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 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贵才,王碧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60206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国内外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评价 5

第一节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5

一 关于工业化模式的研究 5

二 关于工业化内涵和阶段的研究 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14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化的理论 15

二 列宁、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工业化理论 17

第三节 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关于工业化的理论 20

一 “中心—外围”理论 21

二 拉美学派的依附理论 23

三 每月评论派对依附理论的发展 28

第四节 国内学者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30

一 工业化阶段、工农关系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 30

二 经济结构、外贸外资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34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模式选择 39

第一节 全球化与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39

一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后进发展 39

二 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43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模型构建 49

一 两部门经济结构模型的基本框架 49

二 两部门的均衡增长与比较静态 52

三 工业化进程中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 54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变革中的工业化:理论阐释 62

一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消费与投资 63

二 中国工业化外部动力的实质与限度 67

三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体制效率 69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的资本深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71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积累体系的动态效率 72

一 从“技术—经济范式”看东亚模式 72

二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积累体系的演化 75

三 “资本深化”工业化的动态规模效益 77

第二节 “资本深化”的工业化模式的可持续性讨论 81

一 “资本深化”模式的内在约束与平衡发展 81

二 “资本深化”模式的资源约束与可持续性讨论 87

第三节 “资本深化”工业化的“依附”与自主发展 90

一 中国工业化的“依附”与发展 90

二 国际资本流入是否提升了中国经济增长效率 94

第四章 长春市的工业化发展与动态规模效益 10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06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春市的工业化建设 107

二 改革以来长春市工业的发展困境 109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的长春市工业化发展 116

第二节 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益与可持续性评价 120

一 长春市“资本深化”的工业化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0

二 长春市工业的动态规模效益及其技术扩散效应的实证检验 125

三 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评价 132

第三节 诠释“一汽模式”:动态规模效益的企业视角 141

一 大型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141

二 大型企业与国民财富:国际发展经验和理论 142

三 从国际发展视角看“一汽模式” 147

第五章 长春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的宏观视角 152

第一节 振兴长春工业的战略意义 152

第二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长春工业经济效率——基于长春“一汽”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156

一 中国汽车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157

二 长春“一汽”集团的创新能力分析 162

三 提升长春“一汽”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167

第三节 实现“农业工业化”以优化长春市工业经济结构 170

一 长春市“农业工业化”水平评价 171

二 提高长春市“农业工业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175

第六章 长春市“高校—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创新驱动的微观机制 178

第一节 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178

一 大学城的形成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79

二 大学城的兴建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181

三 大学城的兴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83

第二节 大学城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的理论阐释 185

一 “技术—经济范式”的微观视角 186

二 “技术—经济范式”中的技术创新 187

三 从“技术—经济范式”看大学城的兴建 189

第三节 中国大学城兴建的时代背景与建设成效 193

一 中国大学城兴建的背景与动因 194

二 中国大学城发展历程与现状 196

第四节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 199

一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及经济效应 200

二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204

三 长春市“高校—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 205

第七章 结语:中国社会积累体系的演进与自主发展 209

主要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