤 247
山药莲子猪肚汤 247
牡蛎玄参麦冬汤 248
猪腰杜仲萸肉汤 248
甲鱼阿胶汤 249
参芪补脾汤 249
紫地宁血汤 250
郁金白芍解郁汤 250
麦地乌龟汤 251
壮阳狗肉汤 251
附子生姜狗肉汤 252
山药羊肉汤 252
麻雀肉 253
炖鳝筒 253
归地烧羊肉 253
羊脊骨粥 254
冬虫夏草炖老鸭 254
排骨骨髓汤 255
米酒炒海虾 255
虾仁韭菜 256
种玉药酒 256
龟肉鱼鳔汤 257
龟童子鸡汤 257
白木耳汤 258
甲鱼补肾汤 258
核桃芝麻散 258
杞精炖乳鸽 259
鹿茸炖乌鸡 259
墨鱼炖鸡 260
何首乌粥 260
泥鳅炖豆腐 261
黄芪猪瘦肉汤 261
归参鳝鱼羹 261
黑木耳煲红枣 262
茉莉花糖茶 262
佛手酒 262
熘炒黄花猪腰 263
莲子心茶 263
半夏山药粥 264
柚子炖鸡 264
八宝粥 265
薏米扁豆粥 265
益母当归煲鸡蛋 266
桃仁生地粥 266
三七藕蛋羹 266
三七蒸鸡 267
月季麦芽饮 267
参枣薏米山楂粥 268
甲鱼瘦肉汤 268
艾叶汁鸡蛋 269
桃仁粳米粥 269
补骨脂牛肾粥 270
泥鳅汤 270
虫草炖猪腰汤 270
醉河虾 271
金樱子炖瘦肉 271
麻雀炖枸杞 271
黄花菜马齿苋饮 272
桃仁粥 272
红烧狗肉 272
橘皮饮 273
赤小豆粥 273
远志枣仁粥 273
鱼胶糯米粥 273
木耳汤 274
麻雀羊肉汤 274
第七章 不孕症其他疗法 275
第一节 心理疗法 275
第二节 外治法 279
第三节 针灸治疗 281
第四节 介入治疗 282
第五节 手术治疗 283
第六节 人工授精 284
第七节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287
第八节 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291
参考文献 293
附录Ⅰ 生殖内分泌激素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94
附录Ⅱ 女性不孕症的B超表现 295
附录Ⅲ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309
附录Ⅳ 精液常规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10
附录Ⅴ 中药用药禁忌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