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1
一 从学理上反思斯大林的哲学模式 3
二 唯物史观与自然观 10
三 唯物史观与辩证法 14
四 唯物史观与认识论 21
第二章 人、历史和历史规律 34
一 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主体 35
二 历史是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 41
三 历史规律本质上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54
一 社会是一个活的机体 67
第三章 社会有机体及其形态的历史演进 67
二 关于社会演进“五阶段”的理论 75
三 关于社会演进“三阶段”的理论 80
四 社会形态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91
第四章 人的学说的历史发展 103
一 马克思以前的人的学说概述 103
二 马克思的人的学说的形成 114
三 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 121
四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134
第五章 作为社会历史基础的物质生产 146
一 从社会关系的生产看历史的基础 147
二 从生产方式的变革看历史的冲突 157
三 物质生产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 165
第六章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基本形式的交往 175
一 从实践概念向交往概念还原的必要性 176
二 交往与人的感性存在 179
三 交往与思维及语言 183
四 交往与社会存在的客体化 190
第七章 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 194
一 思想史上的分工理论概述 194
二 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分工 198
三 分工的历史作用 207
四 分工和异化劳动及其消灭的远景 222
第八章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一种形式的精神生产 230
一 精神生产的本质特征 230
二 精神产品的种类及其社会功能 239
三 精神生产劳动及其价值 257
四 作为精神生产者的知识分子 264
第九章 作为历史批判理论和方法的唯物史观 271
一 批判的基点:主体本体的价值方法论 271
二 “四位一体”的整体综合方法与社会历史的可批判性 277
三 经验的实证方法与理论批判性的实现 287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