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1.1.1 层次 1
1.1.2 协议 2
1.1.3 服务 4
1.2 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6
1.2.1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必要性 6
1.2.2 标准化组织及主要工作 7
1.3 ISO/OSI RM 9
1.3.1 ISO/OSI RM分层原则 9
1.3.2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 9
1.3.3 数据封装与解封 12
1.4 TCP/IP协议简介 13
1.5 ISO/OSI RM和TCP/IP比较 15
1.6 IEEE 802标准系列 17
1.6.1 局域网的特点 17
1.6.2 IEEE 802标准系列简介 18
1.6.3 LAN参考模型与实现模型 18
1.6.4 LAN层次结构 21
1.6.5 IEEE 802.3 21
1.7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 22
思考题 23
第2章 TCP/IP配置与网络实用程序 25
2.1 网络适配器的安装 25
2.1.1 网络适配器的安装方法 25
2.1.2 网络适配器的属性 26
2.2 TCP/IP协议配置 27
2.3 Windows 2000网络实用程序 29
2.3.1 ping 29
2.3.2 netstat 31
2.3.3 ipconfig 32
2.3.4 arp 34
2.3.5 tracert 35
2.3.6 route 35
2.3.7 nbtstat 36
2.3.8 net 36
2.3.9 nslookup 39
2.3.10 ftp 44
2.3.11 telnet 46
2.4 常用客户与服务器程序 47
2.4.1 客户/服务器模式 47
2.4.2 常用客户程序 47
2.4.3 常用网络服务器程序 47
思考题 48
第3章 TCP/IP协议分析实验 49
3.1 局域网中常用的协议栈 50
3.2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 50
3.2.1 IEEE 802.2 LLC PDU结构 51
3.2.2 IEEE 802.3帧结构 52
3.2.3 Ethernet V2帧结构 53
3.2.4 IEEE 802.3帧和Ethernet V2帧实例 54
3.3.1 网际协议 55
3.3 IP协议栈 55
3.3.2 地址解析协议 58
3.4 TCP协议栈 61
3.4.1 传输控制协议 62
3.4.2 用户数据报协议 67
3.5 协议分析实验 68
3.5.1 实验目的 68
3.5.2 实验内容 68
3.5.3 实验环境 68
3.5.4 实验步骤 68
思考题 70
4.1 概述 71
第4章 网络传输介质与应用实验 71
4.2 电话用户线路 72
4.2.1 通信介质 72
4.2.2 介质连接器 73
4.3 同轴电缆 73
4.3.1 50Ω同轴电缆 73
4.3.2 75Ω同轴电缆 74
4.4 双绞线 75
4.4.1 分类 75
4.4.2 结构化布线系统 76
4.4.3 介质连接器 78
4.5 光纤 79
4.5.1 光在光纤中的传播 80
4.5.3 光缆 81
4.5.2 多模与单模光纤 81
4.5.4 光源 82
4.5.5 光纤接插件 82
4.6 介质组网 83
4.6.1 网络适配器 84
4.6.2 同轴电缆组网 85
4.6.3 双绞线组网 86
4.6.4 光纤组网 87
4.7 双绞线制作实验 88
4.7.1 实验目的 88
4.7.2 实验内容 88
4.7.3 实验设备 88
4.7.4 实验步骤 88
思考题 91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实验 93
5.1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必要性 93
5.2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标准 94
5.3 测试连接方式 95
5.3.1 基本连接方式 95
5.3.2 通道连接方式 96
5.3.3 永久链路方式 96
5.4 双绞线的测试参数 98
5.4.1 长度 98
5.4.2 传输延迟和延迟偏差 99
5.4.3 衰减 99
5.4.4 脉冲噪声 99
5.4.6 串扰 100
5.4.5 特性阻抗 100
5.4.7 额定传输率 102
5.4.8 衰减串扰比 102
5.4.9 回波损耗 102
5.4.10 总能量值 103
5.5 Fluke DSP-4300线缆测试仪简介 103
5.5.1 DSP-4300组成 103
5.5.2 DSP-4300技术指标 104
5.5.3 DSP-4300的其他功能 105
5.5.4 DSP-4300结构及功能 105
5.5.5 主机旋转开关的功能 109
5.6.4 实验步骤 111
5.6.3 实验设备 111
5.6.2 实验内容 111
5.6.1 实验目的 111
5.6 Fluke DSP-4300应用实验 111
思考题 116
第6章 交换机及应用实验 119
6.1 交换机概述 119
6.2 交换机原理 120
6.2.1 透明网桥 120
6.2.2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123
6.2.3 交换机的特性 123
6.2.4 交换机的分类 124
6.3 虚拟局域网 125
6.3.1 VLAN技术 125
6.3.2 VLAN功能 126
6.3.3 划分VLAN的方法 127
6.4 中继技术 128
6.4.1 中继工作原理 128
6.4.2 VTP协议 128
6.5 生成树协议 129
6.5.1 STP功能 129
6.5.2 STP工作原理 130
6.5.3 STP配置参数 131
6.6 Catalyst 1900系列交换机 132
6.6.1 Catalyst 1900系列交换机简介 132
6.6.2 Catalyst 1924外部结构 133
6.7.4 实验步骤 136
6.7.3 实验环境 136
6.7.2 实验内容 136
6.7.1 实验目的 136
6.7 交换机配置与VLAN划分实验 136
6.8 交换机间Trunk配置实验 147
6.8.1 相关命令 147
6.8.2 实验目的 148
6.8.3 实验内容 148
6.8.4 实验环境 148
6.8.5 实验步骤 149
思考题 151
第7章 路由器及基本配置实验 153
7.1 路由器的功能和特性 153
7.2 路由器对IP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154
7.3.1 Internet结构与寻址 156
7.3 路由协议 156
7.3.2 自治系统 158
7.3.3 外部网关协议 158
7.3.4 内部网关协议 159
7.4 Cisco路由器基础 159
7.4.1 硬件结构 159
7.4.2 软件组成 161
7.4.3 Cisco路由器配置方式 162
7.4.4 路由器基本配置过程 162
7.4.5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165
7.4.6 网络地址转换 168
7.5 Cisco 2600系列路由器简介 171
7.5.1 Cisco 2600路由器特性和功能 171
7.5.2 Cisco 2621外部结构 172
7.6 路由器NAT配置实验 173
7.6.1 实验目的 173
7.6.2 实验内容 174
7.6.3 实验环境 174
7.6.4 实验步骤 175
7.7 Windows 2000 Internet连接共享设置 178
思考题 181
第8章 三层交换技术及应用实验 183
8.1 以太网交换技术概述 183
8.1.1 CSMA/CD 183
8.1.2 网桥与交换机 184
8.1.3 路由器 184
8.2 基于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的VLAN间通信过程 185
8.3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187
8.3.1 两种三层交换技术原理 187
8.3.2 两种三层交换技术比较 191
8.3.3 层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191
8.4 流交换技术实现 192
8.4.1 NHRP 192
8.4.2 标记交换 192
8.5 Cisco 3550-24智能三层交换机 194
8.6 基于二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实验 195
8.6.1 实验目的 195
8.6.2 实验内容 195
8.6.3 实验环境 195
8.6.4 实验步骤 196
8.7 基于三层交换机的VLAN间通信实验 199
8.7.1 实验目的 199
8.7.2 实验内容 199
8.7.3 实验环境 199
8.7.4 实验步骤 200
思考题 202
第9章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与应用实验 203
9.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203
9.1.1 DV路由协议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203
9.1.2 DV路由协议的路由选择问题 204
9.2 路由信息协议 205
9.3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207
9.3.1 IGRP原理 208
9.3.2 IGRP度量值 209
9.4 基于RIP路由配置实验 210
9.4.1 实验命令简介 210
9.4.2 实验目的 210
9.4.3 实验内容 210
9.4.4 实验设备与网络结构 211
9.4.5 实验步骤 211
9.5 基于IGRP路由配置实验 217
9.5.1 实验命令简介 217
9.5.2 实验目的 218
9.5.3 实验内容 218
9.5.4 实验设备与网络结构 218
9.5.5 实验步骤 219
思考题 225
第10章 OSPF路由协议与应用实验 227
10.1 LS路由协议 227
10.2 OSPF概述 228
10.2.1 OSPF的特点 228
10.2.2 OSPF原理简述 228
10.3 OSPF基本概念 229
10.3.1 OSPF区域与路由器类型 229
10.3.2 路由器ID 229
10.3.3 Hello报文协议 230
10.3.4 邻居与邻接关系 231
10.3.5 网络类型 232
10.3.7 LSA通告扩散 233
10.3.6 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 233
10.3.8 LSA主要类型 235
10.4 OSPF算法描述 236
10.5 OSPF报文结构 236
10.6 OSPF协议验证与互联 238
10.7 OSPF协议应用实验 239
10.7.1 OSPF相关命令 239
10.7.2 实验目的 240
10.7.3 实验内容 240
10.7.4 实验环境 240
10.7.5 实验步骤 241
思考题 248
11.1.1 包过滤技术 249
11.1 防火墙技术 249
第11章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实验 249
11.1.2 应用网关 250
11.1.3 代理服务 250
11.2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251
11.2.1 分组过滤型 251
11.2.2 双宿主主机型 251
11.2.3 屏蔽主机型 252
11.2.4 屏蔽子网型 253
11.3 防火墙功能 253
11.3.1 访问控制列表 254
11.3.2 网络地址转换 254
11.3.4 路由 255
11.3.3 端口映射 255
11.3.5 入侵检测 256
11.3.6 防火墙技术发展 256
11.4 防火墙的优缺点 257
11.5 能士防火墙简介 258
11.5.1 能士防火墙结构 258
11.5.2 能士防火墙默认参数 259
11.5.3 能士防火墙功能简介 259
11.6 防火墙应用实验 259
11.6.1 实验目的 259
11.6.2 实验内容 260
11.6.3 实验环境与规划 260
11.6.4 防火墙串口控制台参数设置 261
11.6.5 NEsec110S防火墙系统管理器 262
11.6.6 防火墙安全策略设置 264
11.6.7 入侵检测功能设置 269
思考题 271
第12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与应用实验 273
12.1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273
12.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274
12.3 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 275
12.3.1 IEEE 802.11体系结构 275
12.3.2 IEEE 802.11中的服务集概念 275
12.3.3 IEEE 802.11中的物理层 276
12.3.4 IEEE 802.11中的MAC子层 277
12.3.5 IEEE 802.11标准的发展 280
12.4 无线局域网应用 282
12.5 无线局域网应用实验 283
12.5.1 实验目的 283
12.5.2 实验内容 283
12.5.3 实验环境 284
12.5.4 3COM WirelessAccess Point安装与配置 284
12.5.5 3COM无线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289
12.5.6 无线数据加密配置 292
思考题 293
第13章 认证技术与应用实验 295
13.1.1 AAA安全体系结构组成 296
13.1.2 AAA安全服务器 296
13.1 AAA安全体系结构 296
13.1.3 AAA认证协议 298
13.2 Radius协议 299
13.2.1 Radius协议的特点 299
13.2.2 Radius协议工作过程 300
13.2.3 Radius协议格式 301
13.2.4 Radius属性字段 302
13.3 Tacacs+协议 303
13.3.1 Tacacs+协议的特点 303
13.3.2 Tacacs+协议工作过程 303
13.3.3 Tacacs+协议格式 305
13.3.4 Tacacs+和Radius协议比较 305
13.4.2 实验内容 306
13.4.3 实验环境 306
13.4.1 实验目的 306
13.4 认证技术实验 306
13.4.4 Radius协议实验 307
13.4.5 Tacacs+协议实验 310
13.5 Tacacs+数据包分析 311
13.6 网络接入设备简介 313
思考题 314
第14章 虚拟专用网技术与应用实验 315
14.1 VPN的应用及特点 315
14.1.1 远程访问VPN 316
14.1.2 企业内部VPN 316
14.1.3 企业外联网VPN 316
14.1.4 VPN的特点 317
14.2 隧道技术 318
14.2.1 隧道的功能 318
14.2.2 隧道的类型 318
14.3 典型的隧道协议 319
14.3.1 点到点协议 319
14.3.2 第二层转发 320
14.3.3 点到点隧道协议 321
14.3.4 IPSec协议 322
14.3.5 第二层隧道协议 325
14.4 VPN应用实验 327
14.4.1 实验目的 327
14.4.2 实验内容 327
14.4.3 实验环境 327
14.4.4 利用PPTP配置VPN . 328
14.4.5 利用L2TP/IPSec配置VPN 332
思考题 337
第15章 网络管理技术与应用实验 339
15.1 网络管理概述 339
15.1.1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339
15.1.2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标 339
15.1.3 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化 340
15.2 OSI网络管理 341
15.2.1 OSI网络管理体系 341
15.2.2 系统管理 343
15.3 SNMP 345
15.3.1 SNMP简介 345
15.3.2 SNMP结构和操作 346
15.3.3 MIB 347
15.3.4 SMI 348
15.3.5 SNMPv2 349
15.3.6 SNMPv3 350
15.4 网络管理产品简介 350
15.4.1 网管平台 350
15.4.2 主要的网管平台产品 351
15.4.3 其他网络管理产品 352
15.4.4 Windows SNMP服务 352
15.5 HP OpenView功能与结构 353
15.5.1 Maps 353
15.5.2 Autodiscovery 354
15.5.3 Alarms 354
15.5.4 SNMP Manager 355
15.6 HP Open View应用实验 356
15.6.1 实验目的 356
15.6.2 实验内容 357
15.6.3 实验环境 357
15.6.4 实验步骤 357
思考题 362
第16章 Internet接入技术与应用实验 363
16.1 接入网概述 363
16.2 ISDN接入 364
16.2.1 ISDN定义 364
16.2.2 ISDN结构与标准 364
16.2.3 ISDN传输通道 365
16.2.4 ISDN用户接口 367
16.3 ADSL接入技术 369
16.3.1 ADSL概述 369
16.3.2 ADSL标准 370
16.3.3 ADSL原理简介 371
16.3.4 ADSL应用 372
16.4 光纤同轴混合网 373
16.4.1 HFC网的特点 373
16.4.2 HFC网的功能与结构 374
16.4.3 线缆调制解调器 376
16.5 FTTx接入方式 376
16.6 ADSL接入实验 377
16.6.1 实验目的 377
16.6.4 实验步骤 378
16.6.3 实验环境 378
16.6.2 实验内容 378
思考题 382
第17章 高可用性与网络存储技术 383
17.1 网络可用性概述 383
17.1.1 可用性概念 383
17.1.2 网络高可用技术 385
17.2 电源系统高可用性 385
17.3 网络设备高可用性 386
17.4 RAID 387
17.5 集群技术 389
17.6 网络存储技术 392
思考题 395
18.1.1 需求分析 397
18.1.2 网络建设原则 397
18.1 某学院校园网建设实例 397
第18章 网络工程设计实例 397
18.1.3 网络结构设计与说明 398
18.1.4 网络方案特点 399
18.2 某企业Intranet建设实例 400
18.2.1 需求分析 400
18.2.2 网络建设原则 400
18.2.3 网络结构设计与说明 400
18.2.4 网络方案特点 402
思考题 403
附录A 网络工程实验环境与内容规划 405
附录B Cisco交换机及路由器维护技术 411
参考文献 417