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素养-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信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闵卓著
  • 出 版 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301506X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部从民族素质和修养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信息的专著。作者从远古文明直到古代社会之末的几千年文学兴衰中,探索形成中华民族性格、民族胸怀等的所在,并与西方的文学发展作了分析比较。

目录 1

第一章 先秦文学的全面发展与民族性格 1

第一节 绪论 1

第二节 《尚书》的管理思想 2

一、德得 3

二、重臣 5

三、建功 8

四、新与旧忠与佞 9

五、自责引起的思考 11

第三节 《周易》的哲学思维 14

一、宇宙间的两股力量 15

二、变易·变革·坚贞 17

三、人—人—人 19

第四节 《诗经》与神话绘出社会画卷 22

一、生存的不易与生活的不公 25

二、在爱与美的追求中突出纯洁健康和规范 28

三、古老的民族史诗和爱国主义诗篇 35

四、神话传说的认识水平 39

第五节 《春秋》《左传》反映战争与融合 43

第六节 诸子散文、学派与楚辞的光辉 56

一、孔子与《论语》 56

学习与教育 63

为人与从政 63

局限与不足 63

二、老子与《老子》 63

研究自然与宇宙 74

社会管理与做人的真谛 74

辩证法的运用 74

三、总结攻战之术的《孙子》 74

现象与本质的迷离 86

信息与纪律 86

四、研究实用科技的《墨子》 86

“道”与不战 86

的关系 86

国君与将帅 86

“势”与用人 86

最早的仿真系统 96

倾心于科学上的发现 96

军事防御战的技术 96

五、浩然正义的《孟子》 96

仁义与经济 117

脑力劳动与社会再分配 117

社会结构与个人修养 117

六、至大至美的《庄子》 117

七、推陈出新的《荀子》 126

关于政治的原则:混沌 126

包容万物的生存理论:齐物论 126

伟大、活力和创造性的民族形象:鲲鹏 126

“性恶”论:导向教育和法治 132

“借物”论:技术发明的灵魂 132

“青蓝”论:呼唤后人超前人 132

八、《韩非子》与法家 132

九、屈原与楚辞 136

《离骚》的上下求索 148

《九歌》、《九章》与《天问》 148

屈原之后 148

第七节 科技实学的早期成就和观念 148

一、滥觞 148

二、分科 155

三、突进 158

第八节 小结 163

第二章 秦汉文学的庄严宏大与民族胸怀 165

第一节 绪论 165

第二节 《论积贮疏》与治国方略 166

第三节 汉赋名篇《七发》、《刺世疾邪赋》 169

第四节 汉乐府诗之民间风情 174

第五节 《史记》与《汉书》的价值 187

一、民族之根 188

二、天人相分 192

三、变革演进 194

四、盛中之衰 195

五、反映时代 196

六、真实褒贬 203

七、重于泰山 208

第六节 《九章算术》与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215

第七节 《礼记》与社会规范 217

一、敖不可长 欲不可从 218

二、婚礼是礼的根本 220

三、大学之道 明德至善 222

四、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234

五、王制禄爵 分封千国 23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并进与民族视野 242

第一节 绪论 242

第二节 南北诗风 244

第三节 桃源气节 254

第四节 三峡美文 256

第五节 臧否人物 261

第六节 十朝都会 266

第四章 唐宋元文学的创新与民族心理 271

第一节 绪论 271

第二节 唐诗:隐逸·豪壮·深沉 276

第三节 唐代古文与传奇小说概略 284

第四节 宋词:隽永·激情·婉约 287

第五节 宋代散文名篇 292

第六节 沈括《梦溪笔谈》与朱子理学 294

第七节 元曲:幽默·袒露·宽广 298

第八节 元杂剧与《窦娥冤》 309

第五章 明清文学的人民性与民族生机 318

第一节 绪论 318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关节点 319

第三节 《水浒传》与人民英雄在一起 327

第四节 《西游记》的想象与趣味 328

第五节 世情小说《金瓶梅》 333

第六节 《红楼梦》记写人性、人生 337

第七节 明清其他长篇代表作品 347

第八节 明清戏剧、散文、诗歌名篇概略 351

第六章 培养为人处事能力的普适类典籍及其影响 354

第一节 精神底蕴 358

第二节 人际相处 360

第三节 生活识要 366

一、无形无声的主人 366

二、看破个人利益 367

三、学会保护自己 368

四、摒弃浮躁 长期积累 369

五、九对与一错 370

六、热心与中庸 371

第七章 中西方比较与综合分析 374

第一节 历史的框架 374

第二节 科技的进展 392

第三节 素养的作用 419

主要引用书目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